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乳腺草 |
汉语拼音 | xue shen |
英文名 | Herb of Wallich Wedelia |
药材基原 | 为菊科植物山蟛蜞菊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山蟛蜞菊 直截了当立草本。高60-80cm。茎圆柱形,分枝,有沟纹,被糙毛或老时脱毛,节间长4-10cm,在上部有时达15cm。叶对生;叶柄长1-2cm;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连叶柄长6-11cm,宽3-4cm,先端渐尖,基部浑圆或楔形,边缘有圆齿或细齿,两面被基部为疣状的糙毛,惟有时下面的毛细密,近基出3脉,上面平坦,下面略凸出,中脉中、上部常有1-2对侧脉,网脉不是明显;上部叶小,披针形,有短柄,连叶柄长4-5cm,宽10-17mm。头状花序较小,径达15mm,通常单生于叶腋和茎顶;花序梗细弱,长3-5cm,被向上贴生糙毛;总苞钟形,高与顶端宽近相等,7-10mm,基部狭,径仅5mm或更狭;总苞片2层,外层绿色,叶质,长圆形,长约1cm,先端钝或短尖,背面被贴生糙毛,内层长圆形至披针形,长约7mm,先端渐尖,背面上端被疏毛;托片折叠成长圆形,先端芒尖,被疏毛,上部边缘常有少数裂齿;舌状花1层,黄色,舌片长圆形,长4-6mm,宽约2mm,先端2-3裂齿,筒部短,长约1mm;管状花向上端渐扩大,檐部5裂,裂片长圆形,先端钝,被疏短毛。瘦果倒卵状三棱形,略扁,长约5mm,贡约为长的1/2,红褐色而具白色疣状突起,先端收缩成浑圆,上部细短毛,收缩部分的毛较密;冠毛2-3个,短刺芒状,生于冠毛环上。花期4-10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500-1000m的山坡草地、溪边路旁或山区沟谷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春、夏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甘;性温 |
归经 | |
功效 | 补血;活血;止痛 |
功效分类 | 补血药;活血药 |
主治 | 贫血;产后大流血;子宫肌瘤;闭经;神经衰弱;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Herba Wedeliae Wallichii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Wedelia wallichii Less. |
科属分类 | 菊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