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田薯、白石薯、软骨百薯、石薯、指甲 薯、细叶贯菜子、水萝卜 |
汉语拼音 | qiang cao gen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荨麻科植物墙草的根。 |
动植物形态 | 一年生草本,长5-30cm。茎肉质,细弱,近直立或平卧,生柔毛,多分枝,稀不分枝。叶互生;叶柄细,长0.2-1.5cm;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0.5-3cm,宽0.3-2cm,先端微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全绿,两面疏生短毛,钟乳体点状;基生脉3条。花杂性,有短柄,1或数朵生于叶腋;苞片狭披针形;两性花直径约1mm,花被片4,狭椭圆形,雄蕊4,与花被片对生;雌花花被片4,合生至中部。瘦果卵形而扁,长约1mm,光滑,黑褐色。花期7-8月,果期8-9 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福建、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700-3500m的山坡阴湿处或石隙间。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全年均可采收,多为鲜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苦;酸;性平 |
归经 | 肝经 |
功效 | 清热解毒;消肿;拔胶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 |
主治 | 痈疽疗疖;乳腺炎;睾丸炎;深部脓肿;多发性脓肿;秃疮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①治痈疽疔疖: 墙草鲜根,捣烂调蜜摊在消毒纱布上,敷患处。②治足底挫伤瘀血或脓肿(俗名重底): 墙草根、葱头、石灰同捣烂,敷患处。 (性味以下出《福建中草药》)③治背痈,秃疮,睾丸炎,脓疡: 墙草鲜根一两。水煎服。(《实用中草药》)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出自《福建中草药》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Parietaria micrantha Ledeb.[P.debils Forst.Var.Micrantha(Ledeb.)Wedd.] |
科属分类 | 荨麻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