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接骨丹、五爪金、七叶莲、七叶风
|
汉语拼音 |
qi jiao feng
|
英文名 |
Root of Rosthorn Bigginseng, Rosthorn Bigginseng
|
药材基原 |
为五加科植物短梗大参的根和叶。
|
动植物形态 |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9m,胸围达20cm。小枝暗棕色,具纵棱,无毛。叶互生;叶柄长2-20cm或更长,小叶柄长0.3-1cm,稀长至1.5cm;掌状复叶,有小叶3-5,倒披针形,长6-12cm,宽1.5-3.5cm;先端短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边有稀疏尖锐的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白色,两面均无毛,侧脉8-20对。圆锥花序顶生,长15-20cm,主轴和分枝无毛;伞形花序具6-11花,径约1.5cm;花萼长约1.5mm,无毛,边缘近全1.5cm;花萼长约1.5mm,无毛,边缘近全缘;花瓣5,三角状卵形,长1.5mm,黄白色;雄蕊5,花丝长约3mm;花盘微突,半球形;子房下位,2室,花柱合生成柱状,先端2浅裂。核果卵球形,长约5mm,直径3-5mm,宿存花柱长1-2mm。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500-1300m的森林、灌丛和林缘路旁。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根秋、冬季采挖,洗净泥土。切片,鲜用或晒干。叶夏,秋季采,多鲜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甘;性平
|
归经 |
|
功效 |
祛风除显;化瘀通络;健脾
|
功效分类 |
祛风药;祛湿利水药
|
主治 |
风湿痹痛;跌打伤肿;骨折;小儿疳积
|
用法用量 |
内服:9-15克,浸酒。外用: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1.治骨折:先正骨,再用七角风根适量,捣绒敷患处;另用根三至五钱,蒸酒服,一日二次。2.治风湿骨痛:七角风叶、三角风、蛇倒退、紫金牛、红牛膝、五加皮各等量,煨水洗患处;又用七角风根、三角风、红牛膝、五加皮各三钱,煨水或泡酒服。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出自《贵州草药》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Radix Macropanacis Rosthornii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Macropanax rosthornii(Harms) C. Y. Wuex Hoo[Nothopanax rosthornii Harms]
|
科属分类 |
五加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