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僵蚕、天虫、僵虫、白僵虫 |
汉语拼音 | bai jiang can |
英文名 | White silkworm |
药材基原 | 为蚕蛾科动物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全虫。 |
动植物形态 | 家蚕蛾,雌、雄蛾全身均密被白色鳞片。体长1.6-2.3cm。翅展3.9-4.3cm。体翅黄白色至灰白色。前翅外缘顶角后方向内凹切,各横线色稍暗,不甚明显,端线与翅脉灰褐色,后翅较前翅色淡,边缘有鳞毛稍长。雌蛾腹部肥硕,末端钝圆;雄蛾腹部狭窄,末端稍尖。幼虫即家蚕,体色灰白至白色,胸部第2、第3节稍见膨大,有皱纹。腹部第8节背面有一尾角。 |
资源分布 | 分布很广。 |
生态环境 | 我国大部地区,均有饲养。 |
药用植物栽培 | 用白僵病菌孢子接种在家蚕皮肤上,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使孢子发芽,侵入蚕体,因而发病毙僵,形成僵蚕。 1.准备工作:接种前4-6天,将蚕房、蚕具清洁消毒,用2%浓度的福尔马林,加温至24℃以上,按每平方尺喷15ml,密闭24小时;亦可用0.2%赛力散、0.5%或1%石灰浆的混合剂,每平方尺喷洒25ml。 2.接种:当蚕大眠(四眠)后,五龄响食前,取僵蚕洗液,或人工培养的白僵菌,调成均匀的浮悬液(天冷用温水,水温不超过32℃,天热用冷水),用单管式喷雾器,均匀地喷射到蚕体上,以蚕体见湿为度。下菌多少是生产僵蚕的一个关键。所以菌种数量应根据气候条件和饲育品种而定,广东增城地区每1mm(3)菌液中含8-10万个孢子左右,江苏无锡地区,一般1mm(3)菌液中含5-6万个孢子为宜。 3.管理:接种时,饲育室要保湿保温,以干燥差0-1℃为标准,室温以25℃左右为宜。接种后15-20分钟第1次给桑,以后每隔5-6小时给1次,做到良桑饱食。温度和湿度是发僵率高低的关键之一,天热要降温,湿度不足要补湿,蚕僵死后应及时拾出,另窝摊放,保持温度和湿度,让其充分发僵。 |
采收和储藏 | 过去收集的僵蚕,均为自然病死者。近年来进行人工接种培养,方法是:在蚕4次蜕皮后,将白僵菌用温水或冷水调成菌液,用喷雾器均匀地喷到蚕体上,以蚕体见湿为度。接种后15-20min第14次给桑,以后每隔5-6h给桑1次。饲养室的温度以24-26℃,湿度90%为宜.避免通风.接种后,蚕陆续发病死亡.要及时拣出,另行摊放,保持同样温主,待其充分发僵变白后,置于通风处风干或弱光下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本品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长2-5cm,直径0.5-0.7cm。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头部较圆,足8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歧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显粉性,中间有亮棕色中亮黑色,习称“胶口镜面”,内有线腺环4个,呈亮圈状。气微腥,味微咸。www.med126.com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灰棕色或灰褐色。①菌丝体近无色,细长卷曲缠结在体壁中直径1-5μm,多存于体壁或淡棕色半透明的结晶块②中气管壁碎片略弯曲或孤状,具棕色或深棕色的螺旋丝,螺旋丝间有1-3条极细的波纹。③表皮组织表面具网格样皱缩纹理以及纹理突起形成的小尖突,有圆形毛窝,边缘黄色;刚毛黄色或黄棕色,表面光滑,壁稍厚。④未消化的桑叶组织中大多含划酸钙簇晶或钟乳体。此外,尚可见散在或埋于组织间的无色类结晶体。 |
中药化学成分 | 白僵蚕含蛋白质、草酸铵,并含赖氨酸(lysine),亮氨酸(leuc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等17种氨基酸,镁、钙、锌等28种元素,以及变态活性融激素、促脱皮甾酮和一种色素3-羟基犬尿素(3-hydroxy kynurenine),6-N-羟乙基腺嘌呤(6-N-hydroxy ethyl adenine)。白僵菌菌体含软白僵菌素(tenellin),白僵菌黄色素(bassianin),在培养中氮源顶替竭时,这种色素迅速积累。还含多种环缩醇酸肽类(cyclodepsipeptide)成分:白僵菌环四肽(bassianolide),白僵菌环三肽(beauverilide)A和B,白僵菌环缩醇酸肽(beauverolide)A、B、Ba、C、Ca、D、E、Ea、F、Fa、H、I、Ja、Ka;脂肪酸酰胺成分:棕榈酰胺(palmitamide),硬脂酰胺(stearamide);哌嗪-2-5-二酮(piperazine-2-5-dione)类成会:环(L-异亮氨酸-L-缬氨酸)二肽[cyclo(L-lle-L-Val)],环(L-异亮氨酸-L-异亮氨酸)二肽[cyclo(L-Ile-L-Ile)],环(L-丙氨酸-L-脯氨酸)二肽[cyclo(L-Ala-Pro)];www.med126.com类脂(lipid)成分,其中脂肪酸的组成主要是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以及少量的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此外,白僵菌至少能分泌三种水解酶即脂酶(lipase),蛋白酶(protease)和甲壳质酶(chitinase),能促进穿通受染幼虫表皮,还能合成溶纤维蛋白酶(fibrinolysin),并能利用谷氨酸(glutamic aci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草酸铵(ammonium oxalate),枸橼酸铵(ammonium citrate),酒石酸铵(ammonium tartarate)作为氮源,但不能有效地利用无机氮化合物。白僵菌除感染家蚕外,还侵袭玉米螟(Pyrausta nubialis)、蜡蛾(Galleria mellonella)幼虫,并从中分离出高相对 分子质量的昆虫毒素和环肽类昆虫毒素物质白僵菌素(beauverrician);还含甾体11α-羟基化酶系,用于合成类皮质激素(corti coids)。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1.白僵蚕:拣去丝毛,洗净灰土,晒干。 2.炒僵蚕:用麸皮撒于热锅中,候烟冒起,倒入僵蚕,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僵蚕100斤,用麸皮10斤) 3.《雷公炮炙论》:凡使白僵蚕,先须以糯米泔浸一日,待蚕桑涎出如蜗牛涎浮于水面上,然后漉出,微火焙干,以布净拭蚕上黄肉毛并黑口甲了,单捣,筛如粉用也。 4.《日华子本草》:入药除绵丝并子尽,匀炒用。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1.抗惊厥作用:10%煎液2g/kg给小鼠口服,对硝酸士的宁引起的惊厥有明显的对抗作用。由市售白僵蚕、蝉蜕等组成的合剂(即五虎追风散的煎剂)能降低士的宁、戊四氮、可卡因,烟碱等引起小鼠惊厥的死亡数。人工白僵蚕煎剂亦有对抗士的宁所致的小鼠惊厥的作用。 2.催眠作用:醇水浸出液对小鼠和兔有催眠作用,小鼠口服0.5g/20g,皮下注射0.25g/20g,约等于50mg/kg苯巴比妥皮下注射的催眠效力。 3.僵蛹的药理作用:僵蛹对抗小白鼠由硝酸士的宁引起的惊厥,效果是明显的,结果与白僵蚕一致。www.med126.com在降低死亡率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但僵蛹与白僵蚕的结果一致。两个结果中僵蛹都略优于白僵蚕。此外,僵蛹尚能抑制小白鼠肉瘤-180(需进一步肯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虽有抑制作用,但效果不明显。由于,僵蛹来源方便,故可用以代替白僵蚕。 4.原蚕蛾的药理研究:原蚕蛾的毒性甚低。对未成年雄性小鼠体重增长有促进作用,能明显增加去势小鼠和去势大鼠的前列腺一贮精囊、包皮腺的重量,表明具有雄激素样作用。 |
药理学 | 用体重18-22g小鼠,雌雄各半,分为5组,每组10只,以不同剂量的僵蛹水剂灌胃,观察24小时内各组动物死亡数,按Miller及Trainter法求出其半数致死量为44.5±1.4g/kg。剂量在35g/kg时开始出现毒性症状,表现为活动逐渐减少,伏地不动,部分物出现紫绀,10只动物中有一只死亡。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咸;性平 |
归经 | 肝;肺;胃经 |
功效 | 祛风止痉;化痰散结;解毒利咽 |
功效分类 | 平肝息风药;清热解毒药 |
主治 | 惊痫抽搐;中风口?眼斜;偏正头痛;咽喉肿痛;瘰疬;痄腮;风疹;疮毒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10g ;研末,1-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敷。 |
用药禁忌 | 1.《药性论》: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 2.《本草经疏》:凡中风口噤,小儿惊痫夜啼,由于心虚神魂不宁,血虚经络劲急所致,而无外邪为病者忌之。女子崩中,产后余痛,非风寒客入者,亦不宜用。 3.《本草新编》多服则小腹冷痛,令人遗溺,以其性下行而成寒也。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1.《本草经疏》:白僵蚕,《本经》味咸,《别录》辛平无毒,然详其用,应是辛胜咸劣,气微温之药也。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入足厥阴、手太阴、少阳经。厥阴为风木之位,主藏血,小儿惊痫夜啼,女子崩中赤白,风热乘肝脏也,产后余痛,风寒入血分也,辛能祛散风寒,温能通行血脉,故主如上诸症也。肺主皮毛,而风邪客之,则面色不光润,辛温入肺,去皮肤诸风,故能灭黑gan及诸疮瘢痕也。男子阴疡,风湿浸淫也,辛平能散风热,兼能燥湿,是以主之。 2.《药性论》:《日华子》、苏颂、元素皆取其性属阳,风热为阳邪,能入皮肤经络,发散诸邪热气也。 3.《本草求真》:僵蚕,祛风散寒,燥湿化痰,温行血脉之品。故书载能入肝兼入肺胃,以治中风失音,头风齿痛,喉痹咽肿,是皆风寒内入,结而为痰。合姜汤调下以吐,假其辛热之力,以除风痰之害耳。www.med126.com又云能治丹毒瘙痒,亦是风与热炽,得此辛平之味,拔邪外出,则热自解。 4.《本草思辨录》:白僵蚕,味辛气温而性燥,故治湿胜之风痰,而不治燥热之风痰。小儿惊痫夜啼,是肝热生风,又为痰湿所痼而阳不得伸,是以入夜弥甚。僵蚕劫痰湿而散肝风,故主之。至男子阴疡,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痛,无非厥阴之风湿为患,无他奥义。 5.张寿颐:凡小儿惊痫夜啼,多属胎火上壅,郁热不通,宜降宜清,庶乎有豸。《本经》以僵蚕为是症主治,其为清肃降火之义,盖亦可想而知。《别录》以治崩中赤白,则为下焦郁热而设,清降之意,尤其昭然若揭。可知六朝以上是药主治之大旨,并不以为祛风解表之品。 |
考证 | 出自1.《本经》。 2.《别录》:白僵蚕,生颖川平泽,四月取自死者,勿令中湿,湿有毒不可用。 3.陶弘景:人家养蚕时,有合箔皆僵者,即暴燥,都不坏。今见小白色,似有盐度者为好。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是 |
药材拉丁名 | Bombyx Batryticatus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Beauveria bassiana(Bals.) Vaillant. |
科属分类 | 蚕蛾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