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岩泽兰
|
汉语拼音 |
yan jiang dou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Fleshyleaf Lysionotus
|
药材基原 |
为苦苣苔科植物肉叶员石苣苦苔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内叶吊石苣苔 小灌木,高4-30cm。幼枝常具短毛。叶3,轮生或对生;叶柄粗,长1-4mm,无毛或上面有疏柔毛;叶片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5cm,无毛或上面有疏柔毛;叶3,轮生或对生;叶柄粗,长1-4mm,无毛或上面有疏柔毛;叶片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4mm,无毛或上面有疏柔毛;叶片革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5cm,宽1-2.4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少数牙齿,侧脉3-4对,极不明显。花序腋生,有1-2花;花梗长5-12mm;苞片对生,披针形,疏被短毛或近无毛;花萼5深裂至基部,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带淡紫色或紫色,长约3cm,檐部二唇形,上唇长约3mm,2裂,下唇长约7mm,3裂近中部;能育雄蕊2,无毛,花丝线形,花药相连,退化雄蕊3;花盘杯状,边缘有牙齿;雌蕊长约2cm,无毛。蒴果线形,长约6cm,宽约2mm。种子纺锤形,有柄,先端有1长毛。花期7-9月,果期9-11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贵州、广西及云南。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1000-1500m的山地林中树上或石上。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抗菌作用: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和伤寒杆菌都有一定抑菌作用。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微甘;性平
|
归经 |
肺;脾经
|
功效 |
散风止咳;化食消积
|
功效分类 |
祛风药;止咳药
|
主治 |
风寒咳嗽;小儿疳积;外伤出血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研末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贵州草药》:驱风,止咳,生肌,止血,补虚,软坚。
|
考证 |
出自《贵州草药》。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Herba Lysionoti Carnosae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Lysionotus carnosus Hamsl.
|
科属分类 |
苦苣苔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