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香根芹
|
汉语拼音 |
shu ye xiang gen qin
|
英文名 |
root of Laxleaf sweetroot, Aristate Sweetroot
|
药材基原 |
为伞形科植物疏叶香根芹的根。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圆锥形,长2-5cm,有香气。茎上部稍分枝,嫩时有白色柔毛,后变光滑。基生叶轮廓阔三角形,二至三回羽状分裂或二回三出式羽状复叶,羽片2-4对,二回羽片卵形或阔卵形,近基部两侧1-2深裂,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或浅裂,表面深绿,背面淡绿,两面被白色为且硬毛,有时仅在脉上有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腑生,花序梗长达20cm;总苞片1-4,阔线形,早落;伞辐3-5;小总苞片4-5,线状披针形,背面或边缘有毛;小伞形花序有能育花1-6朵;花瓣倒卵圆形,白色,花柱基圆锥形,子房被白色、扁平的软毛。双悬果线形或棍棒形,长1-2.2cm,宽2-2.5mm,基部有尾状尖,果棱有刺毛;分生果横剖面圆状五角形,胚乳腹面内凹。花、果期5-7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甘肃、西藏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1600-3500m的山坡林下、溪边及路旁草丛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8-9月采挖,去基茎叶,洗净,切片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微苦;性温
|
归经 |
|
功效 |
发表散寒;健胃止痛;明目
|
功效分类 |
解表药
|
主治 |
风寒感冒;头;风寒湿痹;胃寒纳少;呕吐;雀目;鹅口疮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服:9-15g;或研末。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新华本草纲要》:有散寒发表,止痛的功能。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及周身疼痛。
|
考证 |
始载于《四川中草药》。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Radix Osmorhizae Laxae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Osmorhiza aristata(Thum) Rydb. Var,laxa(Royle) Constanceet Shan[O.laxa Royle]
|
科属分类 |
伞形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