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胆黄草、紫药参、通经草、对对草
|
汉语拼音 |
da hua liu ye cai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柳叶菜科植物大花柳叶菜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15-80cm。茎直立,常不分枝,中空,多少被曲柔毛并杂以腺毛,棱线凸起。叶对生,上半部的互生,稀3叶假轮生;叶柄短;叶片狭卵形或披针形,长1.5-7cm,宽0.5-3cm,先端近锐尖,基部钝圆,边缘有明显锯齿,边缘和脉上密被曲柔毛和腺毛。花序低垂,密被曲柔毛并混以丝状腺毛;花萼被柔毛和腺毛,萼片披针形;花瓣倒卵形,紫红色,淡青紫色,有时白色,长8-10mm,3.5-4mm,先端内凹;雄蕊花丝8,4长4短;柱头球形,花时高出花药。蒴果长5-9.5cm,密被曲柔毛并混以直立的腺毛;果梗长1-2cm。种子暗褐色,表面具乳突;簇毛白色。花期5-9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西藏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1800-3000m的林下、灌栖、竹丛中或沟边湿地。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收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微苦;性平
|
归经 |
|
功效 |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解毒敛疮
|
功效分类 |
活血调经药;利水消肿药;解毒敛疮药
|
主治 |
月经不调;水肿;烧、烫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Epilobium wallichianum Hausskn.[E.nepalense Hausskn.]
|
科属分类 |
柳叶菜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