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白灯笼、木常山
|
汉语拼音 |
hai tong
|
英文名 |
Twig and leaf of Tomentose Glorybower
|
药材基原 |
为马鞭草科植物海通的枝叶。
|
动植物形态 |
灌木或乔木,高2-20m。幼枝近四棱形,密被黄褐色绒毛,髓部具黄色薄片状横隔。单叶对生;叶柄长1.5-5cm;叶片一近革质,宽卵形,卵状披针或微偏斜,背密被灰白色绒毛。伞房聚花序疏散,顶生,我分枝,花有香气,花序梗及花柄均密被黄褐色绒毛;苞片未见;小苞片小,线形;花萼钟状,淡绿色,长3-4mm,密被短柔毛和少数盘状腺体,结果时变为红色而毛渐少,萼齿5裂,钻形,长1.5-2.5mm;花冠白色或稀为淡紫色,外被短柔毛,花冠管纤细,长约1cm,裂片5,长圆形,长约3.5mm;雄蕊4,与花柱均伸出花冠外。核果近球形,幼时绿色,成熟后蓝黑色,干后果皮常皱缩呈网状,宿萼约包被果一半以上。花期7-12月,果期9-12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250-2200m的溪边、路旁、山坡林缘或灌丛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辛;平
|
归经 |
肝;肾经
|
功效 |
祛风通络
|
功效分类 |
通经药
|
主治 |
半身不遂;小儿麻痹后遗症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治小儿麻痹症:鲜海通草二两。冬蜜、开水肫服。(福建)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中国药植志》:治半边风。
|
考证 |
出自《中国药植志》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Cacumen Et Folium Clerodendri Mandarinori;Clerodendron Mandarinorum Diels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Clerodendrum mandarinorum Diels
|
科属分类 |
马鞭草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