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hong lun qian li guang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菊科植物红轮千里光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红轮千里光 多年生草本,高20-70cm。茎直立,被白色蛛丝状密毛。下部叶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8-9cm,宽2-2.5cm,下部渐狭成具翅而半抱茎的长柄,边缘有具小尖头的齿,下面或两面被蛛丝状密毛;中部以上叶长圆形,基部抱茎,无柄;上部叶小,条形。头状花序,3至7、8个排列成假伞房状,梗长1.5-3cm,被密绵毛;总苞杯状,直径1-1.2cm,长约5cm,总苞片1层,紫黑色,条形;筒状花多数,紫黄色。瘦果,近圆柱形,有纵肋,被毛,冠毛污白色。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西北部至东北部各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山坡草地、林缘。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间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含矢车菊素葡萄糖甙(cyanidin glucoside)。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苦;性寒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清肝明目药 |
主治 | 痈肿疔毒;咽喉肿痛;蛇咬伤;蝎、蜂螫伤;目赤肿痛;湿疹;皮炎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Senecio flammeus Turcz. Ex DC. |
科属分类 | 菊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