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大蓟
|
汉语拼音 |
yan gua nji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菊科植物烟管蓟的根或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烟和蓟 多年生草本,高1-3m。茎直立,上部分枝,被蛛丝状毛。基生叶和茎下部叶花期时凋萎,叶片宽椭圆形,长40-50cm,宽约20cm,先端尾尖,基部渐狭成具翅的柄,羽状深裂,裂片上侧边缘具长尖齿,边缘有刺,茎中部叶狭椭圆形,长15-25cm,无柄,稍抱茎或不抱茎,茎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有时的于双生,有长或短梗,下垂,直径3-5cm;总苞卵形;总苞片约8层,条状披针形,外层短,先端刺尖,外反,背部中肋带紫色;全为和关花,花冠紫色,长1.7-2.2cm,筒部丝状,比檐部长2-2.5倍。瘦果长圆形,长3-3.5mm,稍扁;冠毛灰白色,羽状,长达2.2cm。花果期6-9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东北地区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及甘肃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河岸、草地、山坡林缘。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春、夏季采收地上部分,秋后采根,鲜用或切段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含滨蓟黄甙(cirsimarin)。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甘;苦;性凉
|
归经 |
|
功效 |
解毒;止血;补虚
|
功效分类 |
解毒药;止血药;补虚药
|
主治 |
疮肿;疟疾;外伤出血;体虚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4.5-9g,鲜品可用至30-60g;加酒煨服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Cirsium pendulum Fisch.ex DC. [C. falcatum Turcz.ex DC.]
|
科属分类 |
菊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