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三面锋、可角草、割鸡刀、三稔草 |
汉语拼音 | mao guo zheng zhu mao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Hairyfruit Razorsedge |
药材基原 | 为莎草科植物毛果珍珠茅根。 |
动植物形态 | 毛果珍珠茅,多年生草本,高70-120cm。匍匐根茎较粗,木质,外被紫黑色鳞片。秆疏生或散生,粗壮,三棱形,直径3-5mm,被微柔毛。叶线形,宽7-10mm,秆中部的鞘绿色,有宽1-3mm,被微柔毛。叶线形,宽7-10mm,秆中部的鞘绿色,有宽1-3mm的翅。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长约30cm;花序轴略有微柔毛;苞片叶状,与花序近等长;小苞片刚毛状;小穗单性,单生,长约3mm,雄小穗长圆状卵形,先端斜截;雌小穗位于分枝基部,狭卵状披针形;鳞片长圆状卵形、阔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3mm,有锈色短条纹,边缘有缘毛,先端有芒或短尖;雄蕊3,花药线形,药隔突出部分为花药长的1/3-1/2;柱头3。小坚果近球形,先端微有短尖,直径约2nm,白色,表面有不明显的横波纹,其上略有小硬毛;下位盘略狭于小坚果,淡黄色,3深裂,裂片近披针形,顶端钝尖。花、果期7-12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各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林下、沟旁、山地草丛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气候和阴湿环境,不耐寒。宜选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用分株繁殖法。冬末、初春,将植株掘起,分成数蔸,按行距株距60cm×50cm开穴,穴深10-15cm,每穴栽1蔸,栽剪去茎叶,盖土,压紧,浇水 |
采收和储藏 | 秋、冬季采挖,除净泥土及茎叶,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苦;辛;性平 |
归经 | 胃经 |
功效 | 解毒消肿;消食和胃 |
功效分类 | 消食药 |
主治 | 毒蛇咬伤;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
用药禁忌 | 孕妇忌服。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新华本草纲要》:味辛、苦,性平。有消肿去毒的功效。用于毒蛇咬伤和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
考证 | 始载于《中国植物Ⅱ卷》。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Herba Scleriae Hebecarpae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scleria levis Retz.[ S.hebecarpa Nees] |
科属分类 | 莎草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