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一枝花、石凤丹、随身丹、小瓢儿菜
|
汉语拼音 |
e mei shi feng dan
|
英文名 |
Herb of Common Forkstamenflower
|
药材基原 |
为百合科植物丫蕊花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丫蕊花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根茎粗壮。基生叶匙形至倒披针形,长5-15cm,宽8-40mm,先端尖,基部渐狭,全缘,平行脉。茎生叶倒披针形,长2-3cm,宽约6mm,基部抱茎。总状花序顶生,无苞片,具5-20余朵花,花梗长5-17mm;花被片6,白色至粉红色,倒卵状长圆形,长8-12mm,宿存;雄蕊6,花丝长约为花被片的1倍半,花药马蹄形,背着,汇合成1室;子房近球形,先端3裂,直径约2.5mm,花柱长12-18mm,在果期则明显高出雄蕊之上,柱头小头状,稍3裂。蒴果倒卵形,先端3裂,直径约为5mm,室背开裂;种子细梭形,两端有长尾,连尾长约4mm。花期3-4月,果期5-6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湖南、广西、四川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高山坡、林下、灌丛或悬岩山。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全草含甾族皂甙Ⅰ、Ⅱ、Ⅲ(steroidalsaponinⅠ、Ⅱ、Ⅲ)。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微寒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解毒;散结;利小便
|
功效分类 |
疏肝药
|
主治 |
瘰疬;小便不利;水肿
|
用法用量 |
风服 :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广西药植名录》:治老鼠疮。
|
考证 |
出自《广西药植名录》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Psilandra thibetica Franch.
|
科属分类 |
百合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