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hong luo ta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涡螺科动物瓜螺的卵块。
|
动植物形态 |
瓜螺,贝壳卵形或近球形,质 尚坚,一般高160-257mm,宽112-178mm,螺旋部极小,几乎被体螺层包被,仅露出略呈乳头状的壳顶,有时且低于体螺层,体螺层则极度膨大。壳表被有黄褐色或污褐色壳皮,壳皮脱落后露出杏黄色的壳面。幼体时常具明显的横列红褐色大型斑块,成体常消失不显。壳面较光滑,生长线细密。壳口大,卵圆形,内为光亮的橘黄色,外唇弧形,薄,易破损;内唇稍厚,扭曲,紧贴于体螺层上。下部具4条明显的皱褶。前沟短而宽,凹入,形成一大缺刻。无厣。足肥大,有花纹。
|
资源分布 |
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
|
生态环境 |
生活于较深的浅海泥沙质海底。肉食性,雌雄异体,产卵期4-5月,角质卵囊黄褐色,长卵圆形,每囊一卵,一螺所产的卵囊都粘在一起,构成一个粗大的柱状卵群,高约230mm,径约110mm,俗称“红螺塔”。卵孵化后,幼螺破囊而出。肉肥味美,可供食用。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4月、5月间,用拖网采集。采得后将卵块逐个剥开,切破,撕去薄膜,水浸后晾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卵群呈圆柱形,高约23cm,直径约11cm,由外部卵囊彼此粘在一起而成。卵囊角质,长卵圆形,黄褐色,每外卵囊只含1枚卵子。气微腥,味微甘。
|
中药化学成分 |
卵群含蛋白质、氨基酸、肽类、脂类和血蓝蛋白(hemocyanin)。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提取物对豚鼠离体肠=、犬肠及循环系统实验表明,其反应与5-羟色胺类似,不能以阿托品对抗。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甘;性凉
|
归经 |
|
功效 |
制酸止痛;清凉解热
|
功效分类 |
制酸止痛药;清凉解热药
|
主治 |
胃痛;胃酸过多;阴虚发热
|
用法用量 |
内服:煅,研粉,6-15g;或煎汤,15-30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Cymbium melo(Solander)
|
科属分类 |
涡螺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