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tai wan tu dou kou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姜科植物美山姜的果实。 |
动植物形态 | 美山姜,多年生丛生草本,高1-2m,少数达3.5m。叶柄从近于无至长达1cm不等;叶舌长约1cm,先端钝,背面有长柔毛;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0-70cm,宽8-12cm,边缘干膜质,除边缘被毛外,两面无毛。圆锥花序直立,长15-20cm,花序轴无毛或在近总花梗处疏被长柔毛,分枝长1-1.5cm,顶端常聚生2-3花;小苞片椭圆形,长约1.5cm,具短尖头;小花梗长约3mm;花幕管长1.3-1.7cm,3齿裂,先端具缘毛;花冠管长约1cm,无毛,裂片长圆形,长约1.5cm,先端具缘毛;唇瓣阔卵形,长约3cm,平展,白色染黄,中央具红色脉纹,先端短2裂,皱波状,基部截平,无瓣柄;雄蕊长2cm,曲膝状,无药隔附属体;侧生退化雄蕊钻状,长约2mm;腺体长1.5mm;子房被白色绢毛。花期7-8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台湾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沟边林下阴湿处。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秋季果实尚未成熟时采收,晒干或阴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性9温 |
归经 | |
功效 | 散寒祛湿;行气止痛 |
功效分类 | 散寒祛湿药;行气止痛药 |
主治 | 脘腹冷痛;寒湿吐泻;痛经;疝气疼痛;睾丸肿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9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AlpiniaformosanaK.Sebum.[Languasformosana(K.Sebum.)Sasaki] |
科属分类 | 姜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