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神仙豆腐柴、跌打王 |
汉语拼音 | ban jiu zhan |
英文名 | leaf of Puberulent Premna |
药材基原 | 为马鞭草科植物狐臭柴和黄毛豆腐柴的根或茎。 |
动植物形态 | 1.狐臭柴,直立或攀援状灌木至小乔木,真株高1- 3.5m 。幼枝被柔毛,老枝无毛,黄褐色至紫褐然。单叶对生;叶柄长1-4cm,叶片纸质或坚纸质,长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卵形,基部楔形、宽楔形至近圆形,全缘或上部有波状深齿、锯齿或深裂,先端急尖至尾状尖,两面近无毛或疏生短柔毛。聚伞花序组成塔形圆锥花序长4-14cm,宽2-9cm,无毛至疏生短柔毛,具披针形或线形苞片;花萼杯状,长 1.5-2.5mm,外面被短毛和黄色腺点,先端5汪裂,裂齿三角形,齿缘有纤毛;花冠淡黄色,有紫色或褐色条纹,4裂,二唇形,上唇1裂片,圆形,下唇3裂,外面密被腺点,喉部有数行较长的毛,花完管长约4mm;雄蕊4,二强,伸出花冠外;子房圆形,先端有腺点。核果倒卵形,紫色至黑色,有瘤突,萼宿存。花、果期5-8月。 生于海拔700-1800m的山坡路边丛林中。分布于陕西、甘肃、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2.黄毛豆腐柴,本种与狐臭柴的主要区别是:幼枝、叶柄、叶背密被黄色平展长柔毛。聚伞花序排成伞房状;花冠绿白色。 生于海拔500-1200m的常绿阔叶林阴处或路边灌木林中。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
资源分布 | 1.分布于陕西、甘肃、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2.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
生态环境 | 1.生于海拔700-1800m的山坡路边丛林中。 2.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收,切片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1-2.5cm 。表面灰黄色,有细小的不规则纵皱纹,外皮常呈片状剥落,剥落处显红棕色。质硬,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可见导管呈细孔状,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髓部白色。气微,味微涩。 |
中药化学成分 | 黄毛豆腐柴茎皮中含无羁萜(friedelin),3β-无羁萜醇(friedelan-3β-ol), β-谷甾醇(β-sitosterol),羽扇豆烯-3-酮(lupene-3-one),胡萝卜(甾醇)甙(daucosterin),柚皮素(naringenin),香草酸(vanillic acid),硝酸钾、氯化钾和氟化钾。 茎含三萜酯:二十八碳酸羽扇豆醇酯(lupelo octacosanoate),二十九碳酸羽扇豆醇酯(lupeol nonacosanoate),三十碳酸羽扇豆醇酯(lupeol melissate)及香草酸(vanillic acid).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红2g,加水20ml,于60℃水浴湿浸1h,滤过。滤液进行以下试验:①取滤液2滴,置点滴反应板上,加10%醋酸铝试液,即产生黄色沉淀。(检进黄酮类)②取滤液1滴,滴于滤纸上,喷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干后置紫外光(365nm)下检视,显黄绿色荧光。(检查黄酮类)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微甘;性微温 |
归经 | 肝;肾经 |
功效 | 祛风湿;壮肾阳 |
功效分类 | 清热燥湿药 |
主治 | 风湿痹痛;肥大性脊椎炎;肩周炎;肾虚阳痿;月经延期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30g;或浸酒。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①治月经推后:斑鸠占根、小血藤根各三钱,煨水服。②治风湿关节炎: 斑鸠占根、大风藤各二两,泡酒服。③治水肿: 斑鸠占叶二两,煮豆腐吃。④治无名毒疮:斑鸠占叶一把,捣绒敷患处。⑤治阳萎: 斑鸠占根二两,淫羊藿根、花脸荞根各一两,炖肉吃。(性味以下出《贵州草药》)⑥治烧伤: 斑鸠占根皮或叶,研为末,菜油调涂患处,每日一至二次。(《中草药资料》)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出自《贵州草药》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Caulis Premnae Fulvae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Premna puberula Pamp. |
科属分类 | 马鞭草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