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dian lie dang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列当科植物滇列当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滇列当 二年生或多年生矮小寄生草本,高15-25cm。全株密被腺毛。茎直立,不分枝,基部常膨大。叶卵状披针形,长1-1.5cm,宽4-6mm,生于茎下部的较密,向下渐稀疏,连同苞片、花萼及花冠裂片外面和边缘密被腺毛。花序穗状,短圆柱状,长6-10(-12)cm,宽2.5-3cm(-1.8)cm,宽4-6mm,先端长渐尖或尾状渐尖;花萼长1-1.2(-1.5)cm,不整齐的2深裂至基部;花冠常肉红色,极少黄褐色而干后变红褐色或褐色,长1.5-1.8(-2)cm,弧状弯曲,筒部膨大,上唇前伸,长5-6mm,先端微凹,下唇短于上唇,长约为上唇的1/2,3裂,裂片常反折,半圆形,长约2mm,宽约3mm,全部裂片边缘具腺毛和不明显的小齿,花丝着生于距筒基部2-3mm处,长8-9mm,花药长圆形;雌蕊长约1.7cm;子房椭圆形,连同花柱被腺毛,柱头2裂。蒴果椭圆形,长约8mm,直径3-4mm。种子长椭圆形,长约0.3mm,直径约0.2mm表面具网状纹饰,网眼底部具蜂果状凹点。花期5-6月,果期7-8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2200-3400m的山坡及石砾处。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6-8月采收,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甘;性微温 |
归经 | |
功效 | 补肝肾;强筋骨 |
功效分类 | 补肝肾药;强筋骨药 |
主治 | 肢体瘦弱;小儿麻痹后逞症;肾虚阳痿;贵精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Orobanche yunnanensis (G.Beck) Hand.-Mazz. [O.alsatica Kirschl.var.yunnanensis G.Beck] |
科属分类 | 列当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