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yi sao guang
|
英文名 |
Herb of Twinflower Groundsel
|
药材基原 |
为菊科植物双花千里光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又花千里光 多年生草本,高达1m。地下茎粗壮。地上茎常弯折,上部有直立长分枝,密被白色短柔毛。叶互生;具细长叶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4-20cm,宽1-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乃至近心形,边缘有细密的浅锯齿,下面色浅,两面近无毛,或下面沿脉被短微毛,羽状脉4-5对,上部叶较小,条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多数,近无梗,排列成复伞房状,生于上部叶腋和茎端,有数厘米长的伞房花序梗;数个伞房花序丁于茎端又排列成圆锥花序;总苞筒状,长4-5mm;总苞片4个,条形,先端钝,稍被行,基部被绵毛;花全为管状,管状花1-3个,通常2个,黄色;无舌状花。瘦果,圆柱形,长约3mm;冠毛浅红褐色,长约4mm。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山坡草地、林缘溪岸及灌木丛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7-9月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苦;性寒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
功效分类 |
祛风药;清热药
|
主治 |
急性结膜炎;疮疖;皮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9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Herba Senecionis Dianthui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Senecio dianthus Franch.[Cacalia diantha (Franch.) Hand.-Mazz.]
|
科属分类 |
菊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