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chang gai tie xian jue
|
英文名 |
Fimbriate Maidenhair
|
药材基原 |
为铁线蕨科植物长盖铁线蕨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植株高20-30cm。根茎长而横生,密被红棕色、有光泽的宽披针形鳞片。叶近生或远生;叶柄长约15cm,红棕色,基部疏生鳞片,向上光滑;叶片薄纸质,卵圆形,长15-20cm,宽8-14cm,基部宽约14cm,三回羽状;羽片5-7对,互生,有柄,三角状卵形至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1对较大,长5-7cm,宽3-5cm,二回羽状;一回小羽片5-6对,互生,长圆形或近倒三角形,长达3cm,宽约1cm,羽状或三出;末回小羽片3-5对,阔扇形,长宽约1cm,或较小,上缘往往偏斜,有长而锐尖的锯齿,齿端无芒刺,两侧边楔形,全缘;叶脉多回二叉分枝,略明显,伸达齿端。孢子囊群长形,有时为圆肾形,每末回小羽片有1-3个,横生于上缘的凹缺内;囊群盖棕色,膜质,全缘。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2500-4150m的林下岩石上或高山栎林及针叶林下。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微苦;涩;凉
|
归经 |
膀胱;肝;肺经
|
功效 |
清热利尿;清肺祛痰;活血调经
|
功效分类 |
清热药;利水药
|
主治 |
小便涩痛;咳嗽痰多;月经不调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新华本草纲要》:味微苦、涩,性凉。有利尿、祛痰,通经的功能。用于尿路感染、支气管炎及月经不调等症。
|
考证 |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Adiantum fimbriatum Christ[A.venustum Don var.smithianum C.Chr.;A.smithianum (C.Chr.Ching)]
|
科属分类 |
铁线蕨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