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望江南、猴巴掌
|
汉语拼音 |
tu da san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菊科植物大头橐吾的根及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大头橐吾 多年生草本,高约50-100cm。有根头,其上着生多数粗壮须根。茎直立,直径达1cm,无毛或被蛛丝状毛。基生叶有长柄,可达70cm,柄基部稍扩大而抱茎;叶片大形,长与宽可达30cm,常状分裂,裂片再作掌状裂,小裂片羽裂或边缘有缺刻状锯齿,两面有脱落性毛,表面深绿色,背面色较淡;茎中部叶有短柄;上部叶小,常状深裂,有扩大抱茎的短柄。花序伞房状,总花梗长,无苞叶,被密短卷毛;头状花序2-8个,直径可达10cm;总苞宽钟状,长20-24mm,密被短毛;总苞片1层,约10个左右,宽长圆形,先羰尖;舌状花1层,约10个,舌片长约4-5 cm,宽约8mm,黄色;筒状花多数,长约2cm。瘦果圆柱形,长9mm,有纵条纹;冠毛红褐色,长约1cm。花果期6-10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山坡草地。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晾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本品根含千里光宁碱(senecionine),阔叶千里光碱(platyphylline),新蜂斗菜烯碱(neopetasitenine),呋喃并佛术烷-6β,10β-二醇(furanoeremophilane-6β,10β-diol),10β-羟基-6β-甲氢基-呋喃并佛术烷(10β-hydroxy-6β-methoxy-furanoere-mophilane),10β-羟基呋喃并佛术烷-6β-醇-2′ξ-甲基丁酸酯(10β-hy4droxyfuranoeremophilan-6β-y1-2′ξ-methylbutanoate)。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性平
|
归经 |
|
功效 |
舒筋活血;解毒消肿
|
功效分类 |
舒筋活血药;解毒消肿药
|
主治 |
跌打损伤;无名肿毒;毒蛇咬伤;痈疖;湿疹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植物名实图考》:"望江南生分宜山麓、田塍,丛生,一茎一叶,叶如蓖麻而大,多花叉,深锯齿,糙绿有微毛。抽葶发叉,开黄花如长瓣细菊花;绿蒂长半寸许,如万寿菊。野花大朵,此为硕艳。"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Ligularia japonica (Thunb.) Less. [Arnica japonica Thunb.; Senecio japonica Sch.-Bip.]
|
科属分类 |
菊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