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杜根藤
|
汉语拼音 |
zhong hua sai jue chuang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爵床科植物圆苞杜根藤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圆苞杜根藤 草本,高达50cm。茎披散状,被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5-10mm;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10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浅波状,上面有线条状钟乳体和平贴刚毛。花小,至多数簇生于上部叶腋;苞片呈总裁状;小苞极小;花萼5裂,裂片条形,被长纤毛近无毛;花冠白色,有红斑,外被策毛,二唇形,上唇浅2裂,下唇3裂,中理解片圆形;雄蕊2;药室不等高,下面1定马来西亚端有白色小距。蒴果狭纺锤形,长约8mm。种子4颗,有小瘤状突起。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山坡草丛、路旁或林下。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全草长约50cm,茎略呈四棱形。叶对生,皱缩、完整叶片椭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2-12cm,先端略钝至渐尖,基部楔形,略下延;全缘,略呈波状。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微甘;苦;性微温
|
归经 |
|
功效 |
健脾开胃;散瘀止血;消肿解毒
|
功效分类 |
健脾开胃药;散瘀止血药;消肿解毒药
|
主治 |
体虚乏力;食欲不振;吐血;衄血;跌打瘀痛;疮疡肿毒;蛇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Herba Calophanoidis Chinensis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Calophanoides chinensis (Benth.) C. Y. Wu et H. S. Lo [Adhatoda chinensis Benth.; Justicia chi-nensis J.Anders.]
|
科属分类 |
爵床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