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zi hong bian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马鞭草科植物锥花莸的根或叶。 |
动植物形态 | 锥花莸 ,攀援或披散灌木,高1-3m。多分枝,小枝方形。单叶对生;叶柄长0.5-1cm;叶片纸质,阔披针形至卵状披计形,长7-14cm,宽2-6.5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圆形至阔楔形,边缘具疏齿,两面密被金黄色腺点及疏柔毛;侧脉约5对。聚伞花序组成圆锥状,通常腋生,长1-7cm;花序梗密生柔毛;花萼杯状,长约3mm,有腺点及柔毛,结果时长约4mm,先端5-6深裂,裂片锥形;花冠粉红色至紫红色,花冠管长2-3mm,外面被毛及腺毛,先端5裂,裂片全缘;雄蕊4,与花柱均伸出花冠管外;子房被柔毛及腺点。蒴果球形,径约2mm,成熟时橙黄至橙红色,微被毛和腺点。花、果期3-9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西部、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650-2300m的山坡、路旁或稀疏杂木林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平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凉血止血药 |
主治 | 痢疾;吐血;便血;崩漏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30g;或研末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Caryopteris paniculata C.B.Clarke |
科属分类 | 马鞭草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