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血见草、肺痨草、土参叶 |
汉语拼音 | hong bo cai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科植物湖南千里光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湖南千里光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60cm。根状茎偏斜,有绒毛。茎不分枝,基部带紫色,密被棕褐色多细胞长柔毛。下部叶互生,早落,茎生叶聚生呈莲座状,无柄或近于无柄;叶片倒卵状匙形,长5-22cm,宽3-7cm,边缘有波状齿,齿端有黑色腺体,上面带紫色,疏被硬毛,下面被棕褐色长柔毛,尤以沿脉较密。头状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花梗长1-2cm;总苞1层,13-15片,苞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条形,先端有长柔毛;舌状花金黄色,雌性,舌片倒卵状椭圆形,先端有3个圆齿;柱头2裂;两性花筒状,金黄色,先端裂片披针形。瘦果长条形,冠毛白色,刚毛状,密集,长7-9mm。花期秋季。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湖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1000m以上的山谷水边或阴湿处。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间采收,洗净,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微甘;酸;性平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生津止渴 |
功效分类 | 清热生津止渴药 |
主治 | 热病津伤口渴;流行性出血热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Senecio fuluipes L. |
科属分类 | 菊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