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bai he jun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多孔菌科真菌东方栓菌的子实体。
|
动植物形态 |
子实体木栓质,侧生无柄或半平伏至平伏而反卷,常呈覆瓦状叠生,有时左右相连。菌盖半圆形、近贝壳形或近圆形,(3-12)cm×(4-20)cm,厚3-10mm;盖面米黄色、红褐色或灰褐色,有细绒毛,后脱落至光滑,常有浅褐色、浅灰褐色至深灰褐色的同心环纹或较宽的同心环棱,并有放射状皱纹,近基部有灰褐色的小疣突,有时基部狭小呈柄状。管口面近白色至淡黄色或淡锈色;管口圆形,每1mm间2-4个,管壁稍厚,不开裂;菌管白色,单层,长2-4mm。菌肉白色,干后白色,质韧,孢子长椭圆形,稍弯曲,光滑,无色,有椽突,(7-8)μm×(2.5-3)μm。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黑龙江、吉林、江西、台湾、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阔叶树的腐木上。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子实体无柄。菌盖半圆形或类贝壳形,长径4-20cm,短径3-12cm,厚3-10mm。表面米黄色,具细毛或无毛,有浅棕灰色或深棕灰色环纹及较宽的同心环棱,并有放射状皱纹,边缘全缘或波状。管口面类白色或浅锈色,管口圆形,每1mm间3个。木栓质。气微,味淡。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微辛;性平
|
归经 |
|
功效 |
祛风除湿;清肺止咳
|
功效分类 |
祛风除湿药;清肺止咳药
|
主治 |
风湿痹痛;肺结核;支气管炎;咳嗽痰喘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2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Trametes orentalis (Yasuda)Imaz.[Polystictus orientalis Yasuda]
|
科属分类 |
多孔菌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