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da lun mu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茜草科植物乌口树的全株。
|
动植物形态 |
乌口树,灌木至小乔木,高2-6m。全株无毛。叶对生;叶柄长6-12mm;托叶长5-7mm,基部合生成一完整鞘包围着小枝;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6-12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均无毛而具光泽。花序顶生,为伞房花序式排列的聚伞花序,分枝对生;小苞片极小,钻形;花具短梗;萼管陀螺状,萼檐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喉部有毛,先端5裂,开放时外反;花柱无毛;胚珠每室1颗。果实球形,干时黑色。花期3-7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低海拔次生林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收,切段,切成碎片或扎成捆,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酸;辛;微苦;微温
|
归经 |
|
功效 |
祛风消肿;散瘀止痛
|
功效分类 |
祛风消肿药;散瘀止痛药
|
主治 |
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胃肠绞痛;蜂窝组织炎;脓肿;口腔炎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浸酒擦;或药酒湿敷。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服;或水煎含漱。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Tarenna attenuata (Voigt) Hutch.[Stylocoryna attenuata voigt]
|
科属分类 |
茜草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