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松叶接骨草、松叶蒿、蜈蚣草
|
汉语拼音 |
cao bai zhi
|
英文名 |
Finelydivided Phtheirospermum
|
药材基原 |
为玄参科植物草析枝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草柏枝 多年生草本,高10-55cm。全株被腺毛。根茎短,直立或斜生,其下有根数条,丛生,细而弯曲。茎直立,不分枝,细弱,成丛。叶对生;叶片三角状卵形,长1-4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小裂片条形,先端圆钝或有小凸尖,两面均被粗毛。花单生叶腋;花梗长1-3mm;无小苞片;萼钟状,5裂,裂片卵形至披针形,边缘多变化;花冠黄色或橙黄色,外被腺毛及柔毛,筒长8-15mm,喉部被毛,上唇裂片卵形,下唇3裂片均为倒卵形,先端钝圆或微凹,近乎相等,或中裂片稍大,边缘被缘毛;雄蕊内藏;子房被长柔毛。蒴果卵形,长4-6mm。种子小,扁平,卵形,有喙,室裂,具网纹。花、果期5-9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青海、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
生态环境 |
生于山坡、灌丛阴湿处。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全株密被腺毛。根茎短,根数条,细而弯曲。叶对生,二至三回羽状全裂,叶片淡绿色,长1-1.5cm,裂片狭细,线形。花黄以,萼钟状,花冠黄色。蒴果压扁,有喙,室裂。味辣、微苦。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苦;性平
|
归经 |
心经
|
功效 |
散瘀妥毒;养心安神
|
功效分类 |
安神药;止血药
|
主治 |
骨折肿痛;咳嗽;普中带血;咽喉肿痛;心悸怔神;蛇犬咬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Herba Phtheirtspermi Tenuisecti.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Phtheirospermum tenuisectum Bur.et Franch.
|
科属分类 |
玄参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