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马肠子树(云南)。 |
汉语拼音 | da ma qi |
英文名 | Henry Pentapanax |
药材基原 | 为五加科植物犭毛五叶参的根皮。 |
动植物形态 |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8m。羽状复叶,有小叶3-5;叶柄长8-10cm,小叶柄长5mm,顶生者长达3cm;叶片膜质至纸质,卵形至长椭圆形,长5-12cm,宽3-7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至钝形,稀狭楔形,边缘锯齿,齿有刺尖,上面无毛,下面脉腋间有簇毛。圆锥花序顶生,长达30cm,主轴和分枝密被锈色柔毛;伞形花序总状排列,直径1.2-2cm,有花多数;总花梗长2-5cm,花梗长,外面具锈色长柔毛;花白色;萼无毛,长约1mm,边缘有5个卵形小齿;花瓣5,三角状长圆形,长经1.5cm,开花时反曲;雄蕊5,药丝长约2mm;子房下位,5室;花柱5,合生至中部,先端离生。果实卵球形,直径6-7mm,黑色。花期8-10月,果期11-12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1200-3000m的阳性林中,稀书刊号灌丛和石山上。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春、秋季采挖,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
归经 | |
功效 | 祛风湿;散瘀血;利小便 |
功效分类 | 清热药 |
主治 | 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淋证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9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新华本草纲要》:根皮:主治膀胱炎。 |
考证 |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Panax zingibernsis C. Y. Wu et Feng |
科属分类 | 五加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