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xiao ying bu pu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五加科植物秀丽楤木的茎叶及根。
|
动植物形态 |
灌木,小枝疏生细长直刺,刺长约7mm。叶为二回羽状复叶,长30-40cm;叶柄长约10cm,无毛或疏生刺;羽片有小叶5-11,基部有小叶1对,叶片纸质,长3-6cm,1.2-2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稍不对称,上面无毛或疏生短刺毛,下面灰绿色,无毛,边缘疏生锯齿。伞形花序组成稀疏的圆锥花序,分枝紫棕色,长10-15cm,伞形花序小,直径1-1.3cm;总花梗长5-15cm,小花梗长不及5mm,均有粗毛,花淡绿色;花萼先端5齿裂,萼长约1.5mm;花瓣5,长约2mm;雄蕊5;子房5室,花柱5,离生。核果倒圆锥形浆果状,黑色,长约2mm,具5棱。花期7-10月,果期10-12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山谷林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茎叶,秋、冬季采根,除去杂质,切片,鲜用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苦;辛;性凉
|
归经 |
|
功效 |
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止痛
|
功效分类 |
行气活血药;清热解毒药;止痛药
|
主治 |
胃气痛;腹痛泄泻;痛经;关节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热毒疮疡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煎汤洗;或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Aralia elegans C.N.Ho
|
科属分类 |
五加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