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蚶壳、瓦屋子、瓦垄子、蚶子壳、花蚬壳、瓦垄蛤皮、血蛤皮、毛蚶皮 |
汉语拼音 | wa leng zi |
英文名 | Ark Shell |
药材基原 | 这蚶科动物魁蚶、泥蚶及毛蚶的贝壳。 |
动植物形态 | 1.魁蚶,贝壳斜卵圆形,坚厚,一般壳长80-104mm,高62-85mm,大者长可达122mm,高102mm。两壳合抱,左壳比右壳稍大,极膨胀,壳顶突出,向内弯曲,稍超过韧带面。韧带梭形,具黑褐色角质厚皮。背部两侧略呈钝角,壳前缘及肤缘均呈圆形;后缘延伸呈截形。放射肋宽,平滑整齐,无明显结节,约42-48条,以43-44条较多见,生长轮脉明显,壳面白色。壳内面白色,铰合部直,铰合齿60-70枚,中间者细小直立,两端渐大而外斜。闭壳肌良明显,前痕小,卵形;后痕大呈梨形,外套痕明显,鳃黄赤色。壳边缘厚,有与放射肋沟相应的齿状突起。 2.泥蚶,贝壳卵圆形,极坚厚,壳长43mm左右,高36mm左右,两壳相当膨胀,宽度略小于高度。两壳顶间的距离较远,壳表放射肋发达,共18-21条,肋上具有极显著的断续颗粒状结节,此结节在壳边缘部分不甚明显,壳内面灰白色,边缘具有与壳面放射肋相应的深沟。铰合部直,铰合齿约40个。前闭壳肌痕较小,呈三角形;后闭壳肌痕大,近方形。 3.毛蚶,贝壳长卵圆形,质坚厚,壳长54mm左右,高46mm左右,两壳极膨胀,宽为高的3/4-4/5,右壳比左壳稍小,背侧两端略有棱角,壳顶稍偏前方,两壳顶间的距离中等。壳表放射肋30-35条,肋凸较密,呈方形小结节,左壳上较明显。壳表面被有棕褐色绒毛状壳皮,外皮常易磨损脱落,使壳面常有白色。壳内面白色或灰黄色,边缘具有与壳面放射肋相应的齿和沟。铰合部直,铰合齿约50个,中间小而密;两侧大而疏。前闭壳肌痕小略呈马蹄形,后闭壳肌痕为卵圆形。 |
资源分布 | 1.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以辽宁、山东产量最多。 2.我国广布于沿海。 3.我国广布于沿海,尤以渤海湾产量最大。 |
生态环境 | 1.生活于潮下带5m至10-30m深的软泥或泥沙质海底。 2.生活于潮湿带中、下区软泥海滩,潜栖泥内深约70mm。 3.生活于潮间带至水深4-20m的泥沙质海底,喜稍有淡水流入的河口附近。 |
药用植物栽培 | 生活习性 三种软体动物均为海边常见种类,喜栖息于风浪较小的潮流畅通、有淡水注入的内湾及河上附近的软泥滩涂上。以藻类为食,对自然海区的盐度和温度适应力较强。毛蚶雌雄异体,自然水温在25℃左右开始产卵,27℃时为繁殖盛期。精卵在海水中受精。泥蚶属多次性产卵类型。在自然海区每年排卵4-5次。受精卵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期,约2-3星期变态成幼贝在海底附着。 |
采收和储藏 | 瓦楞子全年采收,在浅海度沙中拾取或从网笼中取出,洗净,入沸水煮熟去其肉,晒干即可。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定 (1)魁蚶 贝壳呈斜卵圆形,左右两壳形状相同,左壳稍大于右壳。长约8cm,宽约6cm。背面隆起,有42-48条直楞(放射肋)如瓦垄状,由顶端向周围放射楞纹明显,由灰褐色和白色相间而成,无明显结节,被棕色细毛。壳内面乳白色,光滑,上端边缘有与肋纹相应的凹陷,而形成突出的锯齿约70枚(铰合齿)。质坚硬,能砸碎,断面白色。气无,味淡。 (2)泥蚶 贝壳较小,长2-4.5cm,宽1.5-4cm,放射肋18-20条,由断续的粒状突起构成。铰合齿约40枚。 (3)毛蚶 贝壳较短而宽,长2-4.5cm,宽1.5-4cm,放射肋30-34条,肋上有小结节,表面被有带毛的壳皮。铰合齿约50枚。 显微鉴别 磨片可见层纹宽5-10μm,两纹相隔10-30μm,交错纹粗5-50μm,分叉交互排列。 |
中药化学成分 | 1.魁蚶,贝壳含大量的碳酸钙,少量磷酸钙量在93%以上(按碳酸计算);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及有机质。 2.泥蚶 贝壳含碳酸钙90%以上,另含少量磷酸钙,总钙量在93%以上(按碳酸钙计算);有机质约1.69%;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和氯化物。煅烧后,碳酸钙分解,产生氯化钙等,有机质则被破坏。 3.毛蚶 贝壳含大量的碳酸钙,少量磷酸钙,总钙最93%以上(按碳酸钙计算);尚含硅酸盐和无机元素铝、氯、铬、铜、铁、钾、锰、钠、镍、磷、硫、硅、锶、锌;并且毛蚶外壳对核素锰有特异的富集能力。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1.瓦楞子《圣惠方》:“细研。”《品汇精要》:“洗去土,研细如粉。”现行,取原药材,用水洗净,捞出,干燥,碾碎。生品用于散瘀消痰。 2.煅瓦楞子《串雅补》:“煅。”《医醇賸义》:“煅研。”现行,取净瓦楞子置适宜容器内,于无烟的炉火中,煅至酥脆,取出放凉,碾碎。煅瓦楞子用于制酸止痛。 3.醋瓦楞子《本草拾遗》:“壳烧,以米醋三度淬后,乾坤令坏。”《日华子》:“凡用,取陈久者炭火煅赤,米醋淬三度,出火毒,研粉。”《丹溪心法》:“煅,醋煮一昼夜。”现行,取净瓦楞子置适宜容器内,于无烟的炉火中煅至酥脆,取出倒入醋内,使醋淬均匀,晾干,研成细粉。每瓦楞子100kg,用醋30kg。 4.盐瓦楞子 取净瓦楞子轩适宜容器内,于无烟的炉火中,煅至酥脆,取出,倒入盐水内淬均匀。瓦楞子每100kg,用食盐1.2kg。 饮片性状:瓦楞子呈粗粉或细粉状,灰白色。较大碎块显有瓦楞线,无臭,味淡。煅瓦楞子形如瓦楞子,青灰色或深灰色,无臭无味。醋瓦楞子形如煅瓦楞子,略有醋气。盐瓦楞子形如煅瓦楞子,略带咸味。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1.配鱼枕骨,可治各种结石症。 2.配滑石块,可治尿路结石之尿道疼痛,小便不利等症。 3.配海浮石,用治癥瘕痞块,老痰积结,结石症等。 4.配半夏曲,一化一降,降逆和胃制酸,消胀止痛,用治湿郁化热吞酸诸症。 |
药性 | 味甘;咸;性平 |
归经 | 肝;脾;胃经 |
功效 | 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
功效分类 | 止咳药;祛痰药;散结药;止痛药 |
主治 | 瘰疬;瘿瘤;癥瘕痞块,顽痰久咳;胃痛吐酸;牙疳;外伤出血;冻疮及烫火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宜打碎行煎;研末,每次1-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煅后研末调敷。 |
用药禁忌 | 《本草用法研究》:“无瘀血痰积者勿用。”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1.瓦垄子丸(《万氏家抄方》),用治一切气血癥瘕,次能消痰。2.瓦楞子丸(《女科指掌》),用治临经阵痛血不行,按之硬满,属实痛者。3.治胃痛吐酸方(《经验方》):瓦楞子(醋煅7次)270克,乌贼骨180克,广皮(炒)90克。研极细末。每日3次,每次服6克,食后开水送下,用治胃痛吐酸水,噫气,甚则吐血者。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1.《日华子本草》:烧过醋淬,醋丸服,治一切血气,冷气,癥癖。 2.《日用本草》:消痰之功最大,凡痰隔病用之。 3.《丹溪心法》:能消血块,次消痰。 4.《纲目》:连肉烧存性,研敷小儿走马牙疳。 5.《医林纂要》:去一切痰积,血积,气块,破癥瘕,攻瘰疬。 6.《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小儿佝偻病,肺结核,淋巴结核等症。 7.《山东中草药手册》:制酸止痛,治溃疡病。 8.《纲目》:咸走血而软坚,故瓦垄子能消血块,散痰积。 9.《本经逢原》:(魁蛤壳)与鳖甲、虻虫,同为消疟母之味,独用醋丸,则消胃脘痰积。 |
考证 | 出自《本草备要》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是 |
药材拉丁名 | Concha Arcae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1.Sapharca inflata(Reeve)[Arca inflata Reeve] 2.T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Arca granosa Linnaeus] 3.Scapharca subcrenata(Lischke)[Arca subcrenata Lischke] |
科属分类 | 蚶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