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小红参
|
汉语拼音 |
xiao chao tian guan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野牡丹科植物宽叶金锦香的全草或根。
|
动植物形态 |
亚灌木,高约60cm。常上部分枝;茎四棱形,具紧贴的糙伏毛,主要在棱上。叶柄极短或无;叶片坚纸质,长圆状卵形至椭圆状卵形,极少狭披针形,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长(2-)3-5cm,宽(3-)6-10(-14)mm,全缘,两面被糙伏毛,3-5条基出脉,于背面隆起,细脉不明显。头状花序,顶生,有花3-8朵,基部具叶状总苞2-6枚;苞片卵形,仅具缘毛,无花梗,萼管长约6mm,无毛或具少数有刺毛的突起,裂片4,卵形或三角状披针形,与萼管等长,具缘毛,各裂片间外缘具一有刺毛的突起,果时随萼片脱落;花瓣4,淡紫红色或粉红色,倒卵形,长约1m,具缘毛;雄蕊8,常偏向一侧,花丝与花药等长,花药顶部具喙,喙长为花药的1/2或1/3,药隔基部微膨大呈盘状;子房近球形,4室,仅先端具刚毛。蒴果卵状球形,4纵裂,宿存萼坛形,长约6mm,直径约4mm,外面无毛或具少数有刺毛的突起;种子近马蹄形,表面有小疣状突起,花期8-10月,果期11月-翌年1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四川。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550-2700m的山坡矮草地和路旁草坡阳处。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春、夏季采收全草,鲜用或切碎晒干。秋后采根,鲜用或切片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淡;涩;性凉
|
归经 |
归肺;肝;脾经
|
功效 |
清热利湿;调经止血
|
功效分类 |
清热利湿药;调经止血药
|
主治 |
咳嗽;湿热黄疸;泻痢;淋证;小儿夏季热;咯血;咳血;吐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白带;风湿骨痛;跌打肿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3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Osbeckia chinensis Linn.ver.an-gustifolia(D.Y.Wu et C.Chen[Osbeckia angustifosia D.Don]
|
科属分类 |
野牡丹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