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前胡 |
汉语拼音 | gou ying zi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伞形科植物田葛缕子的根。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圆柱形,长达18cm,直径0.5-2cm。茎基部有叶鞘纤维残留物。基生叶及茎下部叶有柄,长6-12cm;叶片轮廓长圆状卵形或披针形,长8-15cm,宽5-10cm,三至四回羽状分裂,未回裂片线形;茎上部叶通常二回羽状分裂,末回裂片细线形;总苞片2-4,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伞辐10-15;小总苞片5-8,披针形;小伞形花序有花10-30,无萼齿;花瓣白色。果实长卵形,每棱槽内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果期5-10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西藏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田边、路旁、林下及山地草丛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9-10月果实成熟时采挖根,洗净晒干,切段。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根呈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0-20cm,直径0.5-1.5cm。表面棕灰色,栓皮易碎脱落,具多数疣状突起及横向皱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色。气微,味辛。 显微鉴别:横根切面:木栓细胞12-36列,细胞长20-97μm。韧皮部有多数油管,直径34-83μm,分泌细胞5-9个。木质部导管直径较大。射线细胞1-3列,常为1列。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苦;辛;性微寒 |
归经 | 归肝经 |
功效 | 散风清热;降气化痰 |
功效分类 | 散风清热药;降气化痰药 |
主治 | 感冒头痛;肺热咳嗽;痰多色黄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9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Radix Cari Buriatici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Carum buriaticum Turcz. |
科属分类 | 伞形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