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jia tong cao shu pe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五加科植物纤齿柏那参的树皮。 |
动植物形态 | 有刺灌木,高约2m。单叶互生;叶柄长达20cm或更长,有明显的纵条纹,基部与托叶合生,有长圆形的皮孔及扁刺;托叶先端分离成线形;叶片纸质,掌状5-7深裂,深裂至叶片的3/4,有掌状脉5-7条,长20-40cm,宽大于长,基部心形;叶裂片狭椭圆形、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13-30cm,宽6-12cm,先端突尖至渐尖,边缘为纤毛状细锯齿,上面疏被刚毛,下面沿脉被刚毛,侧脉在两面显著。伞形花序组成大圆锥花序,长20-30cm,花序轴和分枝密生扁刺及刚伏毛;苞片三角形至三角状披针形;伞形花序有花数朵,白色;小苞片线形;萼5齿;花瓣5,三角状长圆形;雄蕊5;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合生成短柱状。果实扁球形至卵球形,成熟后黑色,果柄细长,花柱宿存。种子2颗。花期9-10月,果期12月至次年3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
生态环境 | 生于山谷密林中潮湿处。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秋、冬季剥取树皮,除去杂质,切片,鲜用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微苦;性平 |
归经 | |
功效 | 祛风除湿;舒筋消肿 |
功效分类 | 祛风除湿药;舒筋消肿药 |
主治 | 风湿痹痛;跌打伤肿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煎汤洗。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Brassaiopsis ciliata Dunn[Acan-thopanax bodinieri Levl,;Euaraliopsis ciliata (Dunn)Hutch.] |
科属分类 | 五加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