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黄骨鱼、黄姑子、黄尾刁、黄片、黄尾
|
汉语拼音 |
huang gu yu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鲤科动物黄尾鲴的肉。
|
动植物形态 |
黄尾鲴,体长侧扁,腹部圆,在肛门前有一短而不明显的腹棱,个体较银鲴厚。头尖,吻钝,口下位,横裂,下颌有较发达的角质缘。鳃耙47-51。下咽具3行,长而侧扁,侧线鳞62(10-12)/(5-6-V)68。背鳍3,7。最后一根不分支鳍条为光滑的硬刺。臀鳍3,9-11。背部黑灰色,腹部及体侧下半部银白色,鳃盖后缘有一浅黄色斑条。尾鳍分叉,呈显著的黄色。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长江流域,甘肃、山西、河北、福建、山东,海南亦有。
|
生态环境 |
为江河中常见的一种小型鱼类。栖息于江河、湖泊等宽阔的水域中下层,为杂食性鱼类。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甘;性湿
|
归经 |
胃经
|
功效 |
温中止泻
|
功效分类 |
温里药
|
主治 |
胃寒泄泻
|
用法用量 |
内服:煮食,100-200g。
|
用药禁忌 |
不宜多服。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纲目》:白煮汁饮,止胃寒泄泻。
|
考证 |
出自《本草纲目》:黄鲴鱼,生江湖中,小鱼也。状似白鱼,而头尾不昂,扁身细鳞,白色,阔不逾寸,长不近尺。可作鲊葅,煎炙甚美。鱼肠肥曰鲴,此鱼肠腹多脂,渔人炼取黄油燃灯,甚鱼鱼鯹也。南人讹为黄姑,北人讹为黄骨鱼。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
科属分类 |
鲤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