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红锅盖草、红虾壳草、红壳谷草。 |
汉语拼音 | xia kei qian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堇菜科植物台湾堇菜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具垂直或斜升的根茎。匍匐枝伸长,末端具莲座状叶,有时具花。叶基生:叶枘细,长1-10cm,无毛或略被短毛;托叶公基部与叶柄合生,离生部分边缘具流苏或撕裂;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长与宽各1-3cm,先端急尖或钝圆,基部深心形,边缘具圆齿,两面无毛或疏生短毛,下面通常荥淡色。花冠直径1.5-2cm;花梗较长,有时长达15cm,先端具较深微缺,基部楔形,里面无须毛,下方花瓣校大,长绝1.5cm,先端具较深微缺或2浅裂;距微缺,稍弯曲;花柱近直立,柱头前方具短喙。蒴果球形或椭圆形。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台湾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1400-2500m的山地林区。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
归经 | |
功效 | 健脾开胃;祛风止咳;活血通经 |
功效分类 | 健脾开胃药;祛风止咳药;活血通经药 |
主治 | 小儿食饮不振;感冒;咳嗽;痛经;红崩白带;腹痛下痢;风湿病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捣汁。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Viola formosana Hayata |
科属分类 | 堇菜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