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青皮、柳叶鱼、青鳞、青皮子、柳叶青
|
汉语拼音 |
qing lin yu
|
英文名 |
Harengula;Pilchard
|
药材基原 |
为鲱科动物青鳞鱼及其近缘种的肉。
|
动植物形态 |
青鳞鱼,体侧扁,长椭圆形,一般长10-12cm,大者可达15cm。头短小,头顶较平,吻短于或等于眼径,眼中大,侧上位,有脂膜。口小,前上位,下颌稍长于上颌。前颌骨小,上颌骨宽,下缘具细锯齿。上颌骨、腭骨及舌上均有细牙。鳃孔大,鳃耙细长48-57。圆鳞大而薄,纵列鳞42-44,横列鳞12-14。腹缘锯齿状棱鳞(17-18)+(13-14)。背微隆凸,背鳍17-19。臀鳍20-22。胸鳍17,位底。腹缘弯凸度大,腹鳍显著小于胸鳍。尾鳍深叉形。体背侧青绿色,腹侧银白色。鳃盖后餐有具1黑斑。
|
资源分布 |
我国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
生态环境 |
为温水性中层小型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栖息于近海沿岸,在黄渤海产卵期为5-6月,产卵场为泥沙质海底。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捕捞后,去其内脏,洗净,鲜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青鳞鱼含丁酸(butyric acid),三甲胺(trimethylamine),2-甲基-丙醛(2-methyl-propanal),丙醛(propanal),乙醛(ethanal)等。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甘;淡;性温
|
归经 |
心经
|
功效 |
解毒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
|
主治 |
海蛇咬伤;缠腰火丹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内服:适量,鲜品浸醋食。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中国药用动物志》:有解毒之功能。主治海蛇蛟伤。
|
考证 |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Harengula zunasi Bleeker[Sardinella zunasi(Bleeker)]
|
科属分类 |
鲱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