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shui shi liu ye cai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Marshy Willowweed
|
药材基原 |
为柳叶菜科植物沼生柳叶菜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木,高20-50cm。茎上部被曲柔毛。叶上部互生,下部对生;近无柄;叶条状披针形至近条形,长2-4cm,宽4-10mm,通常全缘,无毛。花两性,单生于上部叶腋,粉红色,长4-7mm;花萼裂片4,长2.5-3.5mm,外被短柔毛;花瓣4,倒卵形,先端凹缺;雄蕊8,4长4短;子房下位,柱头短棍棒状。蒴果圆柱形,长4-6cm,被曲柔毛,具长1-2cm,被曲柔毛,具长1-2cm的果柄;种子近倒披针形,长1-1.5mm,先端有一簇白色种缨。花期7-8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河南、湖北及西藏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沼泽及山坡湿润处。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8-9月采收,洗净,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苦;性凉
|
归经 |
|
功效 |
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止咳;利湿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
|
主治 |
风热感冒;音哑;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水肿;淋痛;湿热泻痢;风湿热痹;疮痈;毒虫咬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2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出自《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Herba Epilobii Palustris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Epilobium palustre L.
|
科属分类 |
柳叶菜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