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刺老包根、山通花根、箭当树根
|
汉语拼音 |
song gen
|
英文名 |
Aralia chinensis L.
|
药材基原 |
为五加科植物楤木的根及根皮。
|
动植物形态 |
有刺灌木或小乔木,高2-5m。树皮灰色,疏生粗壮直刺;小枝被黄褐色绒毛,疏生细刺。叶为2-3回羽状复叶,长60-100cm;叶柄粗壮,长可达50cm;托叶与叶柄基部合生;每羽片有小时5-11,基部有1对小时,叶片薄革质,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7-14cm,宽3.5-8cm,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圆形,上面被黄褐色柔毛,下面密被黄褐色绒毛,脉上尤多,边缘具细锯齿,侧脉7-10对,伞形花序组成顶生的大圆锥花序,长50-80cm,密被黄褐色绒毛;伞形花序有30-50朵花,直径2.5-5cm;花梗长3-4cm;苞片锥形,膜质,长3-4mm,均被黄褐色绒毛;萼无毛,边缘有5齿裂;花淡绿白色,直径约3mm;花瓣5,三角状卵形;雄蕊5,花丝长约2.5mm;子房5室,花柱5,离生或基部合生。核果球形,浆果状,成熟时紫黑色,直径约4mm,具5棱,花柱宿存。花期7-9月,果期9-11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400-2700m的杂木林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9-10月挖根,或剥取根皮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根圆柱形,弯曲,粗细长短不一;表面淡棕黄色或灰褐黄色,具不规则纵皱纹,外皮向外翘起,并有横向棱状、一字状或点状皮孔,有的具支根痕。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稍呈纤维状。老根木部中央呈空洞状,有的呈朽木状。切成段者,长1-1.5cm,切断面皮部较薄,暗棕黄色,木部淡黄色或类白色,具细密放射状纹理及数轮环状纹理,有的中央具空洞,或呈朽木状。气微,味微苦。
|
中药化学成分 |
楤木的根皮中含楤木皂甙(araldside)A、B,银莲花甙(narcissiflorine)。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楤木甙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小鼠心肌缺血与坏死,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苦;性平
|
归经 |
归肝;脾;肾经
|
功效 |
祛风利湿;活血通经;解毒散结
|
功效分类 |
祛风利湿药;活血通经药;解毒散结药
|
主治 |
风热感冒;咳嗽;风湿痹痛;腰膝酸痛;淋浊;水肿;膨胀;黄疸;带下;痢疾;胃脘痛;跌打损伤;瘀血经闭;血崩;牙疳;阴疽;瘰疬;痔疮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烂敷或再酒炒热敷;或研粉调敷;或煎汤熏洗。
|
用药禁忌 |
孕妇慎服。
1.《重庆草药》:“脾虚胃弱者不用,无湿热毒者慎用。”
2.《陕西中草药》:“孕妇慎用。”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Radix Araliae Chinenesis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Arlia chinensis L.
|
科属分类 |
五加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