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立竹根、山黄瓜、黄瓜菜、大黄瓜香、瓜米菜
|
汉语拼音 |
hei dian cao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Pilose Toadlily
|
药材基原 |
为百合科植物黄花油点草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柔毛油点草,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茎无毛或上部被微糙毛。叶互生,无柄;叶片广椭圆形,长5-14cm,宽3-5cm,先端渐尖,边缘被棕色短柔毛,上部的叶基心形而抱茎。聚伞花序顶生或生上部叶腋,总花梗和花梗密被微毛和腺毛;花梗长1.5-2.5cm;花被片6,通常黄绿色,有紫褐色斑点,椭圆形,长15-18mm,外轮花被基部具囊,开放后花被片向上斜展或近水平伸展;雄蕊6,花丝稍长于花被片,开花时先端外反,密生腺毛。蒴果棱状长圆形,具三棱,长2.5-3.5cm。种子多数。花果期7-9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山坡林下、路旁等处。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甘;性微寒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除烦;活血消肿
|
功效分类 |
泻下药;利水药
|
主治 |
胃热口渴;烦躁不安;劳伤;水肿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或用酒磨汁。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四川中药志》:治周身发肿,发痧气痛,热人心包及风疹瘙痒。
|
考证 |
出自《四川中药志》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Tricyrtis maculata (D. Don)Machride [Compsos maculata D. Don;T.pilosa Wall.;T.bakerii Koidz.]
|
科属分类 |
百合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