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玄麻、升麻、山毛柳、接骨木、上升麻、接骨灵、红水麻、血升麻、涩叶树
|
汉语拼音 |
da nian yao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荨麻科植物红雾水葛的根和叶。
|
动植物形态 |
灌木,高1-2m。小枝幼时被短糙毛,后变无毛。叶互生;叶柄长1-3cm,被毛;托叶小,卵状披针形,脱落;叶片纸质,卵形或狭卵形,长2.6-ll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小牙齿,上面均被疏短糙毛,钟乳体点状,下面在叶脉密被糙毛,三出脉,侧脉2对。团伞花序腋生,单性,直径2-6mm。雌雄同株;雄花花被片4,船状椭圆形,长约16mm,合生至中部,急尖,雄蕊4;退化雌蕊狭倒卵形,长约0.6mm;雌花花被宽椭圆形或菱形,长0.8-1.2mm,先端有3齿;花柱丝状,脱落。瘦果卵形,长约1.6mm,先端渐尖,淡黄白色,光泽,有肋纹。花期3-9月,果期5-10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
生态环境 |
生于山坡草地、灌丛中、林边或路边。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涩;微辛;性凉
|
归经 |
|
功效 |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清热解毒
|
功效分类 |
祛风湿药
|
主治 |
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痈;疮疖;热淋;湿热泄泻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
末撒。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Pouzolzia sanguinea(BI.) Merr.
[Urtica sanguinea Bl.;P.viminea(Wall.) Wedd.
|
科属分类 |
荨麻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