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野芝麻、黄花鼠尾草、吉子嘎保
|
汉语拼音 |
nian mao shu wei cao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唇形科植物粘毛鼠尾草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粘毛鼠毛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90cm。根长锥菜,褐色。茎密被有粘膜的长硬毛。叶对生;叶柄长2-6cm,被粘腺的长硬毛;叶片戟形或戟状三角形,两面被粗伏毛,下面尚有浅黄色原点。轮伞花序4-6花,上部密集下部疏离组成顶生或腋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形,二唇形,上唇三角状半圆形,下唇齿三角形;花冠黄色,长1-1.3cm,外面被疏柔毛,内面离冠筒基部2-2.5mm有不完全的疏柔毛毛环;花丝长约4mm,药隔长约4mm,上下臂近等长。小坚果倒卵圆形,暗褐色,光滑。花期6-8月,果期9-10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一海拔2500-3700m的山坡草地,沟边阴处,山脚山腰。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季采收全草,洗净,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根含丹参酮(tanshinone)Ⅰ、ⅡA,亚甲基丹参醌(methylenetanshinquinone)。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微苦;微甘;性凉
|
归经 |
肝;胃经
|
功效 |
清肝;明目;止痛
|
功效分类 |
清肝药;明目药;止痛药
|
主治 |
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Salvia roborowskii Maxim.
|
科属分类 |
唇形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