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马鞭、龙芽草、凤颈草、紫顶龙芽、铁马鞭、狗牙草、马鞭稍、小铁马鞭、顺捋草、蜻蜓草、退血草、铁马莲、疟马鞭、土荆芥、野荆芥、燕尾草、白马鞭、蜻蜓饭、狗咬草、铁扫帚 |
汉语拼音 | ma bian cao |
英文名 | European Verbena, Herb of European Verbena |
药材基原 | 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马鞭草,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120cm。茎四方形,节及枝上有硬毛。叶对生;叶片卵圆形、倒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8cm,宽1-5cm,基生叶的边缘通常有粗锯齿及缺刻;茎生叶多为3深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两面均被硬毛。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细弱,长可达25cm;花小,初密集,结果时疏离;每花具1苞片,有粗毛;花萼管状,膜质,有5棱,具5齿;花冠淡紫色至蓝色,花冠管直或弯,先端5裂,裂片长圆形;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的中部,花丝短。果长圆形,长约2mm,包于宿萼内,成熟后4瓣裂。花期6-8月,果期7-9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 |
生态环境 | 生于山坡、路边、溪旁或林边。 |
药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学特性 喜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为严。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秋雨季均可播种。按行距30cm开浅沟条播,3星期出苗,分2次间苗,最后按株距15cm定苗。春播的当年可收,秋播的在田间越冬,翌春返青,应加强管理。 |
采收和储藏 | 6-8月花开放时采收,除去泥土,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带根的全草。根茎圆柱形。茎方柱形,直径0.2-0.4cm;表面灰绿色至黄绿色,粗糙,有纵沟;质硬,易折断,断面纤维状,中央有白色的髓或已成空洞叶对生,灰绿色或棕黄色,多皱缩破碎,具毛;完整叶片卵形至长圆形,羽状分裂或3深裂。穗状花序细长,小花排列紧密,有的可见黄棕色花瓣,有的已成果穗。果实包于灰绿色宿萼内,小坚果灰黄色,长约 0.2cm,于扩大镜下可见背面有纵脊纹。气微,味微苦。以色青绿、带花穗、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长方形,切向壁稍厚。棱角的角隅处有角质状增厚细胞4-5列,内含浅黄色色素。皮层纤维束于茎的四角,各有1个大束,四边各有2个小束。韧皮部狭窄,细胞较小。形成层成环。木质部稍宽,由导管、木薄壁细胞及纤维组成。中央髓部宽广,细胞壁薄。 |
中药化学成分 | 全草含马鞭草甙(verbenalin),戟叶马鞭草甙(hastatoside ),羽扇豆醇(lupelo),β-谷甾醇(β-sitosterol),熊果酸(ursolic acid) ,桃叶珊瑚甙(aucubin),蒿黄素(artemetin)。叶中含马鞭草新甙(verbascoside),腺甙(adenosine),β-胡萝卜素(β -carotenne)。根和茎中含水苏糖(stachyose)。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粗粉10g,加入等量的碳酸钙拌匀,用80%甲醇溶液回流提取2h,滤过。滤液低温蒸干,残渣用少量乙醇溶液,作供试液。以马鞭草甙为标准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板上,以氯仿-乙酸乙酯-异丙醇(1:3:1)展开,用Godin试剂(1%香草醛乙醇溶液和3%高氯酸水溶液,临用时等量混合)喷雾后于105℃烘烤片刻,供试液色谱在对照液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斑点。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拣净杂质,洗净,润软切段,晒干。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1.抗炎止痛作用 水及醇提取物对滴入家兔结膜囊内芥子油引起的炎症均有抗炎作用,后者的抗炎作用比前者好。后者中的水溶部分又较水不溶部分为佳。水提取物对电刺激家兔齿髓引起的疼痛有镇痛作用,给药后1h开始,3h消失;醇提取物的镇痛作用在6h后尚示完全消失,水溶部分作用更大,而水不溶部分则无镇痛作用。2.镇咳作用 马鞭草水煎液有一定镇咳作用,其镇咳的有效成分为β-谷甾醇和马鞭草甙。3.对子宫的作用 马鞭草在浓度为1.6×10-2g/ml时,对大白鼠子宫肌条及非妊娠人体子宫肌条均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在大白鼠子宫肌条,动情期的标本对马鞭草最为敏感,加入马鞭草后常引起紧张性和收缩振幅同时增加;而其他各期的标本常常只是收缩振幅有所增加。人的子宫肌条对马鞭草的反应较弱,一般只是紧张性发生变化。在大白鼠子宫肌条实验中马鞭草和PGE2有相互增强作用,而和PGF2a则只有相加作用。马鞭草在足以兴奋子宫平滑肌的浓度时,对空肠平滑肌去没有明显作用,也不能增强PGE2对空肠平滑肌的作用。4.其他作用 马鞭草甙对交感神经末梢小量兴奋,大量抑制;对哺乳动物可促进乳汁分泌。5.毒性 其毒性很低,不溶血,有拟副交感作用。 |
药理学 | 其毒性很低,不溶血,有拟副交感作用。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配败酱草,清热解毒,凉血行瘀,消肿止痛力量倍增。配牛蒡子治疮疡肿毒,咽喉红肿疼痛尤为适宜。配丹参,有解毒消痈功效。配车前子利水消肿,清泻湿热,凉血止血。配青蒿祛邪截疟力量增强。 |
药性 | 苦;辛;微寒 |
归经 | 肝;脾经 |
功效 | 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利水消肿;截疟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活血通经药;利水消肿药;截疟药 |
主治 | 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龈肿痛;黄疸;痢疾;血瘀经闭;痛经;癥瘕;水肿;小便不利;疟疾;痈疮肿毒;跌打损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
用药禁忌 | 孕妇慎服。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1.《本草经疏》:马鞭草,本是凉血破血之药。下部NI疮者,血热之极,兼之湿热,故血污浊而成疮,且有虫也。血凉热解,污浊者破而行之,靡不瘥矣。陈藏器谓其破血杀虫,亦此意耳。 2.《别录》:主下部NI疮。 3.《本草拾遗》:主症癖血癖,久疟,破血。作煎如糖,酒服。 4.《日华子本草》: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胀,月候不匀。 5.《本草衍义补遗》:治金疮,行血,活血。 6.《纲目》:捣涂痈肿及蠼螋尿疮,男子阴肿。 7.《生草药性备要》:活血通经。能去脓毒,洗痔疮毒,退上部火,理跌打。 8.《分类草药性》:去小便血淋肿痛。 9.《天宝本草》:利小便,平肝泻火。治赤疮,火眼。 10.《现代实用中药》:根用于赤白痢疾,慢性疟疾,水肿,膨胀等。并有泻下作用。 |
考证 | 出自《名医别录》 |
药物应用鉴别 | 金钱草,马鞭草皆有活血祛瘀,解毒消疮功效,可用于多种血瘀血滞症及肿毒疮痈。但金钱草活血之功弱于马鞭草。且金钱草兼有通淋,退黄作用。而马鞭草兼有消水肿,抗疟功效,是其不同。 |
药典收录 | 是 |
药材拉丁名 | Herba Verbenae Officinalis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Verbena officinalis L. |
科属分类 | 马鞭草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