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白蒿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学成分查询
    

白蒿

  
别名 蘩、皤蒿、由胡、莓母、旁勃、白艾蒿、蓬蒿、大白蒿、大子蒿、臭蒿子、山艾、大头蒿、苦蒿
汉语拼音 bai hao
英文名 Herb of Sievers Wormwood
药材基原 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大籽蒿 一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单一,狭纺锤形。茎下部稍木质化,纵棱明显,多分枝,茎、枝被类白色微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4cm;下部与中部叶宽卵形或宽卵圆表,长4-8cm,宽3-6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2-3枚,裂片常再成不规则的则羽状全裂或深裂,小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10mm,宽1-2m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有小型羽状分裂的假托叶;上部叶及苞片叶羽状全裂或一分裂,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无柄。头状花序,多数,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6mm,具短梗,基部常有线形的小苞地,在分枝上排成总状或复总状花序,总苞3-4层,外层、中层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无毛,中肋绿色,边缘狭膜质,内层膜质;花序托半球形,具白色托毛;雄花2(-3)层,20-30朵,花冠檐部具2-4裂齿,花柱线形,先端2叉;两性花多层,80-120朵,花冠管状,花药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有短尖头,花柱与花冠等长,先端叉形,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长圆形。花、果期6-10月。
资源分布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山东、江苏等地有栽培。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500-4200m的路旁、荒地、河滩、草原、干山坡或林缘等地。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夏、秋间开期采收,鲜用或扎把晾干。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茎类圆柱形,长短一一,直径可达5mm。绿色,表面有纵棱,可见互生的枝、叶或叶基。上部有较密的柔毛。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中央有白色髓。叶皱缩或已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两面均被柔毛。头状花序较多,半球形,直径3-6mm,总花梗细瘦,总苞叶线形,总苞片2-3列,边缘有白色宽膜片,背面被短柔毛;花托卵形;边缘为雌花,内层花两性,均为管状。成熟花序可见倒卵形的瘦果。气浓香,味微苦。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多边形。表皮一列细胞,外被丁字毛,细胞多径向,较长。内皮层凯氏点明显。维管束鞘纤维壁厚木化。韧皮部较宽。形成层不明显。维管束排列成环,导管多边形,2-12个成群,排列成单列。木纤维分布面积大,细胞壁厚化。射线单列,胞腔内有内含物。树脂道散生髓部。髓大,周边的细胞壁厚化。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外被角质层;赤见多数丁字毛或其残基;上、下表皮均有气孔,但以下表皮较多。栅栏组织1-2列细胞,海绵组织数列细胞。主脉处表皮下具厚角组织。主脉维管束常为1束。
树脂道散生在栅栏组织。粉末特征:灰白色。①非腺毛甚多,多丁字形,长3-5mm,无色,表面光滑,胞壁微厚。②纤维多碎断,成束或单个散在,直径9-36μm,胞壁厚略弯曲,腔狭,纹孔稀少或缺。③导管少见,以网纹导管为主,赤有螺纹、梯纹和具缘纹孔,直径12-35μm。④结晶甚多,单个,形状不一,大小为23-92μm,不溶于盐酸。⑤薄壁细胞多数,四边形,多边形或类圆形,无色,有少数纹孔。
中药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一第列的倍半萜类衍生物,内有:白蒿素(sieversin),4-羟基-8-乙酰氧基-8-乙酰氧基-1(2),9(10)-愈创木二烯-6,12-内酯[4-hydroxy-8-acetoxyguaia-1(2),9(10)-dien-6,12-olede][1],洋艾内酯(artabsin),洋艾内酯(artabsin),洋艾素(sbsinthin)[2],白蒿宁(siev-ersinin)[3],11-表洋艾素(11-epiabsinthin),11,10,11-表洋艾素(11,10,11-epiabsinthin),10,11-表洋艾素(10,11-epiab-sinthin),大籽蒿素(artesiversin),11α-二氢墨西哥蒿素B(2β-hydroxy-8-desoxy-11α,13-dihydroxrupicolin B),11α,13-二氢汉菲林[11α,13-dihydro-4(2)-hanphyllin],异戊酸,-(8-异戊酰氧基)橙花醇酯(8-isovaleryoxy-nerylisovalerate),2α,3α-环氧-11α,13-二氢去氢木香内酯(2α,13-dihydrodeth-drocostrslactone),大牻牛儿烯(dermacetene)D,右旋黄烯(cur-cumene),异戊酸橙花醇酯(nerylisovalerate),4-去羟亚菊素(4-de-hydroxyajadin,ludartin),安洋艾素(anabsinthin)[4],球花母菊素(globicin)[5],兰香油薁(chamazulene),兰香油精(chamazuleno-gen)[6],蒿萜内酯(artemolin)[7]等。还含木脂体类分合物:芝麻素(sesamin),e,a-阿斯汉亭(e,a-ashantin),e,e-蒿脂麻木质体(e,e-sesartemin),鹅掌楸树脂醇B二甲醚(yangambin,O,O-dimethyllirioresinol B),鹅掌楸树脂醇A二甲醚(epiyangambin,O,O-dimethyllirioresinol A)[4]。又含黄酮类化合物:艾黄素(artemisetin),猎眼草黄素(chrysosplenetin)[8],芸香甙(rutin),异槲皮甙(isoquercetrin)[9]以及马栗树皮素(esculetin),咖啡酸(caf-feic acid)[8]和具有抗炎作用的精油(essential oil)[10]等。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从其中分出的倍半萜γ-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在体外有抑制作用。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药性 味苦;微甘;性凉
归经
功效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功效分类 解毒药;补益药
主治 肿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痢;淋病;风湿痹痛;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疥瘌恶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或捣汁;或研末。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1.《本经》: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2.孟诜:捣汁去热黄及心痛。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又烧灰淋煎治淋沥疾。
考证 出自1.《本经》。 2.《唐本草》:白蒿,此蒿叶粗于青蒿,从初生至枯,白于众蒿,欲似细艾者。所在有之也。 3.孟诜:春初,此蒿(白蒿)前诸草生,其叶生挼醋淹之为葅,甚益人。 4.《开宝本草》:别本注云,(白蒿)叶似艾叶,上有白毛,粗涩,俗呼为蓬蒿。 5.《本草图经》:此草(白蒿),古人以为葅,唐孟诜亦云生挼醋食,今人但食蒌蒿,不复食此,或疑此蒿即蒌蒿,而孟诜又别著蒌蒿条,所说不同,明是二物,乃知古今食品之异也。又今阶州,以白蒿为茵陈蒿,苗叶亦相似,然以入药,恐不可用也。 6.《纲目》:白蒿,处处有之,有水陆二种,《本草》所用,盖取水生者,故曰生中山川泽,不曰山谷平地也。二种形状相似,但陆生辛熏,不及水生者香美尔。《诗》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苹即陆生皤蒿,俗呼艾蒿是矣。《诗》云,于以采蘩,于沼于让。《左传》云,苹蘩蕴藻之矣。并指水生白蒿而言,则《本草》白蒿之为蒌蒿无疑矣。郑樵《通志》谓苹为蒌蒿,非矣。鹿乃山兽,蒌乃水蒿。陆机《诗疏》谓苹为牛尾蒿,亦非矣。牛尾蒿,色青不白,细叶直上,状如牛尾也;蒌蒿生陂泽中,二月发苗,叶似嫩艾而歧细,面青背白,其茎或赤或白,其根白脆,采其根茎,生熟葅曝皆可食,盖嘉蔬也。景差《大招》云:吴酸蒿蒌,不沾薄,谓吴人善调酸,溣蒌蒿为xie,不沾不薄而甘美。此正指水生者也。《本经》列白蒿于上品,有功无毒,而古今方家不知用,岂不得服之之诀与。 7.《植物名实图考》:白蒿,《本经》上品。陆玑《诗疏》以蘩为白蒿;《唐本草》以为大蓬蒿,叶上有白毛错涩者是;李时珍以蒌蒿为即白蒿。不知《诗疏》言刈其蒌,释状甚详,分明两种,《图经》亦辨之。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Herba Artimisiae Sieversiana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Arteimiaisia sieuersiana Ehrhart ex Willd. [A.maxa DC.; A. korana Nakai; A.chrysolepis Kitag.; Ab-sinthium sieuersianun Bess.]
科属分类 菊科
出处 《中华本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