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玉叶金花、鹅儿花 |
汉语拼音 | bai chang shan |
英文名 | root of Littleflower Mussaenda, root of Spreadingbranch Mussaenda |
药材基原 | 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玉叶金花或展枝玉叶金花的根。 |
动植物形态 | 1.玉叶金花,常绿蔓状小灌木,高可达5m。小枝披柔毛。单叶对生,具短柄;叶膜质或薄纸质,卵状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8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平截或稍偏斜,上面深绿色,有稀疏白柔毛,下面淡绿色,密被白柔毛;叶脉背面隆起:托叶2深裂,披针形至线形。伞房花序顶生;萼5深裂,裂片线形,密被白色柔毛,往往有1-2枚扩大成叶状,广卵形或圆形,长3.5cm,白色;花冠金黄色,漏斗状,长2-3cm,先端5裂,裂片卵圆形;雄蕊5;雌蕊1,柱头2歧。浆果球形,乌紫色,径约7-8mm。花期初夏。 2.展枝玉叶金花,落叶小灌木,高约1m左右。根深棕色,有恶臭。茎灰白色,皮孔椭圆形,棕色,大小不一,稍微突起,幼枝有毛。单叶对生,少数轮生;长椭圆形,长约7.5-11cm,宽约4-5cm,先端急尖,全缘,羽状脉,侧脉6-8对,不直达边缘而向前弯斜,两侧脉间部分向上面隆起,因此全叶呈高低不平的形状,上面深绿色光滑,下面绿白色,有短毛;顶部嫩叶的基部带紫色;叶柄长约1cm。复聚伞花序顶生,花黄色,萼片5裂;花冠漏斗状,筒部长,外被绢丝状毛,喉部亦有毛,上部较阔,裂片5扩展,卵圆形,先端尖,在芽内为镊合状;雄蕊5;子房下位,2室,柱头2,线形。浆果。种子多数,小而有棱角,花期夏季。 |
资源分布 | 玉叶金花分布四川、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展枝玉叶金花分布四川、湖北、云南等地。药材产四川、广西、福建等地。 |
生态环境 | 玉叶金花生于山坡、林地。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8-10月采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主根多粗直而长,或作不规则弯曲,直径6-20mm;侧根多数,并有无数细根,表面灰棕色,具不规则纵横裂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皮部厚,鲜时易剥离,内面光滑,富有粘质。外形极似常山,但断面为白心,故称“白常山”。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较窄,有散在或成群的石细胞,间有纤维,胞腔大,有纹孔。砖皮部狭窄。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发达,年轮清晰可见,导管单个或数个切向聚集;射线2-4列细胞。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以水润透,切片,晒干。姜汁炒焦用。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寒;苦;有毒 |
归经 | 肝;脾经 |
功效 | 解热抗疟 |
功效分类 | 解毒药 |
主治 | 疟疾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0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药用植物学》:治疟。 |
考证 | 出自《药用植物学》。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Radix Mussaendae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1.Mussaenda pubescens Ait.f. 2.Mussaenda divaricata Hutch. |
科属分类 | 茜草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