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开云app安装不了怎么办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开云app安装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火参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学成分查询
    

火参

  
别名 将军黄良火参肤如、蜀大黄锦纹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川军
汉语拼音 da huang
英文名
药材基原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
动植物形态 1.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茎粗壮。茎直立,高2m左右,中空,光滑无毛。基生叶大,有粗壮的肉质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径达40cm以上,3-7掌状深裂,每裂片常再羽状分裂,上面流生乳头状小突起,下面有柔毛;茎生叶较小,有短柄;托叶鞘筒状,密生短柔毛。花序大圆锥状,顶生;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紫红色或带红紫色;花被片6,长约1.5mm,成2轮;雄蕊9;花柱3。瘦果有3棱,沿棱生翅,顶端微凹陷,基部近心形,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2.本种与掌叶大黄极相似,主要区别为:叶片深裂,裂片常呈三角状披针形或狭线形,裂片窄长。花序分枝紧密,向上直,紧贴干茎。
3.本种与上2种的主要不同点是:基生叶5浅裂,浅裂片呈大齿形或宽三角形;托叶鞘膜质,较透明,上有短毛。花较大,淡黄绿色,花蕾椭圆形,果枝开展,翅果边缘不透明。
资源分布 1.分布于陕西、甘肃东南部、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部。 2.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及西藏东北部。 3.分布于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态环境 1.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野生或栽培。 2.生于山地林缘较阴湿的地方。 3.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
药用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冷凉气候,耐寒,忌高温。野生于我国西北及西南海拔2000m左右的高山区;家种多在1400m以上的地区。冬季最低气温为-10℃以下,夏季气温不超过30℃,无霜期150~180d,年雨量为500~1000mm左右。对土镶要求较严,一般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最好,粘重酸性土和低洼积水地区不宜栽种。忌连作,需经4~5年后再种。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也可用子芽(母株根茎上的芽)繁殖。种子繁殖:大黄品种易杂交变异,应选品种较纯的三年生植株作种株,7月中、下旬待种子大部变黑褐色时,连茎割回,阴干,脱粒。备用。用育苗移栽、直播法两种。分春播和秋播,一般以秋播为好。育苗,可条播或撒播。条播者横向开沟,沟距25~30cm,播幅10cm,深3~5cm,每1hm2用量30~75kg。撒播是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薄覆细土,盖草。每1hm2用种量75~105kg。发芽后于阴天或晴天午后将盖草揭去。苗出齐后,及时除草、浇水。如幼苗太密,可结合第1次除草间苗。苗期追
施稀薄人畜粪尿2-3次。初冬回苗后用土、草或落叶覆盖,至次年萌芽时揭去覆盖物。春播者于第2年3~4月移栽,秋播者于第2年9~10月移栽。选很有中指粗的幼苗,将侧根及主根的细长部分剪去,按行距70cm,株距50cm开穴,穴深30cm左右,每穴栽苗1株。春季移栽的盖土宜浅,使苗叶露出地面,以利生长;秋季移栽盖土宜厚,应高出芽嘴5~7cm,以免冬季遭受冻害。直播法,按行距60~80cm,株距50~70cm穴播,穴深3cm左右,每穴播种5~6粒,覆土2cm左右。每1hm2用种子22.5~30kg,苗期管理与育苗移栽法相同。间苗1~2次,在苗
高10~15cm时定苗,每穴1株。子芽繁殖:在收获大黄时,将母株根茎上的萌生健壮而较大子芽摘下,按行株距55cmX55cm挖穴,每穴放1子芽,芽眼向上,覆土6~7cm,踏实。栽种时在切割伤口涂上草木灰,以防腐烂。
田间管理 栽后第2年进行中耕除草3次。第3年在春、
秋季各进行1次。第4年在春季进行1次。www.med126.com追肥在每次中耕除草后进行,春夏季施油饼或人畜粪水,秋季施土杂肥及炕土灰壅蔸防冻,如堆肥中加入磷肥效果更好。大黄根茎肥大,不断向上生长,所以每次中除、追肥时,都应培土,以促进根茎生长,又能防冻。大黄移栽后在第3、4年的5~6月间,抽苔开花,除留种以外,均应及时摘除花苔,以免消耗大量养料,以利根茎发育。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极腐病、轮纹病、疮痂病、炭疽病、霜霉病等,可采用综合防治法,实行轮作;保持土壤排水良好;及早拔除病株烧毁,病株处的土壤用石灰消毒;清除枯枝落叶及杂草,消灭过冬病源;发病前或发病时用1:1:12O波尔多液喷雾或浇灌。虫害有金子和蚜虫,虫害有金龟子和蚜虫,可用化学药剂毒杀。金龟子为害亦可在早晨捕杀或夜晚点灯诱杀成虫。
采收和储藏 大黄移栽后,一般于第 3、4年7月种子成熟后采挖,先把地上部分割去,挖开四周泥土,把根从根茎上割下,分别加工。北大黄挖起后不用水洗,将外皮刮去,大的开成对半,小团型的修成蛋形。可自然阴干或用火熏干。南大黄先洗净根茎泥沙,晒干,刮去粗皮,横切成7~10cm厚的大块,然后抗干或晒干,由于根茎中心干后收缩陷成马蹄形,故称“马蹄大黄”。粗根刮皮后,切成10~13cm长的小段,晒或炕子即成。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卵圆形或一面平坦一面隆起的块片,长3-17cm,直径3-9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系由微细的类白色薄壁组织与棕红色射线交错而成,有时可见散在的星点(异型维管束),未除尽外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横皱外及纵沟,顶端有茎叶残基。切面多凹凸不平。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不易折断,折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根茎髓部宽,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不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均以外表黄棕色、锦纹及星点明显、体重、质坚实、有油性、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柱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韧皮部筛管群明显;薄壁组织发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较密,宽2-4列细胞,内含棕色物,导管非木化,常1至数个相聚,稀疏排列。薄壁细胞含大型草酸钙簇晶.淀粉粒众多。
根茎横切面:髓部较宽,常有大型粘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异型
维管束排列成环或散在,木质部位于形成层外方,韧皮部位于形成
层内方,射线呈星状射出。
粉末特征:(l)掌叶大黄粉末淡黄棕色。①草酸钙簇晶多见,直径21-125μp,棱角大多短钝,也有较长尖。②淀粉粒单粒呈圆球形、长圆形或类方形,直径5-32μm,脐点大多星星状,也有点状、三叉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7分粒组成。
③网纹导管较多见,并有具缘纹孔导管及细小螺纹导管,有的具绿纹孔横向延长成网状;导管直径11-140μm,非木化。
(2)唐古特大黄 粉末黄棕色。①簇晶直径12-138μm,棱解角大多长宽而尖。②淀粉粒单粒圆球形或类圆形,直径3-24μm,脐点几全为星状,也有裂缝状;复粒较多,由2-12分粒组成。③网纹导管较多见;导管直径11-144μm。(3)药用大黄 粉末深棕色。①簇晶直径13-170μm,棱角大多短尖。②淀粉粒单粒圆球形,直径5-44μm,脐点呈裂缝状、点状、人字状或星状;复粒较多,由2-8分粒组成,有的分粒大小悬殊。③网纹导管较多,有具缘纹孔导管,具缘纹孔椭圆形、斜方形或横向延长,排列紧密;导管直径16-针晶或羽状结晶。(检查蒽醌化合物)取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检查蒽醌化合物)
(2)取本品粉末0.1g,加水50ml,置水浴上加热30min,滤过。滤液加盐酸2滴.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0ml,除去乙滤层,水层加盐酸5ml,置水浴上加热30min,冷后,再用乙醚20ml 提取,分取乙醚层,加碳酸氢钠试液10ml,振摇,水层显红色。(检查蒽醌化合物)
(3)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2ml,温湿10min,放冷,取上清液10μl,点于滤纸上,以45%乙醇展开,取出,晾干,放置10min,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
(4)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20ml浸渍1h,滤过。取滤液5ml,蒸干,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置水浴上加热30min,立即冷却,用乙醚分子次提取,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溶解,作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问一硅胶H-CMC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
(365nm)下检视,供试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
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置氨气中熏后,目光下检视,斑点
变为红色。
商品规格 现分西大黄、雅黄和南大黄。
1.西大黄(1)蛋、片吉去净粗皮,纵切成瓣,糠心不超
过15%。一等,每1kg8个以内;二等,每1kg12个以内;三等,
每1kg18个以内。
(2)苏吉 去净粗皮,横节成段,糠心不超过15%。一等,每
1kg20个以内;二等,每1kg30个以内;三等,每1kg40个以内。
(3)水根 统货。为主根尾部及支根的加工品,长条状,小
头直径不小于1.3cm。(4)原大黄 统货。去粗皮,纵切或横切成瓣、段,块片大小不分,中部直径2cm以上,糠心不超过15%.
2.雅黄 不规则块状,似马蹄形,去净粗皮。一等,体重质
坚,每只150-250g;二等,体较轻泡,质松,每只100-200g;三
等,未去粗皮,体质较泡,大小不分,间有直径3.5cm以上的根
黄。
3.南大黄 去净粗皮,横切成段。一等,长7cm,直径5cm
以上;二等,大小不分,间有水根,最小直径不小于1.2cm。
中药化学成分 1.掌叶大黄 根及根茎含总蒽醌量
2.034%~2.984%,其中游离蒽醌含量为0.037%~1.155%,结合蒽醌含量为1.829%~豆1.997%。游离蒽醌有:大黄酸(rhei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
(p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nol)[1]。结合蒽醌有:大黄素甲醚-8-葡萄糖甙(physcion-8-O-glucoside),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
(aloe-emodin-8-O-glucoside),大黄酚-1-葡萄糖甙(chrysophanol-1-O-glucoside),大黄酚-8-葡萄糖甙(chrysophanol-8-O-glucoside),
大黄素-l-葡萄糖甙(emodin-l-O-glucoside),大黄素-8-葡萄糖甙(emodin-8-O-glucoside)、大黄酸-8-葡萄糖甙(rhein-8-O-glucosi-de)[2-4],大黄酸双葡萄糖甙(rheinoside)A、B、C、D[5]等。还含双蒽酮类成分:掌叶大黄二蒽酮(palmidin)A、B、C,番泻甙元(sen-
nidin)A、B、C,大黄二蒽酮(reidin)A、B、C,番泻甙(sennoside)A、B、C、D[6-9]等。又含二苯乙烯甙类成分:3,4′,5-三羟基芪-4′-O-β-D-葡萄糖甙(3,4’,5-trihydroxystilbene-4′-O-β-D-glucopyra-noside)[10],食用大黄甙(rhaponticin),4’-O-甲基云杉新甙(4’-O-
methylpiceid)[1]等。还含苯丁酮类成分:4-(4’-羟苯基)-2-丁酮-4′-O-β-D-葡萄糖甙〔4-(4′-hydroxyphenyl)-2-butanone-4′-O-β-D-glucopyranoside][10]。又含树脂以及右旋儿茶精(catechin),左旋表儿茶精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葡萄糖没食子鞣甙
(glucogallin)[12]等。2.唐古特大黄 根及根茎含总蒽醌量6.250%,其中游离蒽醌含量为0.805%,结合蒽醌含量为5.455%[1]。游离蒽醌
有: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1]。结合蒽醌有:大黄酚-1-葡萄糖甙,大黄素甲醚-8-葡萄糖甙,大黄素-6-葡萄糖甙(emodin-6-O-glucoside),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甙,大黄
酸-8-葡萄糖甙[4,13-15]等。还含二苯乙烯甙类成分:3,4′,5-三羟基芪-4′-葡萄糖甙。又含鞣质以及没食子酰葡萄糖,右旋儿茶精,没食子酸(gallic acid)等[16]。
3.药用大黄 根及根茎含总蒽醌量4.490%~5.750%,其中游离蒽醌含量为0.267%~1.900%,结合蒽醌含量为3.850%~4.223%[1]。游离蒽醌有: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1]。结合蒽醌有:大黄酚-1-葡萄糖甙,
大黄素-6-葡萄糖甙,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甙,大黄酸-8-葡萄糖甙,大黄素甲醚-8-葡萄糖甙等。还含双蒽酮成分:番泻甙A、B。又含食用大黄甙,鞣质以及没食子酸,有旅地茶精,没食子酰葡萄糖等[1,17-19]。市售大黄包括以上3种大黄及其变种和杂交种。最近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多,择其重要的商品分述其化学成分如下:
(1)从“雅黄”中分离得到右旋儿茶精5-O-葡萄糖甙(cat-echln 5-O-β-D-glucopyranoside)[20],3,3′-二-O-没食子酰原矢车菊素B-2(3,3’-di-O-galloylprocyanidin B-2),3-O-没食子酰原矢车菊素B-1(3-O-galloylprocyanidin B-1),1,2,6-三-O-没食子酰葡萄糖(1,2,6-tri-O-galloylglucose),莲花掌甙(lindleyin),没食子酸(gallic acid),右旋几茶精catechin),3-O-没食子酰-左旋表儿条精〔3-O-galloyl-(-)epicatechin〕,3,4′,5-三羟基芪4′-O-β-D-(6″-o-没食子酰)葡萄糖甙〔3,4′,5-trihydroxystilbene 4′-O-β-D-(6″-
O-galloyl)glucopyranoside],3,4,5-三羟基芪4′-O-β-D-葡萄糖甙(3,4’,5-trihydroxystilbene 4′-O-β-D-glucopyranoside),4-(4’-羟苯
基)-2-丁酮4′-O-β-D-葡萄糖甙[4-(4′-hydroxyphenyl)-2-butanone-4′-O-β-D-glucopyranoside],雅黄鞣质(rhatannin)[21],1-O-没食子酸丙三醇(l-O-galloylglycerol),没食子酸3-O-β-D-(6’-(没食子酰)葡萄糖甙[gallic acid3-O-β-D-(6’-O-galloyl)glucopy-ranosidej,没食子酸4-O-β-D-(6’-O-没食子酰)葡萄糖甙[gallicacid-4-O-β-D-(6′-O-galloyl)glucopyranoside],1,6′-二-O-没食子酸-β-D-葡萄糖(1,6-di-O-galloyl-β-D-glucose),6-O-没食子酰葡萄糖
(6-O-galloylglucose),异莲花掌甙(isolindleyin)[22]。
(2)从“长吉黄”中分离得到右旋儿茶精,3-O-没食子酰左旋表儿茶精[23],右旋儿茶精-5-O-葡萄糖甙,右旋儿茶精-7-O-葡萄糖甙(catechin 7-O-β-D-glucopyranoside),右旋儿茶精3’-O-
葡萄糖甙(catechin 3’-O-β-D-glucopyranoside),右旋儿茶精4′-O-葡萄糖甙(catechin 4’-O-β-D-glucopyranoside),右旋儿茶精 7,3’-二-O-葡萄糖甙(catechin 7,3’-di-O-β-D-glucopyranoside),右旋儿茶精 5,3’-二-O-葡萄糖甙(catechin 5,3′-di-O-β-D-glucopyrano-side),右旋儿茶精5,4’-二-O-葡萄糖甙(catechin 5,4’-di-O-β-D-
glucopyranosoide),右旋儿茶精3’, 4’-二-O葡萄糖甙(catechin 3’,4’-di-O-β-D-glucopyranoside),右旋儿茶精8-C-葡萄糖甙(catechin8-C-β-D-glucopyranoside),右旋儿茶精6-C-葡萄糖甙(catechin 6-
C-β-D-glucopyranoide)[24],原矢车菊素procyanidin)B-1、B-2、B-3、B-4、B-7[23],原矢车菊素B-3-7-O-葡萄糖甙(procyanidinB-3-7-
O-β-D-glucopyranoside),原矢车菊素B-1-6-C-葡萄糖甙(procyani-din B-1-6-C-β-D-glucopyranoside),原矢车菊素B-1-8-C-葡萄糖甙
(procyanid in B-1-8-C-β-D-glucopyranoside),原矢车菊素B-2-6-C-
葡萄糖甙(procyanidin B-2-6-C-β-D-glcuopyranoside),原矢车菊素B-2-8-c-葡萄糖甙(procyanidin B-2-8-C-β-D-lucopyranoside)[24],
原矢车菊素 B.1-3-O一没食子 Fg酯( rocyanidin B-l-3-Chgallate),
原矢车菊素B-2-3’-0-没食子酸酯(procyanidin B-2-3′-O-gallate),原矢车菊素B-4-3’-0-没食子酸酯(PROCYANIDIN B-4-3′-O-gallate),
原矢车菊素B-7-3-O-没食子酸酯(procyanidoin B-7-3-O-gallate),原矢车菊素B-2-3,3′-二-O-没食子酸酯(procyanidin B-2-3,3′-di-
O-gallate),原矢车菊素B-5-3,3’-二-O-没食子酸酯(procyanidinB-5-3,3′-di-O-gallate),原矢车菊素C-1-3′,3″-二-O-没食子酸酯
(procyanidin C-1-3′,3″-di-O-gallate),原矢车菊素C-1-3′, 3″-二-O-没食子酸酯(procyanidin C-1-3,3′,3″-tri-O-gallate),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4β-8)儿茶精[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4β-
8)catechin],3-O-没食子酰表儿茶精(4β-8)-3-O-没食子酰表儿茶精(4β-8)儿茶精[3-O-galloylepicatechin(4β-8)-3-O-galloylepi-
catechin(4β-8)catechin〕,3-O-没食子酸表儿茶精(4β-8)-3-O-没食于酰表儿茶精(4β-6)儿茶精〔3-O-galloylepicatechin(4β-8)-3-O-galloylepicatechin(4β-6)catechin],3-O-没食子酰表儿茶精(4β-6)-3-O-没食子酰表儿茶精(4β-8)儿茶精〔3-O-galloylepicatechin(4β-6)-3-O-galloylepicatechin(4β-8)catechin],3-O-没食子酰表儿茶精(4β-6)-3-O-没食子酰表儿茶精(4β-8)-3-O-没食子酰表儿茶精
〔3-O-galloylepicatechin(4β-6)-3-O-galloylepicatechin (4β-8)-3-O-
galloylepicatechin〕,3-O-没食子酸表儿茶精(4β-6)-3-O-没食干酰表儿茶精(4β-6)-3-O-没食子酰表儿茶精〔3-O-galloylepicatechin
(4β-6)-3-O-galloylepicatechin(4β-6)-3-O-gallolyepicatechin[23],4-(4’-羟苯基)2-丁酮-4’-O-β-D-(2”,6”-二-O-没食子酰)葡萄糖甙〔4-(4’-hydroxy phenyl)-2-butanone-4′-O-β-D-(2”,6”-di-O-galloyl
glucopyranoside],4-(4-羟苯基)2-丁酮-4’-O-β-D-(2”-O-没食子酰
-6″-O-桂皮酰)葡萄糖甙〔4-(4-hydroxyphenyl)-2-butanone-4′-O-
β-D-(2”-O-galloyl-6″-O-cinnamoyl)glucopgranoside,4-(4-羟苯基)2-丁酮-4′-O-β-D-(2”-O一没食子酰-6″-O-
〔4-(4’-hydroxyphenyl)-2-butanone-4’-O-β-D-(2”-O-P-galloyl-6-O-
P-coumaroyl)glucopyranoside],3,4’,5-三羟基芪-4’-O-β-D-(2”-O-
没食子酰)葡萄糖甙〔3,4′5-trihydroxystilbene-4′-O-β-D-(2″-O-
galloyl)glucopyranoside],莲花掌甙,异莲花掌甙,4-(4′-羟苯基)2-丁酮-4’-O-β- D-葡萄糖甙,没食子酸-3-O-葡萄糖甙(gallic acid-
3-O-β-D-glucopyranoside),没食子酸-4-O-葡萄糖甙(gallic acid-4-
O-β-D-glucopyranoside)[23]。
(3)从“马蹄大黄”中分离得到2-O-桂皮酰-β-葡萄糖(2-O-cinnamoyl-β-glucose),2-O-桂皮酰基-1,6-二-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2-O-cinnamoyl-1,6-di-O-galloyl-β-D-glucose),2-O-对香豆酰基-1-0-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2-O-p-coumaroyl-1-O-gal-loyl-β-D-glucose),1-O-没食子酰果糖(1-O-galloyfructose),2-O-桂皮酰基-1-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2-O-cinnamoyl-1-O-galloyl-β-D-glucose),左旋表儿茶精-O-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3-O-
gallate),1-0-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O-galloyl-β-D-glucose),1,6-二-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26],2,5-甲基-7-羟基酮(2,5-
dimethyl-7-hydroxychromone),2-甲基-5-丙酮基-7-羟基色酮(2-methyl-5-acetonyl-7-hydroxychromone),2-甲基-5-羟甲基-7-羟基
色酮(2-methyl-5-carboxymethyl-7-hydroxychromone),2-(2′-羟丙基)-5-甲基-7-羟基色酮[2-(2’-hydroxypropyl)-5-methyl-7-hy-droxychromone〕,2-(2’-羟丙基)-5-甲基-7-羟基色酮-7-O-葡萄糖甙[2-( 2’-hydroxypropyl)-5-methyl-7-hydroxychromone7-O-β-D-
glucopyranoside],2-甲基-5-羟甲基-7-羟基苯并二氢4-吡喃酮(2-methyl-5-carboxymethyl-7-hydroxychromanone),决明萘察乙酮-8-
O-葡萄糖甙(torachrysone-8-O-β-D-glucopyranoside),山柰酚(kaempferol),山柰酚3-O-鼠李糖甙(kaempferol 3-O-α-L-rhammo-
side)[27]。(4)从“芋大黄”中分离得到1-O-没食子酰果糖,2,6-二-没食子酸葡萄糖(2,6-di-O-galloylglucose),3,5-二羟苯基1-O-
β-D-(6-O-没食子酰)-葡萄糖甙[3,5-dihydroxyphenyl 1-O-β-D-
(6-O-galloyl)glucopyranoside],左旋表儿茶精3-O-没食子酸酯,1,6-二-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6-O-没食子酰葡萄糖(6-O-gal-
loylglucose),l,2,6-O-没食子酰葡萄糖,原矢车菊素B-1-3-O-没食子酸酯[26],食用大黄甙元(rhapontigenin),食用大黄甙(rhaponticin),食用大黄甙元-3’-O-葡萄糖甙(rhapontigenin-3’-β-D-glucopyranoside),食用大黄甙2”-O-没食子酸酯(rhaponticin2″-O-gallate),食用大黄甙6″-O- 没食子酸酯(rhaponticin 6″-O-
gallate),食用大黄甙2”-O-对香豆酸酯(rhaponticin 2”-O-p-coumarate),云杉鞣酚(piceatanol),云杉鞣酚3-O-葡萄糖甙
(plceatannol3-O-β-D-glucopyranoside),云杉鞣酚)3′-O-葡萄糖甙(plceatannol 3′-O-β-D-glucopyranoside),云杉鞣酚3’-O-木糖甙
(plceatannol 3′-O-β-D-xylopyranoxside),云杉鞣酚-3-O-β-D-(6″-O-没食子酸)葡萄糖甙[Piceatannol-3-O-β-D-(6”-O-galloyl)glucop-ranoside],去氧食用大黄甙deoxyrhaponticin),去氧食用大黄甙6″-O-没食子酸酯(deoxyrhaponticin 6″-O-gallate)3,4’,5-三羟基芪4′-O-β-D-(6″-O-没食子酰)葡萄糖甙〔3,4’,5-trihydroxys-
tilbeene 4′-O-β-D-(6”-O-galloyl)galloyl)glucopyranoside,顺式食用大黄甙元(cis-3,3′, 5-trihydroxy-4′-methoxystilbene),顺式食用大黄甙
元3-O-葡萄糖甙(cis-3,3’, 5-trihydroxy-4′-methoxystilbene 3-O-β-D-glucopyranoside),顺式食用大黄甙元3-O-β-D-(6″-O-没食子酸)葡萄糖甙[cis-3,3’,5-trihydroxy-4′-methoxystilbene 3-O-β-D-
(6″-O-galloyl)glucopyranoside〕,顺式食用大黄甙元-3-O-β-D-(2″-O-没食子酰)葡萄糖甙[cis-3,3’,5-trihydroxy-4′-methoxystilbene3-O-β-D-(2”-O-galloyl)ucopyranoside〕,顺式3,5-二羟基-4′-甲
氧基芪3-O-葡萄糖(cis-3,5-dihydroxy-4′-methoxvstilbene 3-O-β-D-glucopyranoside)[28],云杉新甙(piceid),3,4′5-三羟基芪3-O-β-D-葡萄糖甙[29]。
(5)从“中吉黄”中分离得到 多种没食子酰葡萄糖及没食子酰蔗糖等成分:1-O-没食子酰基-6-O-桂皮酰基β-D-葡萄糖(1-O-galloyl-6-O-cinnamoyl-β-D-glucose),1,2-二-O-没食子酰基-6-O-
桂皮酰基β-D-葡萄糖(1,2-di-O-galloyl-万-O-cinnamoyl-β-D-glucose),2-O-桂皮酰基-1,6-二-O-没食子酰基-β-D-匍萄糖,2-O-桂皮酰基-1-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1,2-二-O-没食子酰葡萄
糖,6-O-没食子酰葡萄糖,2,6-二-O-没食子酰葡萄糖,1,2,6-三-O-没食子酰葡萄糖,1-O-没食子酰葡萄糖(1-O-galloyl-β-D-glu-cose),6-O-没食子酰葡萄糖(6-O-galloyl-β-D-glucose)[30],1’-O食子酰蔗糖(1′-O-galloylsucrose),4′-O-没食子酰蔗糖(4’-O-gal-loylsucrose),6’-O-没食干酰蔗糖(6’-O-alloylsucrose),6-O-没食子酰蔗糖(6-O-galloylsucrose)[3l]。(6)从”四川产大黄”中分离得到右旋儿茶精,云杉鞣酚(Piceatannol),云杉鞣酚-4’-O-葡萄糖甙(Piceatannol-4”-O-β-D-glucopyranoside), 云杉鞣酚-4′-O- (6″ -0-没食子酰)β-D-葡萄糖甙(piceatannol-4′-O-(6″-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大黄素-8-
葡萄糖甙,大黄酚-1-葡萄糖甙,大黄酚-8-葡萄糖甙,白芦醇-4’-O-(6″-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甙[resveratrol-4′-O-(6″-O-gal-
loyl)-β-D-glucopyranoside],白藜芦醇-4-葡萄糖甙(resveratrol-4′-O-β-D-glucopyranoside),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甙,番泻甙A[32]。(7)从掌叶大黄的变种和朝鲜大黄杂交形成的“日本大黄”中分离得到右旋地茶精,3,4′,5-三羟基芪-4”-O-β-D-葡萄糖甙,3,4’,5-三羟基芪4′-O-β-D-(6”-O-没食子酰)葡萄糖甙[33],番泻甙A、B、C、E、F[34],6-羟基酸模素8-O-β-D-葡萄糖甙(6-hy-droxymusizin 8-O-β-D-glucopyranoside),决明萘乙酮-8-O-β-D-葡
萄糖甙(torachrysone 8-O-β-D-glucopyranoside),决明萘乙酮-8-O-
β-D-(6’-O-草酸)葡萄糖甙〔torachrysone 8-O-β-D-(6′-O-oxalyl)-
glucopyranoside][35]。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1.取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加碱显红色。 2.取本品粉末少量滤纸上,加氢氧钠溶液,滤纸即成红色。 3.Borntrager氏试验:取药材粉末约0.1-0.5g,加0.1%氢氧化钾溶液10ml,煮沸后放冷,加水5ml滤过。取红色滤液盐酸酸化至微酸性,加乙醚5ml振摇,羟基蒽醌化合物转溶入乙醚中,分出乙醚层,加入等量氨水,则碱液显樱红色,乙醚液仍黄色。尚有同种植物的根,在某些地方称大黄和土大黄: 4.藏边大黄:(Rheumefmodiwdll)根茎圆锥形,表面多红棕色,断面灰蓝色,射线棕红色;髓部无星点,香气微弱,在紫外光下呈蓝色荧光。主含土大黄甙等。但不含大黄酸,及芦荟大黄素。动物试验无泻下作用。 5.河套大黄(Rheumhotaoensec.Y,chengetC.T.Kao)根及根茎呈圆柱形或圆锥形。商品多切成条状或块片状,表面黄褐色,横面淡红黄色,无星点。在紫外光灯下呈兰紫色荧光。动物试验泻下作用很弱,具有导致腹痛的副作用,仅供兽用。 6.华北大黄:(R.franenbdehiiMunt).商品名山大黄、祁黄、台黄、山谷黄、药材类圆星点,气微香、味苦。在紫外光灯下呈蓝色荧光。主含土大黄甙等,而不含大黄酸,及芦荟大黄素。产量较大,主销国外作染料原料,国内多兽用。或制作健胃药。 7.天山大黄:(R.wittrochiiLudstr),根茎类圆柱形,表面棕黄色,断面黄色,射线棕色。其同心性环玟,无星点。气微、味苦涩,紫外光灯下呈紫色荧光。动物试验泻下作用很差。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1.生大黄(又名:生军):原药拣净杂质,大小分档,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小块,晒干。酒大黄:取大黄片用黄酒均匀喷淋,微焖,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大黄片100斤用黄酒14斤)。 2.熟大黄(又名:熟军、制军):取切成小块的生大黄,用黄酒拌匀,放蒸笼内蒸制,或置罐内密封,坐水锅中,隔水蒸透,取出晒干(大黄块100斤用黄酒30-50斤)。亦有按上法反复蒸制2-3次者。 3.大黄炭:取大黄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呈焦褐色:(存性),略喷清水,取出晒干。《雷公炮炙论》:凡使大黄,锉蒸,从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晒干。却洒薄蜜水,再蒸一伏时,其大黄劈如乌膏样,于日中晒干用之。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1. 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机理
1.1解热镇痛作用
生大黄冷浸液:生大黄砸成小块,冷水浸两次,每次24小时,合并浸液在40℃以下浓缩成80%浸液。大黄煎液10':生大黄小块,水浸24小时后连块煎煮10分钟,倒出煎液,再加水煎10分钟,合并煎液于水浴上浓缩成80%煎液。大黄煎液30':方法同(2),煎煮两次,每次30分钟,水浴上浓缩成80%煎液。熟军(熟大黄)煎液:生大黄500g,闷软后切成薄片加黄酒250g,蒸12小时,凉干后,水浸24小时,连同切片煎煮两次,每次30分钟,将两次煎液于水浴上浓缩成80%煎液。仿Max氏等方法,用大鼠每组5只,分别ig上述4种大黄提取液25g/kg,对照用等量蒸馏水。给药后立即sc15%鲜酵母生理盐水混悬液2ml/100g,观察7小时内体温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制备的提取液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但给药各组的解热作用强度无明显差异。镇痛作用:采用扭体反应法进行实验。每组小鼠20只,ig上述4种大黄提取液25g/kg,对照射用等量蒸馏水,1小时后ip1%醋酸0·1ml/10g,观察20分钟内扭体反应次数。结果表明上述4种大黄提取液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4种大黄提取液之间的镇痛效果未见显著差异。最近报道,大黄的浸液对正常人红细胞钠泵活性有抑制作用,抑制了Na+,K+离子的主动转运,且随大黄浓度增加而加强。大黄抑制钠泵即Na+、K+-ATP酶活性,从而使ATP分解减少,产能下降,为大黄解热作用机理之一。
1.2对体温中枢调节介质cAMP的影响
大黄饮片(R.Tanguticum)制成30%水煎剂,按5g/kg体重ig。发热模型用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肺炎球菌(Ⅱ型),造成感染性发热动物模型。然后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给药和对照家第三脑室灌流液内cAMP的水平。结果:大黄可使感染性发热家兔cAMP水平下降:给7只家兔在24小时内进行3次脑室灌流,即体温正常时(A),发热高峰时(B)和给大黄退热后(C),发热高峰时(B)和给大黄退热后(C),分别检测A、B、C3次灌流液内cAMP含量。其结果为:A3.37pmol/ml,B6.48pmol/ml,C3.07pmol/ml。可见给于大黄后C点cAMP含量显著低于未给大黄的cAMP含量。将C、B两点cAMP含量比较有明显不同(P<0.05)。由此可见,大黄可使发热家兔第三脑室灌流液内cAMP水平下降。用7只家兔在感染前后进行两次脑室灌流,同时进行肛温测量,发热前为3.37pmol/ml,发热后为5.07pmol/ml,将发热前后cAMP水平进行比较,可以认为发热后cAMP水平升高(p<0.05)。实验还表明大黄不能使正常家兔cAMP水平下降;用人工脑脊液对家兔脑室灌流液cAMP的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实脸结果表明,大黄可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内cAMP水平使感染性发热动物体温下降。
1.3大黄降温作用和对中枢神经系统PGE的影响
1.3.1对感染性发热家兔体温的影响 用体重为2.2kg-3.5kg健康成年青紫蓝家兔,发热模型制备方法同上。将发热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7只),实验组在发热高峰时ig大黄水煎剂(5g生药/kg),对照组给等量自来水,给药(水)后,每4小时测肛温1次,连续3次,将发热高峰与降温之后的肛温进行比较。结果大黄可使感染性发热家兔直肠温度下降:肺炎双球感染发热的家兔给大黄水煎剂(8只)和白水(8只),大黄组动物降低幅度(X±S1.25±0.42)明显高于给水组(X±S0.35±0.20),p<0.01。测量10只正常家兔肛温后,立即给大黄,6小时后测量动物直肠温度,将给药前后直肠温度进行比较,给大黄前平均肛温为39.5±0.18℃,给大黄后平均肛温为39.7±0.43℃,p>0.01,人黄对正常家兔体温影响不明显。
1.3.2对中枢神经介质PGE的影响 实验动物及模型制备方法同上。PGE测定方法采用李振甲等建立的放射性免疫测定方法,检测第3脑室灌流液内PGE含量。在24小时内,给5只家免进行3次脑室灌流,即体温正常时(A),发热高峰时(B)和给大黄退热后(C),分别检测A、B、C3次灌流液内PGE含量。结果为:A:2.2±1.5ng/ml,4.9±2.2ng/ml,C:1.5±1.2ng/ml。给大黄后的C灌流液PGE含量显著低于未给大黄的PGE含量,将C、B两点PGE含量进行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表明大黄可使发热家兔第三脑室灌流液PGE水平下降。实验还表明大黄可使正常家兔PGE水平下降(P<0.01)。与用药组同法进行实验,但C不给大黄,8只家免进行A、B、C3点脑室灌流检测PGE含量结果,A:2·8±1·6ng/ml,B:9.1±7.9ng/ml,C:14.1±12.0ng/ml。可以看出,C与B比较,C不仅未见降低,还有升高趋势,P>0.05,表明人工脑脊液对发热家兔PGE水平无显著影响。实验表明,人工脑脊液对正常家兔PGE水平无影响;但单纯灌流人工脑脊液,可使正常家兔肛温升高,而对发热家兔无明显影响。大量实验证明,PGE是和体温调节有关的最主要的介质,尤其是在感染性发热中。发热时,动物脑脊液内PGE水平增高;应用解热药物退热后,其PGE水平下降。将PGE注入不同种属动物体内,可导致相同的发热反应。解热镇痛药物可抑制合成酶系统,和体温调节有关的其它中枢介质也和PGE相关。因此,在发热的发病机理中,PGE占有重要的地位,探讨大黄对中枢介质pGE的影响实为阐明其降温机理的重要环节。前列腺素是短距离局部作用的信息传递物质,仅在局部产生和释放,发挥其和一物活性。由于家兔第三脑室紧邻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因而实验选用测定第三脑室灌流液内PGE含量,可反映体温调节中枢的变化。从大黄对PGE影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到:感染性发热家兔给于大黄后、第三脑室灌流液内PGE含量减低。为确证其结果,还需考虑PGE含量降低是否由于灌流术或人工脑脊液的影响。从正常和发热的两组家兔仅接受灌流而不给予大黄的实验结果表明,单纯灌流并未造成PGE水平降低。同期结果还表明,体温正常的动物接受单纯灌流后肛温有所上升,PGE应当同时升高,但未见PGE水平上升,而接受肺炎双球菌感染的动物不仅发热更为剧 烈,PGE水平也急居升高,其原因尚不明了。但是体温正常的动物给予大黄后PGE水平也下降,因而更进一步说明,是大黄影响了PGE水平,而PGE又和感染性发热有关。
1.4大黄对家兔内毒素引起的发热及血浆cAMP和cGWP含量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表明,内毒素引起动物发热时,其血浆和脑脊液中的,AMP含量明显增高,但对cGMP含量的影响如何还未见有关报道。为此采用大耳白家兔分成两组进实验:用药组给予一定时的大黄煎液,然后注射一定量的大肠杆菌内毒素至致热。并于6小时内测量肛温6次。在注射内毒素前后1.5-2小时时从耳动脉采血,用竞争性蛋白结合法与放射免疫法以分别测定血浆中的cAMP和cGMP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用药组的平均发热高峰值T(40,15±0.21℃)与平均体温反应指数TRI6(10·97±+1·20cm2)。均明显低于对照值(40.81±0.23℃占20.96±l.69cm2)。用药组的血浆。AMP平均含量(43.75±7.01pmol/ml)致热前后无明显差异,分别为43.75±7.01pmol/ml)致热前后无明显差异,分别为43.75±7.01与47.76±9.14),而对照组的血浆cAMP平均含量致热后显著升高(致热前后分别为43.00±+7.95与63.33±+17.38),致热后的含量显著高于用药组(P<0.05)。然而用药组的血浆·cGMP平均含量(pmol/ml)致热前后无明显差异(分别为31.39±4.65,27.19±6.15),而对照组的血浆cGMP平均含量则致热后显著降低(分别为30.71±4.61与23.87±5.55)。由此可计算出致热前后血浆cAMP/cowtP比值的变化,用药组无明显变化(1.43±0.36与1.84+0.57)。而对照组在致热后有显著升高(1·44±0·36与2.68+0.62)。上述结果表明:大黄对家兔的内毒素引起的发热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黄对家兔发时的血浆cAMP量升高与cGMP降低均有抑制作用。
1.5生大黄的抗炎作用机理
1.5.1对蛋清性足跖肿胀的影响a.对正常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的试验:用体重152-209g的大鼠28只雌雄兼用,分成4组,分别ig生理盐水5ml/只,大黄煎剂20g/kg和40g/kg,ip水杨酸钠250mg/kg,l小时后,由足跖部sc新鲜蛋清0.1ml/只,用容积测量法求出药前及药后每小时足肿胀百分率,同时记录每小时尿量及泻下作用发生的时间。结果大黄煎剂20g/kg和40g/kg均有显著抗蛋清性足跖肿胀的作用(P值分别为<0.05和<0.01),在观察7小时内尿量未见显著变化,部分动物于药后3-5小时出现泻下作用,发生在抗肿胀之后。b.对去肾上腺大鼠抗蛋清性足跖肿胀作用 大鼠12只,体重181-236g,雌雄兼用,分成二组,去肾上腺后3日,分别ig生理盐水5ml/只,大黄煎剂20g/kg,同上法致炎后观察1小时后的足肿率,结果对照组跳肿率为98.0±6.8,大黄组为79.2±4.7(P<0.05)。表明去肾上腺动物使用大黄后仍具有抗炎作用。
1.5.2对甲醛性足跖肿胀预防作用
大鼠30只,体重176-240g,雌雄兼用,分3组,用药组ig大黄煎液20g/kg,1组ip水杨酸钠250mg/kg,对照用生量盐水,每日1次,连用3日,用药3日后向足跖部sc25%甲醛0.1ml/只,比较致炎后6小时的足肿率。结果对照组为42.4±7.2,大黄组19.5±2.7(P<0.05),水扬酸钠组26.3±5.3(P=0.05)
1.5.3对棉球引起肉芽肿增牛的影响
常规方法将大鼠制成模型。各组于术后分别ig生理盐水5ml/只和大黄煎剂10g/kg,另一组用醋酸氢化考的松ip30mg/kg,每日用药1次,第8日处死,取出棉球肉芽肿,烘干后称重,结果对照组棉球干重为98.4±4.9mg,大黄组为71.4±4·3mg(P<0.01),氢考组为48.5±1.5mg(P<0.001)。
1.5.4对大鼠肾上腺中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两组大鼠分别ig生理盐水5ml/只,大黄煎剂40g/kg,2小时后处死动物取出肾上腺,仿Roe氏法测抗坏血酸含量。结果对照组每1g肾上腺组织含抗坏血酸11.5±1.5mg,大黄组含11.2±1.0mg(P>0.05)。
1.5.5对切除双侧肾上腺未成年大鼠存活时间的影响
幼年大鼠21只,体重74-100g,雌雄兼用,分成3组,切除双侧肾上腺后,第一、二组分别ig生理盐水2ml/只,大黄煎剂10g/kg,另一组sc醋酸氢化考的松15mg/kg,每日用药1次,观察1周存活动物只数,结果对照组存活1/7,大黄组存活2/7(P>0.05),氢考组存活7/7(P<0.001)。
1.5.6对切除一侧肾上腺小鼠所致对侧肾上腺代偿性肥大的影响
小鼠体重24-26g,雌雄兼用,第一组做假手术,其余各组均切除一侧肾上腺。术后第一、二组ig生理盐水0.2ml/只,第三、五组分别ig大黄煎剂,第六组ip醋酸氢化考的松25mg/kg,每日给药1次,1wk后处死,取对侧肾上腺,称重。结果表明,在大黄煎剂对3种不同炎症模型均有显著对抗作用,对以渗出和肉芽增生为主的炎症过程均有抑制作用,故临床应用大黄治疗多种炎症性疾患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可能与大黄对炎症过程广泛影响有关。大黄煎剂抗炎性肿胀的作用先于泻下作用,在本实验中未见有利尿作用,其消肿与泻下利尿作用无直接关系。大黄的抗炎作用不以肾上的完整存在为条件,抗炎的同时不降低肾上腺中抗环血酸的含量,故可认为其抗炎作用主要不是通过垂-肾上腺系统。大黄煎剂既不能延长未成年大鼠切除肾上腺后的存活时间,又不能对抗切除一侧肾上腺后致对侧肾上腺代偿性肥大。因此表明,大黄煎剂本身不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1.5.7大黄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采用125I标记人血清白蛋白作放射活性测定,标记物125I-白蛋白经电泳结合率试验,结合力在98%以上。实验动物选用体重20-22g的健康小鼠,按体重配对分为大黄灌药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动物灌胃后2小时,从ip125I-白蛋白0.1ml(5uci),30分钟后处死,洗出腹腔液,用FH-408定标器NaI井型闪烁晶体测得放射活性,最后换算成注入量的百分比。血管通透性降低时,测量得的放射活性高,反之则低。结果表明,大黄灌药组的血管通透性低于对照组,即药物对血管通透性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经t值测验p<0.001。用伊文氏蓝染料法测定相似的结果,两法都证明大黄具有降低血管通透性效应。
1.6大黄素抗炎作用机理
1.6.1大黄素对白三烯B4和PGE2生物合成的影响花生四烯酸的5-脂氧酶产物白三烯B4(LeukotrieneB4,LTB4)是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它主要由多形核白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产生。白三烯B4可激活中性白细胞的多种反应,其中包括加速炎症介质的产生,并可促进中性白细胞在微血管内皮粘着,进而渗出血管,协同其它趋化因子使炎症反应扩大。它在依赖中性白细胞的炎症反应中起着一种内在放大器的作用,因此寻找LTB4生物合成的有效药物受到重视,为此研究了大黄素对LTB4和PGE2生物合成的影响,以探讨其抗炎作用机理,材料:大黄素临用前以0.01NNaOH溶解,生理盐水或缓冲液(pH8.1)稀释至试验浓度。花生四烯酸(AA)、钙离子载体A23187、PGB2和LTB4标准品均为Sigma公司产品,PGE2放免药盒(国产),高效液相色谱仪:Perkim-Elmer-3B系列,分析柱250×0.46mmNueleosil-C18等。结果:大黄素对人血PNM合成LTB4及PGE2的影响为在无外源性AA的反应体系中,大黄素明显抑制A23187刺激PNM合成LTB4,抑制作用强度随大黄素浓度增高而增强,其IC50值为6.4×10-6mol/L;对PGE2合成无抑制作用,反而随浓度增大而合成增高。在有外源性AA(终浓度5x10-5mol/L)的反应体系中,大黄素抑制LTB4的作用减弱,但仍呈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IC50值为2.5x1O5mol/L,大约是前者的5倍,相反,PGE2的产率也随大黄素浓度的增加而递增,其递增斜率比无AA反应体系者为陡。
1.6.2大黄素在体外全血反应体系中对LTB4及PGE2生成的影响大黄素浓度高达1x10-4mol/L时,对人全血中LTB4的抑制率仅为62.3±4.8(n=3),PGE2的生成量为对照组的101.2±10.1(n=3)。
1.6.3半体内试验,大黄素经体内给药后,可明显抑制兔全血反应体系中LTB4生成,给药5min后抑制作用即达高峰,但很快下降,30分钟后作用基本消失,至90分钟发现明显反跳现象。大黄素对PGE2的生成无抑制作用,PGE2的生成在5-15分钟呈增加趋势,并于15分钟有显著差异,但30分钟后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1.6.4体内试验,大黄素(10mg/kg)对正常家兔PGE2的生成无抑制作用,时效曲线的形状与半体内试验相似,血中PGE2的变化规律一致。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在体内外条件下可抑制LTB4生物合成,对PGE2的生成无抑制作用,提示大黄素是一个选择性的花生四烯酸5-脂氧酶抑制剂。这一结果为阐明大黄素的抗炎等机理提供了新线索。
1.7炮制对大黄消炎作用的影响
1.7.1对大鼠蛋清性关节肿的影响
按常规方法,大黄生品及炮制品煎剂的剂量均为8g/kg,对照组给同体积水,阳性对照用氢考20mg/kg,均为ig给药。大黄冷浸液、大黄煎液、熟军煎液等对在鼠蛋清性足跖肿胀亦有显著的抗对作用。
1.7.2对巴豆油诱发小鼠耳部炎症的影响实验组给大黄生品及炮制品醚提物8g/kg(相当生药量),对照组用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用氢化考的松(氢考)20mg/kg,均为ip给药。给药30分钟后,在小鼠耳部正、反两面各涂巴豆油0.05ml,4小时后处死小鼠,取两耳同一部位0.8mm组织,称重,以左、右两耳重量之差作为肿胀指标。
1.7.3对棉球肉芽肿增生的影响大鼠生品及炮制品醚提物对小鼠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的影响:选用30g左右体重雄性小鼠和150-200g雄性大鼠,按常规操作方法。
1.7.4对小鼠胸腺及体重的影响用体重12-18g小鼠56只,等分成7组,大黄生品及炮制品醚提物8g/kg(相当于生药量),对照组给等容积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给氢考10mg/kg,均由ip,每日1次,连续7日,8日摘出胸腺,在组织天秤上称重,比较各组间的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经炮制后消炎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是酒炖大黄和大黄炭的消炎作用有所减弱。大黄醚提物8g/kg(相当于生药量),ip7日后小鼠胸腺明显萎缩,这一现象提示大黄对炎症末期的消炎作用是否与免疫抑制有关。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1降压作用  1938年SupniewskiTV等报道,大黄素对动物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其降压作用与剂量有相关性。大连铁道医学院曾报道,急性实验,大黄浸剂和去醇大黄酊剂iv给药,能使家兔血压明显降低。还有报道,大黄水煮酒沉制剂iv给药,可使麻醉犬的血压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提高心肌氧利用率。波叶大黄多糖,十二指肠给药45mg/kg,可使正常大鼠血压降低20%,心率减慢12%。
2.2对心脏的作用 波叶大黄多糖0.86mg/ml,可使正常蟾蜍离体心脏收缩力增加29%,使衰竭离体蟾蜍心脏收缩力增加70%,心输出量增加58%。应用电生理技术研究大黄对蟾蜍心肌收缩力的影响,发现大黄能使离体蟾蜍心脏的收缩力明显增强,心率减慢,(P<0.01)。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心肌活动由兴奋逐渐转为抑制,并出现异位心律,增加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可恢复窦性心律,提示大黄对心的强心作用有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的Na+-K+-ATP酶而实现的。大黄还可对麻醉犬的心肌耗氧量、氧利用率、心输出量、心搏指数增加,而使冠脉阻力、左室功能等下降。
2.3对离体血管的作用 实验采用20只家兔的121条离体血管及22例病人在手术时离体的55条胃肠道血管,置于含有营养液的浴池中,通过换能装置记录血管条的活动及大黄对其影响。药物用大黄醇提液,每1ml含生药1g。结果表明,大黄醇提液具有兴奋这两类离体血管的作用,表现为:提高离体血管条的收缩力,能增强部分血管条的自发节律活动。实验还是显示酚妥拉明能拮抗大黄醇提液对离体血管条的收缩力。
2.4对微循环的影响 实验用英国种LACA系健康小白鼠,体重26-34g,大黄及对照组各10只。大黄混悬液(由上海市卢湾区中心医院提供的临床制剂,配制成20%混悬液)以0.25ml/10ig。给药后1、2小时观察微循变化。结果:微动脉:大黄组10只动物;给药l小时后微动脉血流呈线流6只,而出现红细胞聚集呈线粒流者4只,对照组给水1小时后,10只动物全为线流。但统计处理X2测验0.05 2.5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大黄对正常兔血清胆固醇无影响,但对因服胆固醇而血清胆固醇升高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血清胆固醇和总磷脂比值明显下降。大黄(R.officinale)粗提物ip给大鼠(体重100克左右),8小时后测定血清胆固醇和尿素氮,结果每只大鼠给于5mg剂量时血清胆固醇十分明显升高。波叶大黄(R.Otaoense)中提取的多糖有明显的降血指作用。ig波叶多糖(RHP)100和200mg/kg,可分别使蛋黄诱导的高脂血症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降低45%和46%,甘油三脂(TG)降低42%和67%;肝脏TC分别降低63%和65%,TG降低14%和55%,过氧化脂质(MDA)降低49%和66%。igRHP100和200mg/kg对正常小鼠血清TC无明显影响。igRHP45和90mg/kg可分别使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降低48%和50%,TG降低30%和31%;肝脏TC降低57%和62%,TG降低23%和30%。MDA降低26%和41%。用不同溶剂对大黄进行提取物对大鼠的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进行降脂试验。结果表明,大黄的醇提部位有明显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作用。石油醚提取部位作用不显著。
3.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3.1大黄蒽醌衍生物对家兔的利尿作用和肾髓质Na+-K+-ATP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3.1.1蒽醌衍生物对家兔排尿、排Na+和K+量的影响 取体重2kg左右雄金基拉兔,自由饮水,禁食18小时后麻醉,麻醉后以剂量为30mg/kgig给药,药物用0.1mol/LTris一HCI缓冲液(pH8.5)新鲜配制。对照组给以同体积缓冲液。(pH8.5)新鲜配制。对照组给以同体积缓冲液。同时用50ml/kg生理盐水ig做水负荷,迅速打开腹腔,抽空膀胱内余尿,从膀胱腹面下部插管,每间隔2小时收集尿液1次。结果:大黄素和大黄酸对家兔排尿、排Na+和排K+有明显促进作用。一般在给药后0-2小时排尿量即明显增加,2-4小时达高峰,分别为对照组的5.9和5.8倍(P<0.005)。8-10小时接近对照组水平,排Na+和K+量的增多与排尿量平行,给药后2-4小时高峰,Na+分别为对照组的4.4和4.6倍(P<0.01);K+分别为对照组3.2和3.9倍(P<0.005)。而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的作用较弱,在给药后2-4小时排尿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3和2.4倍(P<0.01),排K+为对照组的1.6和2.3倍(P<0.01),排Na+量则无显著变化。作图法表明。大黄素和大黄酸的利尿作用与排Na+作用呈良好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和0.993,而排K+作用的线性关系较差,分别为0.406和0.790。
3.1.2蒽醌衍生物对Na+-K+-ATP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大黄素、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对Na+-K+-ATP酶活性都有很强的抑制性作用。由Hill方程求得50%抑制率的药物浓度分别为9.8±1.4,11.0±1.9和19.3±2.8ug/ml。用Dixon作图法对大黄素、大黄酸和芦荟大黄进行动力学分析,表明这3种药物对Na+-K+-ATP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ki值分别为1.30±0.76,1.41±0.63和7.41±1.10x10-6mol/L。 以上实验表明,大黄素和大黄酸对兔肾髓质而Na+-K+-ATP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是一种调节酶,肾小管Na+的重吸收是通过Na+-K+-ATP酶的主动转运过程,而大黄素和大黄酸对此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致使Na+的重吸收减少,尿中排Na增多,因而达到其利尿作用。
3.2对动物氮质血症的治疗作用机制 Wistar系雄大鼠用含0.75%腺嘌呤饲养喂养,制作成慢性肾功能不全模型。大黄为四川雅安出产的雅黄,切碎后,200-300g加水800ml,煎煮后进行过滤,滤液经冷冻减压浓缩后呈黄色粉末,溶于生理盐水中供ip给药或溶于自来水中作饮料。实验方法:在用含0.75%腺嘌呤饲料喂养大白鼠的同时实验组每日每只大鼠ip5mg大黄生理盐水溶液,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给药后d6、12、18、24、30断头处死采血取血清,脏器作生化检查,结果:大黄对血中尿素氮、肌酐的影响大黄组与对照比较尿素氮量有显著降低,尤其是d24降低了35%,血中肌酐量从d6-24与对照相比较降低了12-18%。大黄对门静脉血中氨基氮的影响于d6、18、24测定大黄组的氨基氮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18-21%,d30降低42%并有显著差异。大黄对肝、肾中尿素合成的影响肝中尿素量大黄组较对照降低了12-37%,肾中降低19-24%,且肝、肾中尿素合成的减少与血清中尿素氮的减少呈平行降低。大黄对尿中尿素和肌酐的影响第12日开始大黄组尿中尿素排泄量有显著增加,以后并显示增加倾向,对照无多大变化,肌酐排泄量大黄组仅增加5-10%。大黄对血清中游离氨基酸的影响用药组大鼠分别po不同剂量的大黄溶液(5、15、35、55mg),给药第24日血中游离氨基酸的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显著上升,亮氨酸、异亮氨酸、氨酸、鸟氨酸显示上升倾向。当每日每只服用大黄饮料55mg时,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分别上升36%、36%和42%。
上述结果提示,大黄治疗氮质血症的作用原理主要是由于大黄一方面使从肠道吸收的合成尿素原料之一氨基氮的减少;另一方面使血中必需氨基酸浓度升高,利用体内氨基酸的分解产物一氨,合成蛋自质,从而使肝、肾组织合成尿素量减少;再一方面大黄抑制了体蛋白的分解作用,从而使血中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降低。此外,大黄还能促进尿素和肌酐随尿液排泄出体外。
长泽哲郎等亦曾报道,用大黄(R.Officinale)粗提物,给于100g左右体重的大鼠(ip给药),8小时后测定血清中尿素氮。结果,5mg/只剂量时血清尿素氮十分明显下降,与对照比较P<0.001。有报道用大黄水提物ip给药于100g左右体重大鼠,4-8小时后测定肾中血清尿素氨的浓度下降46-51%。
3.3对大鼠和人类慢性肾衰的预防作用 po大黄提取物(RE)对双肾次全切除大鼠中,血清肌酐(SCR)或SCR倒数(SCR-1)上升速度及尿蛋白定量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而尿渗透压则明显升高。肾病理检查发现RE大鼠残余肾间质淋巴细胞浸润比对照组明显减轻。26例慢性肾病人poRE前后的SCR-1和病程的关系进行了长期观察(分别为17.8±8.2mo和20.5±10.4mo),发现RE治疗后平均相关系数(-0.0036±0.0018)比治疗前(-0.0129±0.0029)明显下降(P<0.05)。结果表明:RE治疗可使大鼠和人类慢性肾衰病程进展得到延缓。RE慢性肾衰进展的预防作用可能与残余肾间质-小管损害减轻有关。
3.4大黄对体外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的影响 用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及(氚标胸腺嘧啶、核苷)(3小时-TdR)、(氚标尿嘧啶核苷)(3小时-UR)和(氚标亮氨酸)(3小时-Leu)掺入技术,研究了大黄对系膜细胞生长及5/6肾切除后血清促肾因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黄蒽醌和大黄酸蒽醌葡萄糖甙加入培养液中,直接抑制系膜细胞生长。大鼠连续一大黄蒽醌0·25g12日后,采集含大黄衍生物的血清也明显抑制系膜细胞DNA和蛋白质合成,但对RNA合成影响不明显。大黄对促肾因子活性本身无明显影响,培养液有无血清促肾因子存在,并不影响大黄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发挥。这种药理作用在体内可能有利于减轻系膜细胞异常增生,减缓残余肾组织肾小球硬化进程,而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
3.5炮制大黄对肾功能不全大鼠的影响 动物为Wister系雄大鼠,体重200g左右,用0.75%腺嘌呤制成病理模型,大黄用雅黄和炮制大黄粉末加水100℃提取30分钟,滤液冻干。收率各为25%和31.5%,以饮水形式给与喂养腺嘌呤的大鼠,共24日。对照组给与水。测定尿毒症物质血清尿素氮(BUN)、肌酸酐(Cr)、甲基鸟嘌呤(MG)、胍乙酸琥珀酸盐(GSA)等。结果表明:雅黄用20mg,40mg/大鼠·日(100,200mg/kg体重.日)给与大鼠24日后,所测得的指标BUN,Cr,MG,无机磷均下降,钙离子上升,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GSA在20mg给药组有下降趋势、40mg给药组的下降具有统计意义。尿毒症状获得改善。炮制大黄浸膏40mg给药组所测得的指标BUN,Cr,MG,GSA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无机磷也是有意义的下降,钙离子具有意义的上升。与雅黄一样也获得尿毒症状的改善。
上述结果证实炮制大黄仍保持了改善尿毒症状的作用。但炮制大黄中番泻叶甙从HPLC法中未得检出,仅侧出芦荟大黄素0.57%。大黄素0.52%和大黄根酚(Chrysophanol)2.7%。通过炮制降低了泻下作用,对肾功能不全患者更能起治疗尿毒症的作用。
4.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影响
4.1大黄的止血作用 大黄对血管条显示明显的收缩作用。又从其中分得d-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在每1.3mg/ml的浓度,使血管条收缩张力提高428.84±58.42mg和500±80.80mg。D-儿茶素和没食子酸以每150mg/kg小鼠ip,可缩短出血时间4.5±3.9,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者对凝血酶有激活作用,可使凝血时间比正常值缩短5-6分钟。从大黄对免及人体离体血管的作用,亦有助于阐明其止血作用原理。
4.2对血液粘度及微循环的影响 家兔ig大黄(R.Palmatam)醇提物制成的20%混悬液,剂量0.5g/kg。2.5小时后,血沉无变化,各切速下全血粘度均有增加。中、低切速下增加显著,但统计处理尚无显著差别。小白鼠用大黄混悬液ig0.25ml/10g,2小时时均可见到微动脉和微静脉内血液速度减慢有颗粒状的红细胞聚集体,尤以微静脉内改变较明显。但血管径无明显变化,亦未有渗出及出血性变化。动物一般状况亦无明显变化。大黄的这种具有增加红细胞聚集性,升高血液粘度及使微循环血液流速减慢作用,与一般传统的活血药作用相反。
有报道大黄水煮液浓缩后用乙醇提取,制成每1ml含生药1g,内含0.8%吐温,pH7,取0.5ml制成的药液与5ug肾上腺素的混合液于局部滴注于小鼠肠系膜。观察对微循环障碍的影响。结果对微动脉血流有轻度的使血流停止时间提前的作用。对微动脉血液恢复时间有轻微促进作用(P>0.05)。有轻度促进微动脉恢复和减轻微动脉管径收缩程度的作用以及局部微循环的恢复。
4.3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4.3.1对血小板表面活性、血液粘度等的影响 实验用家兔,体重2-3kg,以30%尿酯2ml/kg耳缘iv麻醉取血,作血小板表面活性和聚集性测定。然后将100%大黄醇提物注射液1ml/kg剂量从耳缘iv(对照组用同量生理盐水),给药后30分钟再次取血作血小板表面活性和聚集性测定。结果:大黄组(14只家兔)给药前圆树型血小板数为94.04±2.44%(X±SD下同)。给药30分钟后下降为86.42±2·86%。而扩大型血小板数则由5·96±2·44%升到13.58±2.86%。差别十分显著(P<0·01)。血小板聚休数由12.69±5.29个增加到29.04±4.82个,差别十分显著(P<0.01)。对照组(10只家兔)给水前圆树型血小板为88.59±5.15%,给水30分钟后为87.O±5.80%,无显著差别(P>0.05)。扩大型血小板分别为11.41±5.15及13.O±5.80(P>0.05)。血小板聚集数分别为24.45±14.66个及26.64±13.27个,无显著差别(P>0.05)。
用白色雄家兔24只,在SDI-Ⅱ型体外血栓形成仪的有机玻璃环上进行体外血栓形成试验。大黄用100%醇提物1ml/kg从耳iv,30分钟再次从心脏取血观察,对照组用同量蒸馏水。结果:大黄组(14只家兔)血栓长度给药前为39.0±26.6mm,给药后增长为45.85±36.34mm,增长率为17.6%,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0只家兔)分别为46.80±22.01mm及43.9±27.99mg(P>0.05)。血栓湿重大黄组给药前为125.77.80mg,给药后增为130.54±94.74mg,增长率为3.7%,无显著差别(P>0.05),对照组分别为123.5±59.72mg及152.6±100.06mg,P>0.05。血栓干重,大黄组给药前为31.12±16.64mg,给药后为38.12±30·8mg,增长率为22.5%,无显著差别(P>0.05),对照组分别为26.70±13.30mg及32.70±21.36mg,P>0.05。结果表明大黄除有使血液粘度增高,微循环血液作用减慢外,尚能使血小板表面活性增大,聚集性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这种作用与一般传统活血化瘀药的作用亦不相同。
4.3.2生大黄对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动物用白色健康家兔,雌雄兼用,体重2-2.5kg,大黄(正品大黄)压碎,过100目筛,制成粉剂。剂量为每天ig3g/kg,连续3日,于每次给药后2小时测定循环血小板聚集率(RCPA),停药3日后再测1次,对照组用等量自来水。大黄具有明显促血小板聚集作用。从形态学变化也表明大黄具有促血小板聚集作用。仿吴氏法计数血小板,将每1mm血小板数乘0.001得新制10/L数。大黄具有升高血小板计数的作用。有报道,对53只家兔与60位正常人服大黄前后作血小板计数检验均无明显变化。血小板的超微结构功能也均无明显变化。
4.3.3酒制大黄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酒制大黄分3种,即酒蒸、酒炖及热压,其中后者又依热压处理时间的长短分为3种,生大黄作为炮制品的对照。各种样品的实验剂型均为煎剂,并经去鞣质处理,浓度为1g(生药)/ml。实验动物为大耳白家兔,体重2.5-3·0kg为供血动物。给药方式为体外试管法,然后用光密度法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表明对血小板聚集确有抑制作用,其强度则随炮制情况而异,酒炖与酒蒸大黄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与大黄相似,热压酒制大黄的抑制作用较强(p<0.001),热压酒制大黄的活血功能优于生大黄。
4.3.4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小板聚集性TXA2/PGI2平衡的影响 实验观察大黄对急性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以及大鼠在不同给药时间后血小板数目(BPC),血小板聚集性,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和PGI2与TXA2的稳定代谢产物6-Keto-PGF1a与TXB2的变化。结果表明,ip给于大黄水提物4g/kg后,大鼠与对照组(ip同生性理盐水)相比,2小时死亡率明显降低(p<0.01);脑组织损伤程度减轻,明显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最大聚集速度(p<0.01)。给药30分钟后,血浆TXB2水平明显降低(p<0.01);2小时时接近正常动物血浆水平。血浆6-keto-PGF1a在给药30分钟时升高(p<0.05),2小时时仍维持较高水平,TXB2/6-keto-PGF1a比值在给药30分钟时由给药前的3.1降低至1.8;2小时TXB2/6-keto-PGF1a比值减少到0.9。这些结果表明,大黄对急性脑缺血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XB2合成,降低TXB2/6-keto-PGFla比值有关。
4.3.5对微循环、肺血管通透性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麻醉小鼠皮肤微循环,应用显微电视测定2、3二级微动脉和微静脉口径,比较给于大黄前后的变化。给药后16只小鼠中有10只鼠微动脉收缩,其余6只鼠则是扩张;微静脉亦有类似的变化。小鼠烫伤后,皮肤的2、3二级微动脉和微静脉呈明显收缩,如预先给于大黄小鼠烫伤后,微动脉和微静脉未见收缩,而有轻微扩张。Iv肾上腺素复制小鼠水肿,测定肺内T1824含量以判定血管通透性变化。大黄治疗组小鼠存活时间比对照组延长,肺血管通透性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烫伤大鼠血小板聚集明显增加,而应用大黄的大鼠烫后血小板聚则减轻。大黄对正常大鼠血小板聚集则无影响。实验表明,大黄具有调节微血管扩张,改善组织微循环灌注;影响血液流变性。
4.4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 波叶大黄多糖(RHP)体外可使凝血时间比生理盐对照组延长250%,凝血酶时间延长264%。体内抗凝血作用,igRHP100和200mg/kg,30分钟与对照组相比,小鼠血凝时间分别延长93%和110%;ipRHP100和200mg/kg,10分钟后与对照组织相比,小鼠血凝时间分别延长101%和116%家兔igRHP56mg/kg后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可延长34%。IgRHP56mg/kg,可使家兔特异性血栓形成时间延长78%,纤维蛋白血栓形成时间延长54%,血栓长度缩短26%,血栓湿重减少45%,血栓干重减少54%,血小板数减小37%,血小板粘附率降你50%,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47%,纤溶酶活力增加86%,全血比粘度降低15%,血浆比粘度降低14%,全血还原比粘度降低17%,红细胞压积容量降低20%,血沉率增加94%。寺次捷年等亦曾报道大黄有抗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
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5.1大黄的泻下作用
5.1.1不同商品大黄的泻下作用 正品大黄有西宁大黄,基源为掌叶大黄或唐古特大黄:雅安大黄,基源为药用大黄;武威大黄,基源为唐古特大黄;礼县大黄基源为唐古特大黄。非正品大黄有藏边大黄(R.Emodi),天山大黄(新疆大黄)(R.Wittrochii)。分别以10倍左右自来水浸泡30,加热至沸,20分钟后,趁热以双层纱布滤,浓缩至50%,小鼠ig给药后置代谢笼中连续观察4小时(观察期间禁水禁食),按粪便性状分为正常、软便(粪粒成形,但松软膨大,含水分较多,或在滤纸上呈水渍迹)、溏便(粪便略成形或不成形如稠状)、稀水便(稀薄或如水样)四等。分别记录软使、溏便和稀便第一次排出时间。用简比机率法计算4小时内溏便ED50及稀便ED50,用直线回归法计算溏便ED50时的稀便率及溏便ED50T等。天山大黄和藏边大黄以及4种正品大黄都显示较明显的泻下作用。正品与非正名大黄相比,非正品大黄致泻率较低,但正品大黄也有相当大的差异。
5.1.2不同大黄制剂的泻下作用 大黄煎剂有明显泻下作用,其作用受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大黄加水回流1小时,其ED50由300增至520mg/kg。回流3小时,作用几乎消失。其热水浸出液,在酸、碱条件下或50℃减压浓缩,泻下效力均不受影响。沸水浴常压浓缩,其泻下效力仅为原浸出液的1/3。泻下效力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以煎沸30-60min最理想。大黄总甙、大黄煎剂与生大黄粉等不同制剂对小鼠泻下作用的比较表明大黄总甙组的泻下作用出现时间较早,稀、软便次数较多。
5.1.3炮制对大黄泻下作用的影响 实验材料采用掌叶大黄或唐古特大黄去掉栓皮的根和根茎。炮制品的制备方法。其中酒炖大2黄加热延长为30小时。将生大黄及各种炮制品分别研细,过200目筛,60℃烘3小时,取出放干燥器内贮存,实验前用蒸馏水配成所需浓度亩用。实验方法:采用藤村等改进的泻下作用生物检定法。选用18-22g小鼠,按体重随机分5-7个剂量组,每组10只,将不同浓度的药液按0.25ml/10g体重ig给药,观察6-7小时内小鼠泻下的只数,用机率对数绘图法分别求出生品、制品的泻下ED50值及标准误,计算相对效力。同时观察生品及炮制品混悬液泻下出现时间、泻下物性状、次数与重量的比较,炮对大黄泻下成分的影响等。大黄生品泻下ED50值为0.18g/kg,说明小剂量即有明显的泻下作用,炮制品泻下作用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从泻下成分量的变化看,酒炒、醋炒制品泻下成分几乎未受影响。酒炖、清宁片、醋煮制品及大黄炭泻下成分明显减量。www.med126.com在同等泻下效力剂量下(ED50量),换算出大黄各样品中泻下成分的量,出现与百分含量相反现象,提示大黄中可能还有其它泻下活性较强的物质或起协同作用的物质存在。因此在测定泻下效力时,除以测定番泻甙量的变化外,尚应结合生物测定法为宜。因生物测定法所反映出的泻下效力与临床应用结果较为一致。
5.1.4不同的大黄制剂及大黄中所含的有关成分泻下效力 生大黄、酒炒大黄、醋炒大黄、酒炖大黄、清宁片、醋煮大黄、大黄炭的ED50。大黄浸膏ig或ip给药的ED50分别为117和270mg/kg,直接由回肠向大肠内注入的ED50为44mg/kg,约为ig的1/3剂量。番泻甙Aig或sc给药,ED50分别是15及14mg/kg;ip给药为27mg/kg,im达40mg/kg仍无效;iv剂量为6.4mg/kg。亦有报道,番泻甙A、B、C、D、E、F的泻下活性相似,小鼠ED50为13.3-16.1mg/kg;)葡萄糖-大黄酸蒽酮的ED50为20.0mg/kg;8-葡萄糖-芦荟大黄素ED50为71.6mg/kg;芦荟-大黄素的ED50为59.6mg/kg;大黄酸ED50为97.5mg/kg;8-葡萄糖-大黄酸ED50为103.0mg/kg。
5.1.5泻下作用的机理a.大黄有缓泻作用,大鼠及豚鼠肠肌实验表明,游离大黄素有类似乙酰胆硷样作用,并可被阿托品所对抗,大黄素可能与所作用器官和肌肉蛋白结合而表现胆脸能的作用。抑制Na+、K+从肠腔转运至细胞,可能是与抑制ATP酶活性有关,使水分滞留在肠腔而促进排便。所以大黄的泻下特点是不妨碍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为蒽醌类衍生,以蒽醌(酮)的甙泻下效力较强,游离蒽酮较弱,游离蒽醌最弱。双蒽酮比单蒽酮强。后发现番泻甙A为大黄泻下最强的成分,番泻甙E和F与其它已知番泻甙类化合物的致泻作用相仿。在研究番泻甙类成分泻下作用机理时发现大黄浸膏及番泻甙A都是经胃给药作用强,而番泻甙元iv给药作用最强。作用部位在大肠。Ig大黄浸膏可显著增加大肠运动,并使大肠中水分增加,而对小肠则无影响。如小鼠先用氯霉素处理(使肠内细菌受抑制)后再给药,则使番泻甙A的泻下作用明显减弱,而对番泻甙元却无影响。因此认为蒽甙的糖基具有保护蒽酚(酮)运输到大肠而不被氧化的作用,蒽甙到达大肠后被细菌的酶水解为游离甙元,刺激大肠使排空运动增加,导致排便。研究又表明大黄在体内真正起到作用的物质系大肠内细菌代谢的还原产物大黄酸蒽酮-8-葡萄糖甙(8-GRA)及其分解产物失去糖基的大黄酸蒽酮,这两种成分可能是大黄在体内真正起泻下作用的物质。此外,蒽甙也有很大部分是由小肠吸收经肝脏转化,再作用于骨盆丛,促使大肠蠕动而致泻。如结扎小肠与大肠交界处,再将蒽甙注入小肠,药物仍可在大肠起作用;大黄服用后一般需经6-8小时才起作用,这表明大黄是先在小肠吸收后入血液,再运转到大肠,刺激大肠而显效果。因此认为蒽酮的致泻作用是首先刺激粘膜下神经丛,随后使更深部位肌肉的神经丛兴奋,如果事先用昔罗卡因麻痹了粘膜神经丛,则蒽酮就不能引起运动亢进。如果兴奋冲动较昔罗卡因先达到肌肉神经丛,则昔罗卡因就不能抑制运动亢进。因此有二种解释,一种认为是经过奥厄巴赫氏(Auerbach's)神经丛;一种认为是在豚鼠中是刺激骨盆核而产生泻下。但无论那种说法,通过神经丛而使肠运动亢进这一点是一致的。
b.大黄泻下作用与肠道水份和电解质移行的关系 应用Gordon-Chadwick(1979)体内环封法研究了大黄悬液对动物肠道内水份和电解质的移行速度。实验动物ig含10%炭末的4%大黄水悬液0.5ml(0.5/kg体重),对照动物ig含炭末的水溶液,全部动物于ig后30分钟解剖,测量每只动物消化道中炭末所推进的距离。20只小鼠经大黄悬液ig后,肠道内容物增均推进率为83.2±6.1%,对照动物20只,其平均推进率为67.1±12.2%,两者有十分明显区别(P<0.001)。表明大黄能明显加强小鼠消化道的推进性运动。对肠道内容物排出时间的影响实验,采用大黄水悬液(0.5g/kg)ig后,22只小鼠肠道内容物增均排出时间为139±61min,而对照组5小时还未见排出,两组有十分显著差别(P<0.001)。同时观察到,给药动物均有水样粪便,而对照动物的粪便则较干结。表明大黄能促进胃肠道的推进速度,产生明显的泻下效应。对肠道水份和电解质(Na+、K+)移动速度的影响表明,在肠中灌以2%大黄悬液的大鼠,其水份和Na+的净分泌增均值分别为-21.7±12.9ul/(分钟·g)和-7.9±0.8ug当量/(分钟·g);与对照组的3.6±1.9ul/(min·g)和3.3±0.8ug当量/(分钟·g)比较。P<0.001。而钾离子的净吸收增均值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大黄水溶液(2%)对肠道内水份和钠离子的吸收,即促进水份和钠离子向肠道内迅速移进。实验结果初步证实,大黄的泻下作用与大肠内水份和钠离子分泌直接有关;大黄水液(2%)能明显增强水份和Na+向肠道内移行的速度,大黄泻下作用是由肠道粘膜向肠管内分泌水份所致。
5.1.6大黄致泻作用的近似昼夜节律 健康或病理模型的小鼠对大黄致泻作用反应都有明显的近似昼夜节律。都是晚间给药致泻作用强于日间给药。日间给药致泻ED50较之晚间给药致泻ED50可高达4.89倍(健康鼠)乃至9.69倍(甲亢鼠)。不同病理模型与健康鼠比较也有不同,一般对给于甲状腺粉机能处于兴奋状态的小鼠这一节律趋于明显,变动幅度高于健康鼠,对大黄剂量变化的反应较不敏感;由于投与他巴体使小鼠处于衰弱萎顿状态的小鼠这一节律则趋于不明显,变动幅度低于健康鼠,对大黄剂量变化的反应则较敏感。
5.2大黄对胃肠道的影响
5.2.1对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 Wistar大鼠,采用传统的拘束水浸法略加修改造成动物模型。样品用青海产大黄(R.Palmatum或R.Palmatumvar.Tanguticum)。制成生大黄片、酒炖大黄和大黄炭,并分别粉碎,过60目筛,用蒸馏水配成0.15g/ml悬液。阳性对照用甲氰咪胍。实验观察大黄对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分治疗性给药和预防性给药2种)和大黄对幽门结扎法胃溃疡的影响。实验表明:生大黄、酒炖大黄及大黄炭,在抗体遭受拘束水浸应激性刺激后1-6.5小时给药,虽不能减少出血灶的发生,但均明显地减轻了胃出血程度,显示这3种试剂对粘膜糜烂性胃出血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改变用药方式,于应激实验前3日预防给药,则3种试剂均兼有止血与减少出血灶发生的药效,与甲氰咪胍的影响相仿,提示大黄除止血作用外,若提前应用,对胃粘膜在应激性刺激下发生的病损可预防作用。一些研究指出: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病机制甚为复杂,它可能涉及中枢、特别是植物神经系统和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机能。实验所用的阳性对照药甲氰咪胍系组胺H2受体拮抗剂,能通过阻断组胺的促泌作用,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鉴于提前服用大黄悬液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与甲氰咪胍相似,是否意味着可能存在相仿的作用机制。从幽门结扎诱发胃溃疡模型的胃液分析证实:生大黄确有对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并可降低胃蛋白酶活性;而酒炖大黄对胃酸分泌与胃酶活性均无影响,但在应激实验中却与生大黄具有同样的预防效应。这是否进一步提示:大黄对实验性胃溃疡的预防作用机理还可能涉及到其他不同的发病环节,如对中枢、植物神经系统、微循环等。经对中枢方面的影响作了初步观察,发现大黄对拘束水浸应激8小时的大鼠的低位脑干间脑部位的5-羟色胺与5-羟哚吲乙酸有激活作用。考虑到大黄还具有解热、镇痛、降压等功能,因此对大黄可能具有的中枢效应不可忽视。
5.2.2对实验性胃溃疡病理形态变化的影响 用Wistam系雄大鼠,制成胃溃疡模型,生大黄(R.Palmatum)制成粉剂用蒸馏水配成15%水剂.结果生大黄粉对应激刺激致大鼠胃溃疡的防治实验中给药组与对照组胃粘膜破坏率(%)分别为0.50±0.27和2.90±1.17(P<0.05)。在镜下观察到的病灶为黄褐色,病变性质属于出血坏死,给药组的动物胃病灶病变范围均局限在胃粘膜浅表层,常常形成蘑菇状突出于粘膜面外,在粘膜内部分很少;对照组的动物胃粘膜出血坏死灶数最多、长度长,且有的深达粘膜2/3以上,其病灶下面及周围表现为出血性灾症。幽门结扎所致胃溃疡。从大体标本所见,溃灶均在前胃,对照组较给药组的病灶多,大且深。在镜个可见对照组的胃病灶多数穿透了胃壁全层。给药组大鼠胃溃疡灶未穿粘膜肌层,苏木精一伊红染色病灶着色为橙色,Perls氏普鲁士兰染为兰绿色,进一步证实为出血坏死。病灶周围为破碎的坏死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上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高度水肿,大量炎细胞浸润,对照组的尤为严重。
5.2.3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血浆内cAMP和cGMP的影响 以血浆cAMP和cGMP为指标,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生大黄和酒炖大黄(均为R.Palmaat)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鼠由应激造成胃溃疡时,血浆cAMP和cGMP均降低,而cGMP下降更为明显,cAMP/cGMP的比值上升,说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2、无论生大黄或酒炖大黄对正常大鼠血浆cAMP和cGMP及cAMP、cGMP比值,均无任何影响。3、生大黄对应激大鼠血浆cAMP和cGMP及其比值无影响;而酒炖大黄能使应激大鼠的cAMP下降,cGMP上升,显著降低cAMP/cGMP的比值,使之接近正常。提示酒炖大黄对应激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5.2.4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用生大黄和酒炖大黄(R.Pal-matnm或R.Palmatumvar.Tanguticum)粉碎后过60目筛,分别用蒸馏水配成0.15g/ml悬液。用Wistar远交系雄大鼠;体重180g左右,采用传统的拘束水浸应激处理以产生胃溃疡。动物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应激对照组、应激生大黄组、应激酒炖大黄组。正常对照不经水浸应激,后3组均经水浸应激处理,每组动物均为10只。应激酒炖大黄组和应激生大黄组分别用酒炖大黄粉和生大黄粉的蒸馏水悬液ig,水浸应激前先给药3日,每天2次,剂量为0.15g干粉/100g体重(每)。动物水浸后1、4、6.5小时又分别ig给药1次,剂量为0.0175g干粉/100g体重(每次)。正常对照组和应激对照组ig蒸馏水。脑组织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测定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以不同波长的激发光和发射光测定它们的荧光强度,按相应的内标准计算含量。实验结果:水浸应激对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应激对照组端脑内5-HIAA含量为440±22ng/g,比正常对照组的336±17ng/g有明显升高(P<0.05);而应激对照组低位脑干和间脑内的NE含量分别为451±39ng/g和660±56ng/g,比正常对照组的556±45ng/g和919±59ng/g均有显著下降(P值分别<0.05和<0.001);应激对照组端脑内DA含量为901±75ng/g,比正常对照组的776±57ng/g明显升高(P<0.05)。除此之外,应激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动物比较,其它脑区内的5-HT、5-HIAA、NE和DA水平均未见明显差异。生大黄对应激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应激生大黄组动物低位脑干内5-HT水平为820±21ng/g,而应激对照组动物为737±23ng/g,两者相差显著(P<0.05);应激生大黄组动物间脑内5-HI-AA含量为1046±37ng/g,显著高于应激对照的914±42ng/g(P<0.05)。此外,应激生大黄组与应激对照组比较,其它脑区内5-HT、5-HIAA、NE和DA含量未发现有显变化。酒炖大黄对水浸应激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应激酒炖大黄组动物间脑内NE含量为530±51ng/g,明显低于应激对照组动物的660±56ng/g。除此之外,其它所观察的脑区内5-HT、5-HIAA、NE和DA均有明显的变化。生大黄和酒炖大黄对正常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测定了正常对照组、正常生大黄组和正常酒炖大黄组动物低位脑干、间脑和端脑内5-HT、5-HIAA、NE和DA的含量,并将正常生大黄组和正常酒炖大黄组的含量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没有发现生大黄和酒炖大黄对正常大鼠脑内上述4种物质的含量有明显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拘束水浸应激大鼠端脑内5-HIAA含量显著升高,低位干和间胃脑内NE含量明显下降,端脑内DA含量也明显升高,说明大鼠拘束水浸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与了内NE、DA以及5-HT的代谢可能有密切关系:ig生大黄的应激大鼠低位脑干内5-HT和间脑内5-HIAA的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水浸应激大鼠,而ig服酒炖大黄匠应激动物间脑内NE含量比单纯水浸应激动物明显下降。提示低位脑干和间脑内5-羟色胺能系统可能参与生大黄抑制大鼠拘束水浸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而酒炖大黄抑制大鼠,胃溃疡的发生可能与间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月关。同时也说明生大黄与酒炖大黄对大鼠水浸应激性溃疡的抑制作用的机理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通过脑内5-HT或NE系统的调节,减少了胃酸的过量分泌,可能是生大黄或酒炖大黄抑制大鼠的水浸应激性胃溃疡发生的原因之一。生大黄与酒炖大黄对水浸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影响的不同,可能是由于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它们的药物成分影响不同的缘故。江文君也报道,生大黄对幽门结扎诱发胃溃疡能明显使病损减轻,并使胃液分泌量减少,明显降低胃液游高酸浓度及胃蛋白酶活性,而相同剂量的酒炖大黄则没有明显的影响,也说明生大黄与酒炖大黄药理作用的差异。
5.3胃内吸收 动物禁食后,以30%乌拉坦麻醉,大白鼠皮下点滴输入生理盐水,家兔耳缘静脉点滴生理水。结扎幽料管经近贲门处剪口插入胃内,由此管向胃内注入大黄煎液(鼠:20%,2ml/12000g;兔:5O%,50ml/只)膀胱插管导尿。每隔5min接1次尿,记录流出尿量及氨水碱化后尿色变红匠时间。同时另以未结扎动物,ig给同等量水为空白对照;ig给同等量大黄煎液为药物对照。结果:实验组11只大鼠和13只家兔尿中均检出蒽醌反应,药物对照鼠,尿液在给药20分钟时遇碱液变红,实验组鼠自给药至尿中显蒽醌反应最早5、10分钟,平均62.4±70.32min(标准差,后同);家兔药物对照组最早20-22min,平均27.5±10.6min,实验组最早20-25min,平均37,6±24·71min。显蒽醌应,两者比较(t=1.0360,P>0.10)差异不显著。进一步义观察了家兔尿液中蒽醌含量和组分,分4种处理,ig给水;ig给50%大黄煎液;结扎胃上、下口,直接向胃内注入50%大黄煎液;结扎胃上、下口、十二指肠远端,直接向胃内注入50%大黄煎液。给水或给药后30分钟至60分钟间,接取尿液,记录尿量,经处理后以HPLC法测色尿中等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等的含量。结果给药30分钟后的30分钟-60分钟内上消化道吸收的蒽醌类成分量和组分与化道其它部位吸收的大致相同。
5.4食道内吸收 观察7只大鼠,自给药计算,至尿液以氨水碱化后变红的时间。结果所观察的7只大鼠,自给药计算,至尿液显蒽醌反应,最早的自导尿管中收集的第一次尿时开始,平均58.6±44·79分钟,家兔1只,尿液于42.44分钟起,呈蒽醌反应。实验证明,大黄煎液在上消化道内不仅开始吸收,而且数量很高,po后有可能在较矩时间内发挥药效。
5.5大黄抑制胃排空的作用 以生大黄或熟大黄(酒炖的)水浸煎剂1.5g大黄/1ml/100g体重及20粒琥珀色树脂小球同时胃饲大鼠。所采用的饮片系由西宁大黄(RheumpalmatumL.和R.Palmatumvar.TanguticumMaxim.)炮制而成。喂药后2小时处死动物。统计滞留在胃内的球数。生大黄组(R)为18.33±0.88粒(n=6);熟大黄组(P)为15·00±0.94粒(n=6);对照组(c)为6.33±0.67粒(n=6)。R与C相比PP>C。又在另一同类的实验以生大黄水浸煎剂0.5g大黄/1ml/100g体重和没食子酸溶液分别饲动物。至2小时后处死动物。统计胃内的球数:C为2.14±1.35粒(n=7);R为14.83±3.4粒(n=6);G(没食子酸组)为8.83±4.88粒(n=6)。G与C相比P<0.01,R与C相比P<0.001,R与G相比P<0.05,结果表明:不论生大黄还是熟大黄都有抑制胃排空(胃气不降)的作用。生大黄比熟大黄的抑制冒排空作用更强。没食子酸(据报告大黄原生药中含没食子酸结晶为2.34mg/g,大黄是大黄抑制胃排空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
5.6大黄对胃蛋白酶消化作用的影响 体外实验测定大黄对人工胃液消化蛋白质的影响及与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黄具有抑制胃蛋白酶的作用,表现为用药组蛋白消化量减少,且其减少的程度与剂量相关,但对胃液的pH影响,这一作用可能有助于防治溃疡病及其并发出血之症。
5.7大黄对肠管活动的影响 生大黄对大鼠离体肠管电活动和收缩活动的影响生药为西宁产掌叶大黄,加工成20%的大黄温浸剂(24小时60℃温浸剂),实验用0.068g/10g体重剂量观察20只大鼠,以排出不成形状大便为泻下指标。观察泻下作用部位,不同剂量的大黄对结肠电活动的影响等。大黄的泻下作用部位主要在结肠;大鼠离体肠电同其他动物一样,也是由慢波和快波组成,不同的是大鼠离体肠电频率较在体的低。在大黄对结肠的兴奋作用出现后,用温热的台氏液冲洗结肠标本后,在台氏液中加入1×10(-7)的阿托品1ml,然后再加入大黄。结果阿托品可阻断大黄的兴奋效应。
大黄挥发油对动物离体肠管的作用按水蒸气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加入5倍量阿拉伯胶研磨均匀,以适量蒸馏水配制成1%(100ml含1g大黄挥发油)的大黄挥发油乳剂。动物用家兔(2-2.5kg)、豚鼠(250-350)、小鼠(20±2g)。观察对离体肠管平滑肌的影响和对小鼠小肠蠕动功能的影响。结果:对离体家兔十二指肠及回肠正常收缩,一般在加入药液2-4分钟内即达最大抑制率,表明大黄挥发油对离体肠收缩幅度的影响明显具依赖性,但对其张力和频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对乙酰胆碱(Ach)、氯化钡、磷酸组胺(Hist)引起的离体肠痉挛性收缩均有明显对抗作用,且与浓度呈正相关。0.2mg/ml可使BaCl2、Hist性痉挛收缩的抑制率达90%以上。对Ach、BaCl2、磷酸组胺引起的回肠痉挛性收缩,0.2mg/ml大黄挥发油能完全阻断BaCl2的致痉作用,但对Ach及Hist的阻断仅在70%左右(-75)。对小鼠小肠蠕动功能的实验,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相比,给药组小肠推进率明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5.8对肝、胆的作用
5.8.1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大黄对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预先ig大黄6日的家兔im四氯化碳后,不能阻止SGPT的升高,但肝脏坏死程度比对照组轻且动物无死亡发生(对照组死亡30%左右)。有用四氯化碳引起小鼠肝损伤,SGPT高达616.0u/100ml,正常对照组仅为289,经大黄治疗后,SGPT降至325.3u/100ml,肝细胞坏死程度、变性均比纯四氯化碳组轻。亦有报道用D-乙硫氨酸引起大鼠肝纤维化,用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来观察大黄的治疗作用,发现大黄能显著递转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组织中出现的脂滴及纤维化,微粒体肿胀,嵴明显下降,粗面内质网破坏,核糖体显著脱落。也可恢复四氯化碳引起的MAO及琥珀酸脱氢酶的减弱。表明大黄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确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有用家兔进行中毒性肝炎实验,用20%生大黄煎剂1ml/kg药,结果生大黄组家兔死亡数及肝脏显著坏死死的动物只数均较对照组少。
5.8.2大黄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作用机理 大黄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用明胶除鞣质,加0.5%吐温-80,调pH至7.0,加蒸馏水使每1ml相当生药0.5g。观察药物对大白鼠(四氯化碳中毒)血清谷丙转酶活力的影响。结果于实验结束后测走谷丙转氨酶活力(X±SD)。正常照组为289.5±139.7;肝脏损伤对照组为616.0±166.4;大黄治疗组(iv1ml/100g体重,7日)为325.3±143.4。显示有降酶作用,与肝脏损伤组比较有极明显差异(P<0.001),但与对照组比较P<0.05。病理观察表明大黄治疗组与肝脏损伤组比较,肝细胞变性、坏死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5.8.3大黄在体外对乙型肝炎抗原的抑制作用 用20%大黄水煎剂,按1:1比例与不同稀释度的HBAg;抗HBAg抗体;AFP;抗AFP抗体;正常人血清;兔抗和人抗体等6种血清分别作用后。结果大黄对HBAg具有选择性的仰制作用。对兔抗和人抗体尚有一定的抑制。大黄去鞣质后作用消失。单独用鞣酸作用1%水溶液,对HBAg亦有抑制作用,其专一性与大黄基本一致。大黄中的游离大黄蒽醌粗提物,大黄素均无抑制作用。20%以上浓度的大黄水煎剂酒沉液,对HBAg有明显抑制作用。但经明胶除鞣质后,抑制力大为降低;而用蛋清处理后,抑制作用完全消失。
5.8.4大黄蒽醌衍生物对小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 小鼠连续7日分别ip大黄素、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42,47,44mg/kg后,使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下降41.7,51.9,66.3%,使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分别比对照组延长18·7,81.8,64.3%。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结合于氧化态细胞色素P-450的差示光谱均为Ⅱ型光谱。这些结果表明:大黄蒽醌衍生物对细胞色素P-450具还原作用,影响肝脏药物氧化代谢功能。
5.8.5利胆作用 大黄(R.Officnale)用水提酒沉法制成200%的注射液,观察对和狗的胆汁流量和胆囊活动以及对离豚鼠胆囊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黄能明显促进肝胆汁的排出,iv给予大黄注射液后,无论狗或猫均能在5-15分钟内胆汁流量增加,8-10分钟最明显,30分钟后才逐渐恢复到用药前水平。这种作用不为阿托品对抗,如将动物预先结扎肝胆管,同样给以大黄注射液,则胆汁流量并无明显增加,离体和在体胆囊实验表明,大黄注射液对胆囊活动无明显影响。表明大黄的利胆作用主要来源于肝胆汁分泌的增加。有报道,大黄促进狗的胆汁分泌,并使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增加。大黄(R·palmatum;R.Palmatumvar.Tanguticum)制成的50%大黄制剂2种(一种为水醇浸提制剂,另一种水煎剂)和大黄的5种提取物(其中大黄3因方法稍异而又分3a、3b两种)临用前均按0·5g/ml生药的剂量蒸馏水配制。结果大黄煎剂组(1ml组)在给药后30分钟内胆汁流量增加,具显著意义(P<0.05)。3个实验组在给药后30或60分钟内胆汁流量增加值均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01)。大黄的5种提取物其利胆效应进行组间差异比较检验,仅大黄1在给药后30分钟内胆汁流量值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
5.8.6对实验性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动物的影响 实验性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模型的制备:取体重250-300g的健康SD大鼠3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大黄组、生理盐水组及正常组。用大肠杆菌悬液逆行注入胆管,并分别对3组动物测手术前及术后3日肝胆功能与血清内毒素含量进行随机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大黄具有降低实验动物血浆内毒素含量的作用,从而为中药抗内毒素血症的研究以及临床大黄治疗的药效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同时研究表明动物发牛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时胆汁流量迅速减少,胆汁中胆固醇、胆汁酸及-HCO3含量全面降低,而血清GPT、AKP与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提示动物的肝脏的分泌、合成以及解毒屏障等机能均处于抑制状态或发生了障碍;由于大黄组动物的胆流量、胆汁中-HCO3含量在术后3日己接近或甚至超过正常,从而提示大黄对造型动物肝胆系统非胆汁酸依存性胆汁分泌功能具有促恢复的作用。
5.8.7对胰脏及各种消化酶的影响a.大黄对急性胰腺炎的作用 生大黄煎剂用大黄饮片加水煮沸1-2分钟。过滤,备用,以及大黄冲剂、大黄糖浆、精制大黄片。动物模型有D-乙基硫氨酸引起的大鼠胰腺炎模型;用牛胆酸钠经导管注射造成急性胰腺炎模型;糜蛋白酶诱发的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和用家犬制成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4种大黄制剂对轻、中度胰腺炎的有效率相似,但对重度胰腺炎则大黄糖浆的疗效最差。从大黄中分离出10个有效单体(糖蛋白Ⅰ、糖蛋白Ⅱ、d-儿茶素、没食子酸、低聚糖、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对与急性胰腺炎发病直接有关的5种胰酶(胰蛋白酶、胰弹性蛋白酶、胰磨蛋白酶、胰激肽释放酶、胰脂肪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胆汁酸盐胰蛋白酶混合液胰腺导管内注射复制出两种大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用去鞣大黄提取液和大黄游离总蒽醌液以体内给药方式给予动物进行治疗。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制剂对急性胰腺炎动物的死亡率无明显影响,但去鞣大黄提取液能显著延长动物存活时间;延缓急性胰腺炎大鼠早期血浆淀粉酶和脂肪酶的上升;加速胰脂肪酶在正常大鼠循环血中活性的清除以及抑制淀粉酶从腹腔至血液的转运。单味大黄对糜蛋白酶诱发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大鼠和用酒精诱发的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大鼠均有防止发生和进展的作用,尽管胰腺可出现轻度的水肿。
b.大黄的利胰效应 生大黄(R.Palmatum,R.Palmatumvar.Tanguticum)制成50%大黄制剂(水醇浸提制剂),50%大黄煎剂(水煎剂)和大黄的5种提取物,分别编为大黄1-5,其中黄3又以方法稍异而又分为3a、3b两种。临用前按0.5%g/ml生药的剂量用蒸馏水配制。各种制剂均按1ml/100g大鼠体重作十二指肠内灌注。大黄制剂对胰液淀粉酶的影响。
c.大黄对消化酶的影响:
蒽醌衍生物对胰腺4种酶的抑制作用大黄素对胰激释放酶、胰蛋白酶和胰脂肪酶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31.5ug/ml,40.5ug/ml和46.5ug/ml。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NAD+)对大黄素抑制胰蛋白有拮抗作用。动力学研究表明,大黄素对胰蛋白酶的酶的抑制是非竞争性的,Ki值为1.45x10-4mol/L。芦荟黄素对胰激肽释和胰弹性蛋白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38.5ug/ml和67.0ug/ml。大黄酸对胰激肽释放酶的抑制作用很强,IC50为26.5ug/ml。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对上述4种的抑制作用均不明显。生大黄对4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生大黄煎液在试管内及模拟胃肠道的条件下,对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的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胃蛋白酶活性未见明显影响。炮制大黄对4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试管内及近似胃肠道的生理条件下清宁片(Ⅰ)、醋炒大黄(Ⅱ)、酒炖大黄(Ⅲ)、酒炒大黄(Ⅳ)和大黄炭(Ⅴ)对胃蛋白酶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Ⅴ对胰蛋白酶(T)、胰淀粉酶(A)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Ⅲ对T的活性有较弱抑制能力,对A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Ⅲ和V对胰脂肪酶(L)的活性抑制能力最强。Ⅱ对T的活性抑制能力最强。Ⅳ和Ⅰ对A的活性抑制能力最强。当存在血清时,Ⅳ对L的活性抑制能力不明显;Ⅱ有较弱抑制能力。不同炮制品对大黄的牛物活性各具特征,见表89-91。一般来说,其差别不是简单的平行变化,炮制对于改变大黄的某些药性是有意义的。临床应用大黄可考虑大黄不同炮制品的药性特性。大黄不同提取物对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大黄所含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成分极易溶于水及稀醇,不溶于或难溶于95%乙醇。大黄水液、稀醇液有明显的抑制胰蛋白酶活性,去掉鞣质后其抑制胰蛋白酶活性不减弱。而大黄提取的总蒽醌甙未显示明显的抑制胰蛋白酶活性。
6.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大黄(R.palmatum)以稀硫酸浸泡水解,氯仿回流提取,并对其酸水液再以氯仿萃取,然后用吐温80增溶配成混悬液,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8,实验用19-26g小鼠,进行祛痰实验和呼吸道排泄实验,数据表明大黄总蒽醌甙元20g/kg(按生药折算)即可使小鼠酚红排泌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随剂量加大而增多,表明大黄对小鼠有祛痰作用。阿托品可完全拮抗上述作用,可见大黄增加酚红排泌量的作用是由于M-胆碱受体被激动后促进了气管、支气管腺体分泌引起,并非由血管漏出所致。剪断颈两侧迷走神经后,大黄虽仍能增加酚红排泌量,但较完整动物明显减弱,提示除吸收后分布于呼吸道而发挥直接作用外,还能提高迷走神经的张力,从而促进气管、支气管腺体的分泌。大黄蒽醌衍生物可排泄至呼吸道中,排泄高峰为灌胃给药后2小时。由于渗透压作用携带水分而稀释痰液,亦是其祛痰作用机理之一。初步认为大黄的祛痰有效成分是蒽醌甙元。
7.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7.1对免疫的抑制作用
7.1.1大鼠每日每只ig大黄6-9g,4-10日后,胸腺、脾、肠系膜、淋巴结等免疫系统普遍变小、减轻,表现为免疫功能减退。
7.1.2大黄煎剂或混悬剂po给药8日,可使小鼠、金黄地鼠和大鼠的胸腺显著萎缩。
7.1.3用生大黄、醋炒小黄、酒炒大黄、酒炖大黄和大黄炭的醚提物,ip给药,相当每1kg体重8g原生药,每日1次,连续7日,小鼠胸腺重量都有不同程度减轻,与生理盐水组对照,除酒炖大黄和大黄炭P>0.05外,其余均有显著差异,与可的松给药相近。
7.1.4大鼠po大黄浓煎液,每日每只相当生药6g,10日后,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显著降低;T淋巴细胞于服药2日、4日即显著减少;显微分克克度计定量观察血中性白细胞减少,认为大黄除抑制T细胞外,对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也有抑制作用。
7.1.5肠系膜淋巴结3小时-TdR淋 转试验表明,大鼠长期投服大黄,其植物血凝素(PHA)和刀豆素A(Con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的作用,都明显受到抑制;脾脏3小时-TdR淋转试验,PHA反应略低下,但差异不明显;ConA反应则明显抑制,表明大黄能引起T细胞功能抑制。
7.1.6小鼠长期投服大黄,其溶血空斑试验(PFC)与玫瑰花瓣试验(RFC)都显示免疫机能抑制.
7.1.7体外实验去鞣质的大黄煎剂对人血清抗原抗体反应有一定程度的阻断作用,对IgMA、IgMG、IgGD的特异抗原体血凝反应都有阻断作用,以酒炖大黄作用最强,其次为生大黄、醋炒大黄、酒炒大黄、大黄炭最弱;以小鼠抗绵羊红细胞抗体效价为指标,显示生大黄、酒炖大黄都不影响抗体的形成。可见大黄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都有抑制或阻断作用,但似乎并不抑制抗体形成;较长期用药可引起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器官的萎缩,这显示大黄的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多层次。
7.2大黄蒽醌衍生物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大黄蒽醌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70mg/(kg·7日)对正常小鼠免疫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如减轻免疫器宫的重量,减少抗体的产生,抑制碳粒廓清功能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白细胞数,抑制2,4-二硝基氯苯(DNBC)所致的迟发型超敏感反应,大黄酸和大黄素浓度为100ug/ml时对体外[3小时]-TdR和[3小时]-Urd参入淋巴结胞也有明显抑作用。
7.3大黄多糖对免疫功能的促进作用 从波叶大黄多糖(Rneumhotaoensepolysaccharide,下简称RHP),igRHP100和200mg/kg能明显增加小鼠脾脏和胸重量,与对照组相比,脾指数分别增加30%和38%,200mg/kg的剂量使胸腺指数增加25%;能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吞噬百分数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8%和61%。200mg/kg的剂量可使吞噬指数增加155%;能促进小鼠碳粒廓清速率,K值分别比对照组增加48%和21.7%;能促进SRBC致敏小鼠血清溶血素形成,HC50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1%和57%;能促进小鼠抗体形成细胞的生成QHS分别比对照组增加63%和126%。RHP还可明显促进受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DNA的合成,最适浓度为20ug/ml,刺激指数为1.61;对ConA活化的脾淋巴细胞蛋白质合成也有明显促进作用,刺激指数为1.56;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IL-2产生明显增强作用。RHP对多种外界因素对机体的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作用。IgRHP150和300mg/kg,可明显抑制S180移植性肿瘤的生长,抑瘤率分别为40%和48%;igRHP100和200mg/kg对60Co-r射线辐射损伤有保护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小鼠死亡率分别降低30%和35%,平均寿命增加2日和3日;对环磷酰胺所致白细胞减少和骨髓微核率增加具有对抗作用。IgRHP100mg和200mg/kg对白细胞下降的对抗率分别为32.6%和51.3,对骨髓微核率增加的对抗率为15.7%和31.6%;ipRHP100和200mg/kg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小鼠足肿胀。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率均提高80%,表明RHP具有抗炎症作用;RHP对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SGPT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0.39%和32.03%;RHP可降低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模型的血糖。给药后7小时药物作用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血糖分别降低58%和53%,表明RHP具有降血糖作用。
8.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8.1大黄的性激素样作用
8.1.1大黄可使去势雌大鼠迅速恢复性周期,临床试用,有卵泡激素样功效。
8.1.2以食用大黄素每1kg体重10-100mg给未成熟小鼠注射,其子宫重量的增加并不明显,食用大黄、掌叶大黄的水提物均未见雌激素样作用。
8.1.3雄大鼠每只每日ig6-9g,4-10日,睾丸重量显著比对照组增大。
8.1.4大鼠每只每1kg体重7.5g大黄,ig给药,每天1次,14日后,雌鼠性成熟明显延缓,子宫、卵巢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
8.1.5小鼠每日每只经口给大黄煎剂相当生药0.5g;金黄地鼠每日每100g体重0.7-1.25g;大鼠每只每次0.45-0·75g,每日2次,共8日,小鼠及金黄地鼠的曲精细管内精子发生层有断落、不整现象;金黄地鼠及大鼠性器官皆有萎缩;处女大鼠卵巢萎缩,阴道口延期甚至长期不能洞开。
8.2对实验动物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用小剂量链脲霉素(25-30mg/kg)及高热量饲料制成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应用大黄进行治疗,结果可解除胰岛素抗性,使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最大结合力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使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及肝脏过氧化脂质等水平显著下降;并使HDL-Ch/TCH比值升高。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加。表明大黄具有消除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抗性,改善糖、脂代谢的作用,是治疗Ⅱ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较好理想的药物。
9.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9.1抗菌作用
9.1.1大黄水煎液的抑菌作用 唐古特大黄饮片60g加300ml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沸后10分钟,滤出液体100ml,制成60/100ml大黄水煎剂(甲剂)。取甲剂3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取其上清液制成乙剂。先将300ml水煮沸,再下生大黄饮片60g,文火煎15分钟,取下,滤出液体100ml,制成60g/100ml浓度(丙剂)。标准菌株有ATCC26923(简称A金),ATCC25922大肠杆菌(简称A大)及福氏志贺氏杆菌(简称福志)。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大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大黄甲剂对A金的MIC为0.015g/ml,其离心上清液(大黄乙剂)对A金的MIC为0.03g/ml,前者较后者抑菌作用为好。大黄甲剂与乙剂对大肠杆菌的制菌作用微弱,几乎无抑制作用。大黄水煎剂对福氏志贺氏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其MIC为0.06g/ml。大黄甲剂与丙剂对A大的抑菌作用相同:5倍稀释管(浓度0.12g/ml)均不抑制;对A金的MIC:甲剂为0.015g/ml,丙剂为0.06g/ml。
9.1.2非正品大黄和正品大黄的抑菌作用 比较2种非正品大黄(天山大黄和藏边大黄)、4种正品大黄(围场野生大黄、武威大黄、西宁大黄、礼县大黄)。采用纸片扩散法。将菌种置TSA斜面上37℃培养过夜后,细菌混悬于TSB中,比浊至麦氏比浊管1号的1/2。用无菌棉拭蘸取菌液均匀涂布于经检查无菌的TSA平板上,再用无菌蒸馏水将每种大黄的煎液双倍稀释成8个稀释度(1000-7.81mg/ml),然后用二片原滤纸片(直径100mm)蘸取药液并贴于已接种的干板表面,另以蒸馏水的纸片作空白对照。37℃培养26小时,观察有无抑菌圈存在。测定结果:I对痢疾杆菌的MIC为2.048-4.096mg/ml,黄连素为1·024-2·048mg/ml。Ⅰ与Ⅱ对肠炎病原菌的MIC为0.512-4.096mg/ml,西药在各浓度的抑菌株数基本相同。两药的MBC均显著高于MIC。
9.1.3大黄中蒽醌衍生物的抑菌作用 实验采用掌叶大黄(R.palmatum)以系统分离法提出各种蒽醌衍生物的结晶,并经鉴定为纯品,再制成钠盐溶液进行抑菌试验。数据表明对26种细菌而言,大黄中各种蒽醌衍生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三者的抗菌作用较强,而大黄素甲醚加大黄酚及蒽醌本身的抗菌作用较差,由此可见,大黄恩醌衍生物的抗菌作用与化学结构和性质有密切关系,例如:大黄酸1,9位有两个羧基,3位有一个羟基;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除1,9位有两个羟基以外,前者在 7位多一个羟基,后者在3位多一个羟基。这3种蒽醌衍生物的酸性都较强,抗菌效价也较高。大黄酚加大黄素甲醚虽然1,9位有两个羟基,但前者在3位系甲基,后者在7位系甲氧基,所以酸性较弱,抗菌效价也较低。蒽醌本身因为没有这些酸性基,几乎没有抗菌作用。至于三羟三氢蒽虽与大黄素相似,在1,7,9位有3个羟基,但非蒽醌的结构,虽有抗菌作用,但也不强。根据以上初步结果,可以看出大黄中蒽醌衍生物抗菌作用必须具备的基本结构是:1,9-二羟蒽醌,并在7位有-羟基(大黄素)或者在3位有一羟基(大黄酸)或羟甲基(芦荟大黄素)。如果3位是甲基(大黄酚)或7位是甲氧基(大黄素甲醚),或1,9位缺少羟基(如蒽醌),或蒽醌衍生物变为蒽的衍生物(如三羟二氢蒽),则抗菌作用大为消弱。
9.1.4炮制对大黄抑菌作用的影响 大黄经炮制成为酒炒大黄、酒炖大黄、醋炒大黄、石灰、炒大黄、大黄炭其体外抑菌(金葡、大肠、绿脓、痢疾、伤寒)实验表明MIC与生大黄抑菌活性相似。
9.2抗细菌作用的机制
9.2.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的影响 通过蒽醌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一般培养基中呼吸的影响;大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氧化氨基酸、糖及糖代谢中间产物的影响;大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氨基酸、糖及糖代谢中间产物脱氢过程的影响和烟酸、核黄素和疏基化合物对大黄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氧化氨基酸和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拮抗作用等实验结果,初步推论认为,大黄中蒽醌衍生物,尤其是大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培养基中的呼吸与氨基酸和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和脱氢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从实验结果来看,显然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是和它对细菌呼吸的影响密切联系的,它可能首先阻断细菌呼吸链,使细菌生长所需能量来源断绝。大黄素抑制细菌呼吸可能是作用于吡啶核苷酸和黄素核苷酸的酶系,亦可能作用于必需疏基的酶系。
9.2.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含氮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大黄蒽醌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呼吸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很可能对细菌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有影响,为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氨氮的同化利用、氨基酸的氧化脱氨和转氨等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实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大黄酸和大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RNA及DNA)蛋白质的合成都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并且有平行的关系。据报告,在抗菌素的存在下,细菌的生长受了抑制,但对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的抑制,各种抗菌素所表现的并不一致,有的甚至很不正常。例如氯霉紊、金霉素和地霉素在抑菌浓度对蛋白质合成有抑制作用,但对核酸合成的抑制作用很不明显,有的甚至反而有促进作用。至于新霉素链霉素青霉素和杆菌肽等对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也极为明显有作用。由此可知大黄酸和大黄素与一般抗菌素比较,对核酸合成的抑制作用较为突出。一般来说,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并不一定能抑制核酸的合成;反之,能抑制核酸的合成,则不避免地要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和细菌的生长,因为在细菌中RNA及一定程度DNA在蛋白质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即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存在着直线关系,实验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根据大黄酸和大黄素(尤其是后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呼吸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与能量的供给成正比,因此也有可能是由于大黄酸和大黄素抑制了细胞的呼吸,能量来源受到障碍,因而影响了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但是在最低抑菌浓度,对细菌呼吸与蛋白质、DNA和RNA合成的抑制百分率,大黄酸分别为42、70、82和90;大黄素分别为83、93、100和100。很显然大黄本和大黄素(尤其是前者)对细菌呼吸的抑制远比对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的抑制低得多,因此,似乎很难解释是由于首先抑制了呼吸而影响了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在拮抗实验已发现叶酸及嘌呤嘧啶类化合物对大黄酸和大黄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和呼吸都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也观察到叶酸对大黄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的合成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而叶酸在核酸的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黄酸和大黄素与叶酸在化学结构上也有点类似,因此也有可能是由于大黄素影响了叶酸的酶系,而抑制了核酸的合成,从而影响了蛋白质的合成和细菌的生长。以上仅是初步的线索,肯定的证据尚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其次,上述实验结果也表明大黄素对氨氮的同化利用和一些氨基酸的氧化脱氨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氨的同化是细菌氨基酸的一般合成方式之一,氧化脱氨虽然是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但是也与合成氨基酸有关,因为细菌也可以利用氨和碳源及能源合成所需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所以大黄素抑制了这些过程也与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的抑制有关。大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氨氮同化的抑制机制尚不清楚。对氧化脱氨的抑制·大黄素可能是影响脱氨辅酶和黄素蛋白的酶系。
9.2.3对DNA的作用 大黄素和在黄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整体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实验进一步观察大黄素和大黄酸对无细胞系统DNA的作用。按照Cantoni和Litman等人的方法。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黄素和大黄酸100ug/ml,对无细胞系统NDA生物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0%和39%。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大黄素最大吸收峰在430mum。大黄素吸收光谱在DNA存在下位移27mum,说明大黄素和DNA结合形成复合物。因此大黄素对无细胞系统DNA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与DNA结合,干扰了DNA模板的功能。大黄素抑制DNA生物合成,可能是它的抗菌作用机制。
9.3抗厌氧菌的作用 大黄蒽醌衍生物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对临床常见的100株厌氧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8ug/ml能使76-91%厌氧菌生长被抑制,其中对最常见的脆弱类杆菌,能抑制90-100%菌株的生长。与常用抗厌氧菌药物比较,大黄蒽醌衍生物对厌氧菌的MIC虽然略高于甲硝唑,但与其他抗厌氧菌药物比较,如头孢甲氧噻吩等,其MIC大致相近或优于它们。实验还表明大黄蒽醌衍生物抗厌氧菌主要是抑菌而非杀菌。其作用部位可能是干扰厌氧菌细胞壁的形成和细胞膜的通透性。
9.4抗真菌作用
9.4.1大黄浸出液(l:3)对多种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比较敏感的真菌有:许兰氏黄癣菌及其蒙古变种、共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红色表皮癣菌、铁锈色小孢子癣菌、大小孢子癣菌、星形双卡氏菌(以上抑制菌浓度为1%)、足跖毛癣菌(抑菌浓度3%)、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趾间毛癣菌、甲克氏孢子丝菌(以上抑菌浓度为5%)。
9.4.2抗植物真菌作用  对7种植物真菌(AlternariatenuisBotrytiselliptica、Fusariumavenaceum、F.solani、F.oxysporium、F.gsaminearum、Peronosporaeorydalis)的孢子或孢子囊在大黄提取物中进行萌发实验,结果表明:对给定的病原体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百分率为100%。分别用6种真菌病原体在大黄与PSA混合介质中进行囊芽管生长实验,结果表明:对其中5种真菌病原体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另一组中则不敏感,最高抑制百分率为65%。
9.5抗病毒作用
9.5.1对流感病毒的作用 大黄煎剂对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有效量为5mg/胚(病毒量ID50/胚为103.74)。大黄药液(1:320)对京科68-1病毒株有抑制作用,对腺3病毒株有延缓致细胞病变的作用。大黄对乙型肝炎抗原有抑制作用,在65种单味药中,大黄的作用最强,与pH无关。大黄水煎对HBsAg、甲种胎儿球蛋白、正常人血清3对抗原一抗体系统分别作用,只选择性地对抗原HBsAg有强烈抑制作用,对其他抗原、抗体皆无任何作用。说明大黄对HBsAg的抑制并不是由于沉淀蛋白,也不是因为干扰了电泳条件;大黄蒽醌、大黄素对HBsAg都没有抑制作用;大黄煎液经明胶处理后,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经蛋清处理后,抑制作用消失;单纯鞣质也是只选择性地对HBsAg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认为大黄对HBsAg的抑制作用,主要由其所含鞣质产生。
9.5.2大黄蒽醌甙类对肠道病毒的灭活作用 用组织培养法观察大黄及其蒽醌甙以病毒的灭活作用。肠道病毒毒种有CoxB4、CoxB1、CoxA9、Poliol及Echoll等。结果大黄水煎剂均含有灭活病毒的成份。游离蒽醌对肠道病毒无灭活作用。各种粗制蒽醌甙对肠道病毒的灭活作用相同。
9.6抗寄生虫作用 波叶大黄用80%乙醇提取物稀释成1:5000[(溶于林格氏溶液或林格氏一血清溶液(8:1)]可抑制痢疾阿米巴的生长,如稀释成1:1000浓度时可杀死阿米巴在1:5000浓度时还可杀死人毛滴虫。但波叶大黄的乙醇提取物对人肠滴虫和迈毛唇鞭毛虫只有极弱的抑制作用。初步实验,大黄对阴道滴虫也有抑制作用。大黄素对小鼠感染血吸虫人有40%抑制率。野大黄1%浓度可使尾蚴在90min内死亡。大黄还有杀虫作用,其水浸液(5%)在41小时 内可杀死50%的淡色库(蚊幼虫),在24小时内可杀死21%。
10.对肿瘤的影响
10.1大黄酸和大黄素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影响 大黄酸和大黄素均为纯品,以0.5NNaOH在热水浴溶解,冷却后以0.25NHCl滴定至pH7.4,配成1mg或1.5mg/ml,氯化钠0.9%,小白鼠用津白1号纯系健康小鼠,体重18-21g,年龄2mo。实验所用小鼠移植性肿瘤有黑色素瘤、乳腺癌、肉瘤180、艾氏癌(腹水型及皮下型)。实验结果见表114、115。大黄酸和大黄素均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尤其是对黑色素瘤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乳腺癌和艾氏腹水癌也有一定有抑制作用,但对肉瘤180和艾氏腹水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肉瘤180和艾氏癌皮下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大黄酸对艾氏癌腹水型有抑制,而对皮下型的抑制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前者药物对癌细胞有直接作用。从体外试验发现,大黄素和大黄酸对艾氏腹水腹水癌细胞的呼吸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50%所需药物浓度,大黄素为20ug/ml,大黄酸为40ug/ml。其次,对小鼠乳腺癌进行瘤内给药,对瘤组织有明显的破坏作用。至于对黑色素瘤抑制率很高,可能是黑色素瘤对药物有特异性敏感。
10.2蒽醌衍生物对艾氏腹水癌细胞呼吸和醇解的影响 蒽醌衍生物均为纯品,癌细胞悬液参照Mckee和Frankenthale方法加以修改,每1ml悬液含癌细胞5x10,干重31-34mg。无细胞匀浆按Lepage和Dietrich等方法制备。呼吸实验用Warbury氏法测定,脱氢实验用Thunber氏法测定。酵解实验中乳酸的测定用Barker法。结果:蒽醌衍生物对艾氏腹水癌细胞呼吸的影响大黄素即使在低浓度(6.25ug/ml),从实验开始时即可见对艾氏腹水癌细胞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也有不同抑制作用,其中以大黄素的抑制作用最强,在同一时间内,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大黄素对艾氏腹水癌细胞在有底物存在下呼吸的抑制氨基酸和糖代谢中间产物有明显刺激艾氏腹水癌的内源呼吸,其中乳酸盐和丙酮酸盐的刺激最强,谷氨酸盐次之,门冬氨酸盐较弱。大黄素50ug/ml对氨基酸和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部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乳酸酸盐和谷氨酸盐的氧化的抑制最强,抑制率分别为87.3%和73.5%。大黄素和大黄酸对艾氏腹水癌无细胞匀浆及小鼠正常组织匀浆呼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和大黄酸对艾氏腹水癌无细胞匀浆呼吸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0%抑制的浓度均为25ug/ml,而大黄酸25ug/ml和大黄素50ug/ml对正常肝和肾组织匀浆呼吸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也就是说大黄酸和大黄素对艾氏腹水癌无细胞匀浆呼吸的抑制比正常肝和肾组织匀浆呼吸的抑制为强,有一定的选择性。但大黄酸25ug/ml、大黄素50ug/ml对脑组织匀浆呼吸和大黄酸50ug/ml对肝和肾组织匀浆呼吸都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大黄酸对正常组织的作用比大黄素强,尤其是大黄酸对脑组织匀浆呼吸的抑制更为明显,50ug/ml的抑制率为45%。大黄素和大黄酸对艾氏腹水癌脱氢过程的影响,在完整细胞,大黄素50ug/me对艾氏腹水癌细胞乳酸的脱氢过程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可达90.6%,至于大黄酸,抑制率仅为40%,与有氧化的结果基本上一致。大黄酸和大黄素对艾氏腹水癌细胞酵解的影响,大黄酸和大黄素对艾氏腹水癌细胞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酵解的影响则不同。无论是在无氧或有氧酵解大黄素都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而大黄酸对无氧酵解则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大黄酸对无氧酵解则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5和50ug/ml抑制率分别为60%和74%,大黄酸对有氧酵解也有中等程度的抑制作用。蒽醌衍生物对小鼠P388白血病的抑制作用 从大黄中提取得到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临用时用1mol/LNaoH,1mol/LHCI和0.5%吐温溶液配成含0.9%NaCl的高分散药物悬液。动物选用近交系DBA/2系纯种小鼠,体重20±2g,雌雄兼用;P388白血病荷瘤小鼠。试剂与培养基:十一[3小时]TdR,[3小时]Urd和[3小时]Leu比活性均为7.4xl0Bq/mmol(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RPMI一1640培养基(美国GIBC实验室)。观察蒽醌衍生物对P388白血病小鼠存活期、腹水量和腹水癌细胞数的影响,见表120、121。蒽醌衍生物对P388白血病细胞DNARNA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蒽醌衍生物均不同程度地减少肿瘤鼠的腹水量和癌细胞数,其中以大黄酸的作用较明显,芦荟大黄素较差,基本上与延长存活期呈平行关系。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对[3小时]TdR、[3小时]UrD和(3小时)Leu的参入实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由作图法求得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对[3小时]TdR参入的50%抑制的药物浓度(IC50)分别为65,55和79ug/ml;对[3小时]Urd参入的IC50分别为46,50和80ug/ml;对[3小时]Leu参入的IC50分别为58,75和88ug/ml,表明大黄酸和大黄素对DAN、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较强,而芦荟大黄素的抑制作用较弱。
11.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11.1家兔每只1次ig相当37.5-50g大黄的煎剂后,其体温、体表冷光强度,均明显减弱,15日后仍不能恢复正常,冷光的生理意义解释为机体生命活动能力愈强,发光也愈强。
11.2以高灵敏体表温度测量手段及计算机信息分析处理系统,对ig生大黄煎剂(50%,75ml)的体表超弱冷光、体表温度分布及器官冷光规律,进行测量分析,服大黄后,家兔体表各部位超弱冷光强度和体表温度均降低,服大黄后第3日,降至最低值。体表冷光地形图和体表温度地形图也相应发生显著变化。除生命的高级活动中枢大脑以及视网膜、视神经丛冷光未见显著改变外、小肠、盲肠、肝,均于服大黄后2小时内冷光强度显著降低;胃、脾、胃、睾丸、心、肺、血、胆汁,均于服大黄后d3,只有小肠和胃仍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显示体表和组织、器官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大黄及大黄合剂长期给药致虚的动物,普遍具有畏寒、耐寒能力降低、体温偏低、活动减少等特点,有可能引起了能量代谢抑制。
11.3大黄致虚大鼠安静时气体代谢率在28℃环境中,较对照组无差异;18℃、8℃环境中,气体代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在低温环境中,能量代谢的调节适应能力降低;实验d15-16,测定肝细胞呼吸,显示实验组的离体肝组织氧代谢率明显降低;血红细胞葡萄糖酵解强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12.大黄蒽醌衍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
12.1.对线粒体呼吸链的抑制部位的研究 采用大鼠肝亚线粒体颗粒为材料,研究了蒽醌衍生物对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的作用。结果表明,大黄素、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等3种蒽醌衍生物对线粒体呼吸链的抑制部位均在复合体上(NDAH脱氢酶),但它们的抑制作用不同于传统的呼吸链抑制剂Rotenoids,Amytal,PiericidinA及Barbiturate,因为前者能较强地抑制NADH-K3Fe(CN)6还原酶活力,而后者对NADH-K3Fe(CN)6还原酶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由于NADH脱氢酶在呼吸链中的顺序是:NADH→黄素蛋白(FMN)→Fe→S蛋白→辅酶Q,推测,这3种蒽醌衍生物可能作用于呼吸链复合体I的底物侧即NADH一FMN之间,干扰了NADH脱氢酶氧化还原活性。而Rotenoids等则是作用于酶复合体I的氧侧即FMN- CoQ之间。蒽醌衍生物对以NAD为辅酶的几种脱氢酶也有明显抑制作用,这些都说明蒽醌衍生物主要抑制复合体I-NADH脱氢酶的底物一侧的部位。另外,大黄素还作用于复合体Ⅱ(琥珀酸脱氢酶)。结果还表明,在实验所用的药物浓度范围内,以大黄素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复合体Ⅰ和复合体Ⅱ),大黄酸次之(抑制复合体Ⅰ),芦荟大黄素较弱(抑制复合体Ⅰ较弱)。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对呼吸链电子传递复合体和Ⅱ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在体内可分别转化为活性较强的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而发挥其药理作用。大黄素、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抑制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复合体Ⅰ和Ⅱ),影响组织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源的供应,达到抗菌和杭癌的目的,可能是大黄抗菌、抗癌作用机制之一。
12.2对线粒体NADH氧化酶和琥珀酸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大黄素对线粒体NADH氧化酶和琥珀酸氧化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作用随药物浓度
的增大而增强,并呈双曲线型,50%的抑制浓度分别为2.5ug/ml和11.5ug/ml,而其它4种蒽醌衍生物如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对这两种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药物浓度为60ug/ml时,抑制率均低于20%。拮抗实验表明,核黄素、牛血清蛋白(BSA)能拮抗大黄素对线粒体NADH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核黄素(3.3X10-4mol/L)和BSA(1.6mg/ml)对大黄素抑制NADH氧化酶的恢复率分别为50.3%和44.6%,且恢复率随拮抗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12.3对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钙调素的相互作用 大黄中的蒽醌衍生物可作用于钙调素(Calmodulin,CaM)。其中大黄结合的CaM并抑制CaM依赖的磷酸二酯酶(CaM-PDE);而大黄素、大黄酚和芦荟大黄素既刺激CaM-PDE的活力,又刺激磷酸二酯酶(PDF)的基础活力,其作用机制尚待阐明,当有Ca2+或Ca2+条件下测定时,大黄酸对PDE基础活力均无影响。表明,象其它的CaM拮抗剂一样,大黄酸能抑制钙调素依赖的PDE的活力。
12.4对小鼠肝微粒体体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 小鼠连续7日分别ip大黄素、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42,47,44mg/kg后,使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下降41.7,51.9,66.3%,使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分别比对照组延长18.7,81,8,64.3%。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结合于氧化态的差示光谱均匀Ⅱ型光谱。表明大黄蒽醌衍生物是一类细胞色素P-450抑制剂,可能减缓NADPH对细胞色素P-450的还原作用,影响肝脏药物氧化代谢功能
12.5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大黄素对酪氨酸酶有显著的竞争性抑制作用,Ki值为1.5×10(-4)mol,50%抑制的药物浓度为36.6ug/ml;大黄酸的抑制作用减弱,芦荟大黄素几乎无抑制作用。氯化铜(3.3×10(-7)mol/L);半胱氨酸(3.3×10(-7)mol/L)和牛血清白蛋白(1.0mg/ml)对大黄素抑制酪氨酸酶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恢复率分别为60.O%、45.7%和61.1%。大黄素能与牛血清白蛋白非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台物,引起吸收光谱红移55mum。大黄蒽醌衍生物对酪氨酸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大黄抗黑色素瘤的作用机制之一。
12.6对两种黄素酶的影响 大黄素对嘌呤氧化酶有较强的竞争性抑制作用,50%抑制的药物浓度为25.0ug/ml,抑制常数Ki值为1.22×10(-4)mol/L),三氯化铁(4×10(-4)mol/L)、牛血清白蛋白(1.0mg/ml)和半胱氨酸(4×10(-4))对大黄素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恢复率分别为58.9%、60.7%、67.1%和40.O%。大黄素对D-氨基酸氧化酶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的药物浓度为76.2ug/ml,辅基FAD对大黄素抑制D-氨基酸氧化酶有一定的拮抗作用。黄嘌呤氧化酶对次黄嘌呤和黄嘌呤都有催化作用,它在尿酸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黄素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力,也就可影响尿酸的形成,可为临床治疗痛风症提供理论依据。
12.7对胰腺4种酶的抑制作用 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胰酶,特别是胰蛋白酶、胰弹性蛋白酶、胰脂肪、胰激肽释放酶以及血管活性物质的活化和释放有关。胰蛋白酶对胰腺炎的发生无直接作用,其损害主要是激活弹性蛋白酶、激肽释放酶等而产生。弹性蛋白酶在胰腺细胞内为一种无活性的前体,被胰蛋白酶激活后,能消化弹力纤维,引起血管壁弹力纤维的溶解,可导致血管坏死、破裂和出血。胰蛋白酶还可将激肽释放酶原活化为激肽释放酶,后者可将血液中一种a2-球蛋白分解成具有血管活性作用的多肽,称为激肽,可引起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并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胰液外溢。大黄蒽醌衍生物对胰蛋白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了胰蛋白酶对胰弹性蛋白酶、激肽释放酶等的激活作用,进而抑制了这些酶对胰脏和全身的一系列损害反应。大黄蒽醌衍生物对这些酶本身的活性也有直接抑制作用。如大黄素对胰激肽释放酶、胰蛋白酶和胰脂肪酶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31.5ug/ml,40.5ug/ml和46.5ug/ml。大黄素对胰蛋白酶的抑制是非竞争性的,Ki值为1.45X10-4mol/L。芦荟大黄素对胰激肽释放酶和胰弹性蛋白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26.5ug/ml。因此推测,大黄蒽醌衍生物对上述4种胰酶的抑制作用可能是中药大黄治疗急性胰腺尖的生化作用机制之一。
13.大黄延缓衰老的作用
13.1.抗超氧负离子自由基的活性 近年来,超氧负离子自由基致病学说已得到广泛证实,它可以使脂质过氧化、损伤细胞膜、使DNA断裂、细胞基因突变,引起细胞结构与功能破坏,产生组织损害和器官退行性变,引起炎症、致癌、老年病和衰老的发生。将六和大黄:唐古特大黄、掌叶大黄、药用大黄、藏边大黄(R.emodi)、华北大黄(R.frangenbacnii)和河套大黄(R.hotaense)的水提取物以及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甙、芦荟大黄一w-葡萄糖甙、大黄酚-8-葡萄糖甙。苯丁酮甙类化合物:莲花掌甙、异莲花掌甙。芪甙类化合物:土大黄甙、去氧土大黄甙、4,3',5'-三羟基芪-4-(6-没食子酰)-葡萄糖甙、4,3',5'-三羟基芪-4-葡萄糖甙、3,4,3',5'-四羟基芪-3-葡萄糖甙。鞣质类化合物:(+)-儿茶精、表儿茶精、没食子酸。采用KO2+NBT间接方法生成超氧负离子,比较上述样品加入前后的超氧负离子浓度,以确定其抗氧活性。结果表明6种大黄抗超氧负离子活性顺序为华北大>河套大黄>其它4种大黄。芦荟大黄-w-葡萄糖甙>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甙>大黄酚-8-葡萄糖甙,后者活性很弱。莲花掌甙>异莲花掌甙。土大黄甙>3,4,3',5'-四羟基芪-3-葡萄糖甙>4,3',5'-三羟基芪-4-葡萄糖甙>4,3',5'-三羟基芪-4-(6''-没食子酰)-葡萄糖甙;去氧土大黄甙无抑制超氧负离子自由基的作用。表儿茶精>(-)-表儿茶精>(4)-儿茶精>没食子酸。上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还揭示了化合物结构与其抗超氧负离子自由基活性有一定的关系。
13.2大黄对小鼠肝匀浆过氧化脂质的影响 将生大黄研细过筛,制成每1ml相当含生药1g的水提液。此液经2000rpm离心15分钟,取其上清液,用蒸馏水稀释成:大黄I组0.625mg/ml;Ⅱ组1.25mg/ml;,大黄Ⅲ组2·5mg/ml;大黄Ⅳ组5mg/ml,观察对小鼠肝匀浆过氧化脂质的抑制作用。结果,药液浓度为0.625mg/ml,时,抑制率为27.3%,随着药液浓度的加大,抑制作用亦逐渐增强。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著。
药理学 1.急性毒性
用18-22g小鼠10只,大黄生品醚提物40g/kg(相当生药量)1次ip。170-220大鼠5只,停食16小时后po大黄生品煎剂30g/kg,观察72小时内动物的表现,结果大、小鼠均未见死亡和异常表现。小鼠60只,体重17-21g,雌雄兼用,分成6组,1次po生大黄煎剂(生大黄(R.palmatum,蒸馏水浸半日,连块煎30分钟,共2次,在水溶上浓缩备用),观察72小时内死亡率,按寇氏公式求得LD50为153.5±4.58g/kg(未报道给药剂量)。大黄制剂(l-2%溶液)给小白鼠scl次剂量100-200mg/kg,最大允许量为200,300和200mg/kg,其LD50分别为405,446,750mg/kg;LD100分别为5000,2000,2000mg/kg。家兔注射上述制剂,剂量为250-1250,100,和250-1250mg/kg,共3周,体重和血液参数未见明显变化。大黄干燥品水浸物,用GPC系小鼠(4wk龄),1组6只,ip的LD50,锦纹大黄、唐古特大黄、二等唐古特大黄、唐古特大黄的稀乙醇浸高,均为250-500mg/kg。唐古特大黄饮片、等外品大黄其LD50约为250mg/kg。日本大黄、土耳其大黄、圆叶大黄LD50为125-2500mg/kg。波叶大黄多糖(RHP)小鼠ipLD50为885.6±128.1mg/kg。
2.长期毒性
给动物连续投予大黄而产生的毒性,主要累及肠道、免疫器官和生殖系统。
2.1胃肠道反应 大黄的泻下作用很早就得到药理实验所肯定。但其致泻成分有认为是蒽类衍生物,也有认为是蒽醌类的树脂状结合物,还有认为是大黄酸甙。蒽酚或蒽酮甙致泻作用较强,游离蒽醌较弱,游离蒽醌更弱,双蒽酮比单蒽酮强,因此大黄酸二蒽酮(番泻甙)可能是大黄致泻作用最强成份。亦有认为致泻是番泻甙、大黄酸甙、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的协同作用或存在其他致泻成分。
2.2免疫抑制作用 有报道大黄ig所致虚证大鼠、胸腺、脾、肠系膜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变小、减轻,在小鼠、金黄地鼠亦引起胸腺明显萎缩。有报道用大黄、醋炒大黄、酒炒大黄、酒炖大黄和大黄碳的醚提物,小鼠ip8g(原生药)/kg,连续7日,除酒炖大黄和大黄炭外,其余均可引起胸腺重量减轻,与可的松组相近。大鼠po大黄煎液6g(生药)/只,10日后,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显著降低,T淋巴细胞于给药26后即显著减少,血中性白细胞酯酶含量也显著减少。有报道大鼠长期ig大黄,其PHA和CONA刺激淋巴细胞转换实验均受抑制。小鼠长期投服大黄,其溶血空斑试验和玫瑰花试验均受明显抑制。体外实验亦发现去鞣质的大黄煎剂对人血清IgMA、IgMB、IgGD的特异抗原抗体血凝反应有阻折作用,以酒饨大黄为最强,其次为生大黄、醋炒大黄、酒炒大黄及大黄炭。
2.3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大黄ig大鼠7.5g/kg,14日,可见雌鼠性成熟期明显减缓、子官、卵巢重量减轻。小鼠po大黄煎剂0.5g(生药)/kg,金黄地鼠7-12.5g/kg,大鼠0.45-0.75/只,每日2次,共8日,小鼠及金黄地鼠睾丸曲细精子生发层有断脱、不整现象,金黄地鼠和大鼠的性器官皆有萎缩未成年大鼠卵巢萎缩,阴户延期甚至长期不能洞开。还有报道用40%大黄注射剂ip小鼠,每日0.5nl,可以终止妊娠,并有引产作用。
3.大黄的昼夜差异和对不同机体状态的差异
选用昆明种小白鼠,共200余只,雌雄各半,日龄30日左右,体重16.7±2.3g。大黄产地不详。饮片浸泡10h、水煎15分钟后滤出,低温浓缩至所需的不同浓度。各组用药均1次配制而成。实验分4组。Ip给药,观察24小时,LD50的计算方法用寇氏法。午时用药组以10只为1组,共6组,组间剂量呈等比级数(即相邻两组的用药剂量之对数呈等差级数),于正午12时用药。子时用药组每组10只,共6组,组间剂量亦呈等比级数,子夜0时用药。实证性发热组在用药前4小时(辰时)对实验动物sc10%啤酒酵母混悬液,剂量为10ml/kg体重,造成强烈的炎症反应使体温明显升高(肛温升高0.84±0.11℃,X±SD)。共用小白鼠50只,分成5组,每组10只。用药时间、剂量均同午时用药组。虚损组在注射大黄前4日起限制进食,每天给饲料1.5g(相当于正常量的1/3左右)但饮水不加限制;同时每天上下午各1次,将小鼠置于水深10cm,水温24℃的水池中5分钟,任其游泳挣扎;中午前后置小鼠于18-20℃的寒冷坏镜(冰箱)20分钟。4日后该组小鼠出现明显体重减轻,毛发稀疏、腹壁薄而呈半透明状和不好动等类似虚证的虚状态,别除部分垂死状态小鼠后,分6小组,每组10只于d4中午ip大黄煎剂,并恢复正常饮食,停止游泳和寒冻。用药时间、剂量均同午时组。结果:午时用药组与子时用药组比较:午时组LD50为577mg/kg,95%的可信区间为527-630mg/kg;子时间LD50为345mg/kg,95%的可信区间为267-446mg/kg。两组比较,后者低于前者,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差异(P<0.01)。实证性发热组、虚损组及午时用药组的比较:实证性发热组LD50为696mgm/kg,95%的可信区间为654-818mg/kg;虚损组LD50为570mg/kg,95%的可信区间为499-652mg/kg,3组比较,实证组LD50显著高于虚损组和午时组,有极的差异(P<0.001);而虚损组与午时组的LD50则差异不显著(P<0.2)。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的作用及其毒性有着显著的昼夜差异,即白昼用药的动物对大黄毒性的耐受力远较夜间用药的为强(若以夜间为1,则白昼可达1.672)。实验还表明,实证性发热状态下,动物对大黄毒性的耐受力显著增强。表明机体自身生理、病理状态是决定药物耐受力小的决定因素之一。
4.致诱变和致癌作用
4.1细胞毒性试验
大黄干燥品水浸,用孵化11日的鸡胚皮肤、附着于clot层方法,结果锦纹大黄、一等唐古特大黄等优质大黄以400ug/ml量,可见过度生长。唐古特大黄、等外大黄则可显著阻止生长。
4.2致诱变作用
大黄水提物(加热回流3小时)经柱层析得A,再经甲醇提取后,滤液减压浓度缩得B。用Ames法检测结果TA98株S-Mix(-)、TA100株S-9Mix(±)。用rec一assary法检测,大黄40℃5小时冷水提取物诱变试验为阳性,90℃3小时热水提取物为阴性。蒽醌类与丫啶相似,可引起伤寒沙门氏菌TAI537的突变,大黄素也发现有致突变性,亦有报告大黄素-1,8-葡萄糖甙可检出致突作用,番泻甙类亦可能具有导致退行性变化基因毒性作用。新马大黄和商品大黄都可检出1,8-二羟基-9-蒽酮,对小鼠有二级致癌作用。www.med126.com早年曾有报道大鼠po或注射较大剂量的蒽醌生物或大黄浸高3-9mo,可引起甲状腺瘤性改变和前胃上皮肥大增生。还有报道在大黄致虚大鼠接种小鼠肝癌,2周后瘤重显增加,腹水增多,生存期缩短,提示大黄致虚可能促进肿瘤生长。
5.临床毒理学研究
大黄一般被认为毒性较低,临床应用比较安全。但服用过量可引起中毒,尤其是后下大黄毒性较大,可起恶心、呕吐、头昏、腹绞痛、黄疸等。曾有报道,30名受试者每日服大黄3次,每次3g,共5日,所有受试者均产生一系列胃肠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恶心、肠鸣,其中3例因严重腹泻、腹痛、呕吐而被迫卧床休息,经对症处理后缓解。国外曾报道1例长期服蒽醌类泻药,导致结肠膨胀,手术切除结肠标本可见变黑,肌层神经元消失,平滑肌萎缩。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还可能引起肝硬化和电解质紊乱(低血钾)。大黄的临床毒副作用除主要引起消化系统症状外,还可引起动物实验结果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有报道正常人(男12,女11),年龄自24-66岁,分3组每晨服大黄醇提片9片(每片相当于原生药1g)共服7日,IgA、IgG、IgM均较服药前降低,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降低(P<0.05),C3补体和总补体也降低(P<0.001),但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无变化。服5片组在dl4所测定的IgA、IgG、IgM均降低(P<0.02-0.001),C3补体及总补体也降低(P<0.05),而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P<0.001)。服2.5片组在dl4与服药比较:IgA、IgG、IgM均降低(P<0.05-0.001)、C3补体与补体也降低(P<0.001),而淋巴细胞转化率上升(P<0.05)。然而这些数值的变化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因而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提示短期服用较大量的大黄不会明显降低免疫功能。
药代动力学 1.大黄蒽醌衍生物在体内的吸收、排泄和分布
以人体和动物(家兔和小鼠)实验,1次po和im、iv大黄蒽醌衍生物,观察在体内的吸收、排泄和分布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蒽醌衍生物在体内易于吸收。Po时血中浓度在2-3小时内即达最高峰,其后慢慢下降,与注射比较,高峰较低,但持续时间长,im30分钟内即达最高峰,其后迅速下降,在4小时内可维持一定水平。Iv5分钟内即达特高高峰,但维持时间极短,1小时内仅余痕迹。大黄酸似乎比大黄素更易于吸收。蒽醌衍生物在体内易由粪、尿和胆汁中排出。由粪出总量占摄入量的23.4%,其中88%是在dl排出可持续2-3日。尿及胆中蒽醌衍生物浓度分别以6-8及4-6小时这最高,由尿排出总量占摄入量的22.8%,以2-4小时内为最高,在前8小时内排出者占61%,由尿排出可持续2日。由尿及粪排出总和占摄入量的46.2%,说明有一半多可能在体内破坏。蒽醌衍生物在各织组和脏器的分布以肝和肾为最多,心、脾、肺和脑等未检测到。Po时肝和肾均在2小时内达最高峰,im则在30分钟达最高峰,尤其是肾脏。小鼠分别po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24小时尿中总蒽醌衍生物排出量(剂量的百分数)分别为27%、14%和6%。人体po大黄酚,尿中蒽醌衍生物的排出率以4-12小时为最高,不同时间间隔,尿中蒽醌衍生物转化产物所占百分数未见显著差异。
2.大黄素在小鼠体内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
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心薄层、红外、紫外、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从ig大黄素的小鼠尿中分离和鉴定了8种蒽醌衍生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3-甲基-1,6,8-三羟基蒽醌(未代谢大黄素);2、3-羟甲基-1,6,8-三羟蒽醌;3、)3-醛基-1,6,8-三羟基蒽醌;4、3-羧基-1,6,8-三羟基蒽醌(大黄素酸);5、3-甲基-1,6,8-二羟基蒽醌(大黄酚);6、3-羟甲基-1,8-二羟基蒽醌(芦荟大黄素);7、3-羟基-1,8-二羟基蒽醌(大黄酸);8、3-甲基-6-甲基-1,8-二羟基蒽酯(大黄素甲醚)。小鼠和苯巴比妥预诱导大鼠肝匀浆9000xg上清液的大黄素体外代谢实验,检出主要代谢产物为1、、2、、3、、4、和5、。小鼠po单剂量大黄素(91mg/kg),在0-48小时内,总蒽醌衍生物由尿及粪排泄量为剂量的53%,其中在0-24小时内由尿及粪排泄量为剂量的53%,其中在0-24小时内由尿中排出者为30%,由粪中排出者为21%。在24-48小时内由尿中排出大黄素、大黄素葡萄糖醛酸苷及其它蒽醌类代谢产物的剂量百分数为76、1.8和20,粪中分别为13、0.3和8。在24小时内由尿中排出的主要游离型代谢转化产物为3-羟甲基-1,6,8-三羟基蒽醌(剂量量的11.8%),3-羟基-1,6,8-三羟蒽醌(1.8%),大黄酚(1%)和大黄素甲醚(<1%)。
3.大黄素甲醚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血药浓度:健康大鼠60吸,3只一组,雌雄分组实验,1次po大黄素甲醚18.7mg/kg后,不同时间内断头取血,样品经处理衙。用HPLC测定大黄素甲醚含量,结果表明雄性大鼠组Cmax为40.7±8.5ug/ml,tmax为6小时。雌性大鼠组Cmax为0.29±0.12ug/ml,tmax为6小时;0.5,1,2,4,6,8,10h的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0.028,0.073,0.23,0.29,0.19,0.018和0.008ug/ml,12小时后血药浓度几乎为零。组织分布:取正常雄性大鼠15只,1次po大黄素甲醚18.7mg/kg后,于不同时间断头处死,摘取心、肝、肺、肾和脑组织,分别制成匀浆,经处理后进行HPLC分析。结果表明po给药后大黄素甲醚主要分布在肝、肾和脑组织,其次为肺与心,即大黄素甲醚可通过血脑屏障。给药6小时以后,肝脏中药物浓度下降较慢,肺、心下降相对较快,在相同剂量及实验条件下,雌性大鼠各器官药物浓度均未能测出。排泄:取雄性大鼠5只,雌性4只,1次po大黄素甲醚18.7mg/kg,分别放置于全玻璃代谢笼内,收集0-24,24-48,48-72小时内尿及粪样,按文献152方法分离游离及结合蒽醌衍生物,并用葡萄糖醛酸苷酶水解结合蒽醚,与标准品同时点样,薄层扫描分析,结果表明(表142)大黄素甲醚po后以尿中排泄的剂量百分率很低,仅为0.12%左右,粪中排泄量为剂量的14-22%,主要为游离型。蒽醚类代谢产物主要为大黄素,其排量为剂量的2.7%,主要由粪中排出,表明大鼠体内大黄素甲醚的O-脱甲基代谢率较低。从离心薄层分析法从ig大黄素甲醚的大鼠和小鼠尿中分离到6种代谢产物。经质谱、HPLC及光谱测定并与部分标准品对照,确定其结构分别为大黄素、大黄酚、3-羟甲基-1,6,8,-三羟蒽醌、3-甲酰基-1,6,8-三羟基蒽醌、3-羟基-6-甲氧基-1,8-二羟基蒽醌。大鼠和小鼠肝匀浆9000xg上清液的体外代谢实验也获得了上述前5种相同的代谢产物。实验还表明大黄素甲醚甲在C-6位可脱去甲基或甲氧基;在C-3位的甲基可相继氧化为羟甲基、甲酰基和羧基等极性更强的化合物。
4.大黄蒽醌衍生物及其代谢物的某些生物活性的比较
大黄有较强的抗菌和抗癌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有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等5种蒽醌衍生物。这5种蒽醌衍生物在动物体内可以互相代谢转化成为其它蒽醌衍生物,如大黄素可以代谢转化为大黄素醇、大黄素酸等。比较了上述7种蒽醌代谢物对大鼠肝亚线粒体颗粒的4种酶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甲型链球菌的影响。
毒理学
药物配伍 芒硝:清热泻毒;配枳实:行气泻下;配附子:温下;配肉桂:泻火凉血;配庶虫:泻火凉血
药性 苦;性寒
归经 胃;大肠;肝;脾经
功效 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
功效分类 泻下药
主治 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 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疡;丹毒;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2g;泻下通便,宜后下,不可外煎;或用开水泡渍后取汁饮;研末,0.5-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涂。煎液亦可作灌肠用。大黄生用泻下作用较强,熟用则泻下作用较缓而长于泻火解毒,清利湿热;酒制功擅活血,且善清上焦血分之熟;炒炭常用于凉血止血。
用药禁忌 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
不良反应及治疗 大黄除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外,曾有报道2例老年患者因长期服用(2年)大黄苏打片,每日15-21片,引起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下降到5-5.6g,当减少用药量并补充铁等维生素C后恢复正常。通过炭末在肠道内转运时间和排泄时间研究以及肠道内水分测定等证明,大黄作用部位在大肠,是一种大肠性致泻剂,而铁主要在大肠中吸收,认为导缺致铁的原因可能为,大黄导泻作用干扰了铁的吸收;大黄鞣酸可能与Fe结合成不溶性复合物,妨碍了吸收;苏打中和了胃酸;干扰了铁与维生素C螯合,妨碍了铁的吸收。还有报道1例哮喘病人服大黄苏打4片后,出现皮肤痒疹、红斑,哮喘加重,经斑贴试验证实为大黄致敏。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1.《药对》:大黄,得芍药黄芩牡蛎细辛茯苓疗惊恚怒心下悸气;得硝石紫石英仁疔女子月闭。
2.《本草衍义》:大黄损益,前书已具,仲景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用大黄、黄芩、黄连。或曰,心气既不足矣,而不用补心汤,更用泻心汤何也?答曰,若心气独不足,则不当须吐衄也,此乃邪热因不足而客之,故吐衄,以若泄其热,就以苦补其心,盖两全之。有是证者,用之无不效,量虚实用药。
3.《汤液本草》:大黄,阴中之阴药,泄满,推陈致新,去陈垢而安五脏,谓如戡定祸乱以致太平无异,所以有将军之名。入手、足阳明,以酒引之,上至高巅,以舟揖载之,胸中可浮。以苦泄之性峻至于下,以酒将之,可行至高之分,若物在巅,人迹不至,必射以取之也,故太阳阳明、正阳阳明承气汤中,俱用酒浸,淮少阳阳明为下经,故小承气汤中不用酒浸也,杂方有生用者,有面裹蒸熟者,其制不等。
4.《本草切要》:凡蕴热之症,藏府坚涩,直肠火燥而大便秘;痈肿初发,毒热炽盛而大便结;肥甘过度,胃火盛而大便结;纵饮太盛,脾火盛而大便结,必用苦寒,以大黄可也。至若跌扑损伤,血有所瘀,闭而不行,用桃仁红花之剂,必加加酒炒大黄。又有阳明胃火,痰涎雍盛,喉闭乳蛾,腮颊肿痛连及口齿,用清痰降火之剂,必加制大黄,若光明科以之治目,在时眼初发时,以之泻火可也;疮肿科以之散热拔毒,在红肿时解毒可也。如产后去血过多,血虚闭而便不行,当用养血润肠之剂,必禁大黄为要。又若老人气虚血闭,当用麻仁丸,肥人痰闭,当用半硫丸,大黄亦所必戒。治者不可畏而不用,亦不可忽而轻用。若元虚不足者不可用,恐正气耗而亡阳也。风寒表证未解不可用,恐里气一虚,表邪内陷也。里证当下,脉劳无力不可用,恐热邪去而正气脱也。故阳症当下,误下早而表邪内陷成结胸:里证当下,误下早而余邪留结成痞气,是用大黄之误也。《要诀》曰,气血者,有形无形之分也,如热在气分,无形之邪也,热在血分,有形之邪也,有形之邪当用大黄荡涤之,若无形之邪而用大黄,是谓诛伐无过,误之甚矣。然张仲景立大陷胸汤丸,皆用大黄,实泻胸胃血分之邪,若结胸在气分,则用小陷胸汤,痞满在气分,则用半夏泻心汤,如是则气分、血分之别,若冰炭之不同矣,可忽乎哉?
5.《纲目》:苏颂说即老羊蹄根也。因其似大黄,故谓之羊蹄大黄,实非一类。又一种酸模,乃山大黄也。状似羊蹄,而生山上,所谓上大黄或指此,非羊蹄也。......大黄,乃是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之药,凡病在五经血分者,宜用之。若在气分用之,是谓诛伐无过矣。泻心汤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乃真心之气不足,而手厥阴心包络、足厥阴肝、足太阴脾、足阳明胃之邪火有余也,虽曰泻心,实泻四经血中之伏火也。又仲景治心下痞满、按之软者,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此亦泻脾胃之湿热,非泻心也。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则作痞满,乃寒伤营血,邪气乘虚结于上焦,胃之上脘在于心,故曰泻心,实泻脾也。《素问》云:太阴所至为痞满。又云:浊气在上则生?胀是矣。病发于阳而反下之,则成结胸,乃热邪陷入血分,亦在上脘分野,仲景陷胸汤丸,皆用大黄,亦泻脾胃血分之邪,而降其浊气也。若结胸在气分,则只用小陷胸汤,痞满在气分,则用半夏泻心汤矣。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亦不知分别此义。......主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6.《本草经疏》:《经》曰,实则泻之。大黄气味大苦大寒,性禀直遂,长于下通,故为泻伤寒温病、热病、湿热、热结中下二焦,二便不通,及湿热胶痰滞于中下二焦之要药,祛邪止暴,有拨乱反正之殊功。
7.《本草正》:大黄,欲速者生用,泡汤便吞;欲缓者熟用,和药煎服。气虚同以人参,名黄龙汤;血虚同以当归,名玉烛散。佐以甘草桔梗,可缓其行,佐以芒硝、厚朴,益助其锐。用之多寡,酌人实虚,假实误用,与鸩相类。
8.《本草述》:大黄,《本经》首曰下瘀血、血闭,固谓厥功专于血分矣。阳邪伏于阴中,留而不去,是即血分之结热,唯兹可以逐之。《本草》所谓肠间结热,心腹胀满,亦指热之结于血中者而言。如仲景治痞满及结胸证,胥用大黄,乃时珍能晰其微,谓用之以泻脾邪,初不干于气分也,是非其一端可以类推者乎。
9.《药征》:大黄主通利结毒也,故能治胸、腹满、腹痛及便闭,小便不利,旁治发黄瘀血肿脓。考征:大陷胸汤证曰,从心下至少腹鞭满而痛(以上一方,大黄六两);小承气汤证曰,腹微满,大便不通;厚朴三物汤证曰,痛而闭者;大黄甘遂汤证曰,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大承气汤证曰,腹满痛者;大黄消石汤证曰,黄疸腹满,小便不利;桃核承气汤证曰,少腹急结;大黄牡丹汤证曰,少腹肿痞;大黄甘草汤证不具也;调胃承气汤证曰,腹胀满,又曰大便不通。(以上九方)大黄皆四两)大黄附子汤证曰,胁下偏痛;抵当汤证曰,少腹鞭满;大黄黄连泻心汤证曰,心下痞,按之濡;桂枝加大黄汤证曰,大实痛(以上四方,大黄或三两、或二两、一两,而亦四两之例)。历观此诸方,张仲景氏用大黄者,特以利毒而已,故各陪其主药,而不单用焉。www.med126.com合厚朴、枳实则治胸腹满;合黄连则治心下痞;合甘遂、阿胶则治水与血;合水蛭虻虫、桃仁则治瘀血;合黄檗、栀子则治发黄;合甘草则治急迫;合芒硝则治坚块也,学者审诸。仲景方中用大黄者,不止于兹,而以其用之之征,显然著明于兹,故不复游赘也。
10.《医学衷中参西录》:大黄,味苦、气香、性凉,能入血分,破一切瘀血,为其气香,故兼入气分,少用之亦能调气,治气郁作疼。其力沉而不浮,以攻决为用,下一切症瘕积聚,能开心下热痰以愈疯狂,降肠胃热实以通燥结,其香窜透窍之力,又兼利小便。性虽趋下,而又善清在上之热,故目疼齿疼,用之皆为要药。又善解疮疡热毒,以治疔毒,尤为特效之药(疔毒甚剧,他药不效者,当重用大黄以通其大便自愈)。其性能降胃热,并能引胃气下行,故善止吐衄,仲景治吐血衄血有泻心汤,大黄与黄连、黄芩并用。《本经》谓其能'推陈致新',因有黄良之名。仲景治血痹虚劳,有大黄蟄虫丸,有百劳丸,方中皆用大黄,是真能深悟'推陈致新,之旨者也。凡气味俱厚之药,皆忌久煎,而大黄尤甚,且其质经水泡即软,煎一两沸,药力皆出,与他药同煎宜后入,若单用之,开水浸服即可,若轧作散服之,一钱之力可抵煎汤者四钱。大黄之力虽猛,然有病则病当之,恒有多用不妨者。是以治癫狂其脉实者,可用至二两,治疔毒之毒热甚盛者,亦可以用至两许,盖用药以胜病为准,不如此则不能胜病,不得不放胆多用也。
11.《本草正义》:大黄,迅速善走,直达下焦,深入血分,无坚不破,荡涤积垢,有犁庭扫穴之功。生用者其力全,迅如走丸,一过不留,除邪而不伤正气;制过者其力已缓,颇难速效。东垣谓治在上者,非酒不至,必用酒浸,引上至高之分,驱热而下,未免矫揉造作,用违其长,但久制者,可从小便以导湿热,惟清宁丸能有此功,而寻常之酒制军、非其伦比。近人亦有谓生者走后阴,熟者走前阴,殊不确也,《金匮》泻心汤治吐血衄血,明是阳亢上逆,迫血妄行,故以大黄、芩、连直折其炎上之势,而乃云心气不足,必是传写有误,致令古今诸家,为此节作说解者,皆嗫嚅而不可解,不若《医宗金鉴》径改为心气有余,何等直捷爽快。承气法得枳实则其行尤速,得芒硝则软坚,可化燥矢为溏粪。但其味大苦,最伤胃气,胃弱者得之,无不减食,且不知味,苟非湿热蕴结,不必轻率采用。
12.《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13.《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14.《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侯,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15.《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泻壅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一切疮痈毒。16.《唐本草》:大黄,幽、并以北渐细,气力不如蜀中者。今出宕州、凉州、西羌、蜀地皆有。陶称蜀地者不及陇西,误矣。
17.《本草抬遗》:大黄,用之当分别其力,若取和厚深沉能攻病者,可用蜀中似牛舌片紧硬者。若取泻泄骏快,推陈去热,当取河西锦文者。凡有蒸,有生,有熟,不得一概用之。
18.《本草图经》:大黄,今蜀川、河东、陕西州郡皆有之,以蜀川锦纹者佳,其次秦陇来者,谓之土蕃大黄。江淮出者曰土大黄,二月开花结细实。又鼎州出一种羊蹄大黄,疔疥瘙甚效。初生苗叶如羊蹄,累年长大,即叶似商陆而狭尖,四月内于押条上出穗五七茎,相合,花叶同色,结实如荞麦而轻小,五月熟,即黄色,亦呼为金荞麦,三月采苗,五月收实并阴干,九月采根,破之亦有锦文,日干之,亦呼为土大黄。
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陶弘景:大黄,今采益州北部汶山及西山者,虽非河西、陇西,好者犹作紫地锦色,味甚苦涩,色至浓黑,西川阴干者胜,北部日干,亦有火干者,皮小焦,不如而(‘而'《纲目》引作'西')耐蛀堪久。此药至劲利,粗者便不中服,最为俗方所重,将军之号,当取其骏快也。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1.Rhizoma et Radix Rhei Palmat 2.Rhizoma et Radix Rhei Tangutici 3.Rhizoma et Radix Rhei Officinali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Rheum palmatum L. 2.Rheum palmatum L. var. tanguticum Maxim.Ex Rngel.[R.Tanguticum Maxim.Ex Balf.] 3.Rheum officinale Baill. Radix et Rhizoma Rhei
科属分类 蓼科
出处 《中华本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