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翻天雷公 |
汉语拼音 | bai bu yao |
英文名 | Herb of Scape-like Sage |
药材基原 | 为唇形科植物硬毛地梗鼠尾草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硬毛地梗鼠草 一年生草本,高20-30cm。茎略被倒伏的微柔毛。基出叶多数,叶柄长2.5-9cm。被疏而纤细长2-3mm极开展的多节硬毛;茎生叶2-4,单生叶或具1-2对小叶的复叶,叶片心形或卵圆形状披针形,先端圆或近锐尖,两面近无毛。轮伞花序6-10花,疏离,组成长10-20cm的圆锥花序;花萼筒状,长4.5mm,上唇半圆状三角形,下唇浅裂为2短尖齿;花冠紫色或白色,长约7mm,筒内有毛环;花丝长约1mm,药隔长2.5mm,上壁长1.5mm,下壁瘦小,互相分离。小坚果卵圆形花期4-5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120-1250m的山地、路旁、疏林下或村舍除近。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甘;性平 |
归经 | |
功效 | 补虚益损;强筋壮骨 |
功效分类 | 补益药 |
主治 | 肺病;虚弱干瘦;头目眩晕;劳伤盘骨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出自《贵州草药》。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Herba Salviae Scapiformis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Salvia scapiformis Hance var.hirsuta Stib. |
科属分类 | 唇形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