别名 |
大石韦、篦梳剑、中狭线蕨、边那坡草、水剑草、剑刀草、岩卜扇、一叶青
|
汉语拼音 |
ju yuan xian jue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水龙骨科植物矩圆线蕨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植株高30-70cm。根茎横生,密被褐色、卵状披针形鳞片,边缘有细锯齿。叶远生;叶柄长15-35cm,禾秆色,以关节着生于根茎;叶片光滑,长圆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中部宽5-8cm,向基部急变狭,楔形小延,渐尖头,全缘;叶脉在斜上的侧脉间成网状,内藏小脉分叉或单一。孢子囊群线形,在中脉两侧的侧脉间斜出,伸达叶边;无囊群盖。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湖北、广西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200-2000m的林下,成片聚生。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甘;微寒
|
归经 |
肺;膀胱经
|
功效 |
凉血止血;利湿解毒
|
功效分类 |
凉血止血药;利湿解毒药
|
主治 |
肺热咳血;尿血;小便淋浊;痈疮肿毒;毒蛇咬伤;风湿痹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120g。外用:适量,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Colysis henryi(Bak.)Ching[Gymnogramme henryi Bak.]
|
科属分类 |
水龙骨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