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桂花树子、四季桂子 |
汉语拼音 | gui hua zi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果实。 |
动植物形态 | 常绿乔木或灌木,最高可达18m。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叶对生,叶柄长0.8-1.2cm;叶片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4.5cm,宽2.6-4.5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楔形或宽楔形,全缘或通常上半部具细锯 齿,腺点在两面连成小水泡状突起。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或近于帚状,每腋内有花多朵;苞片2,宽卵形,质厚,长2-4mm,具小尖头,基部合生;花梗细弱;花极芳香;花萼钟状,4裂,长约1mm,裂片稍不整齐;花冠裂片4,黄白色、淡黄色、黄色或橘红色,长3-4mm,花冠管仅长0.5-1mm;雄蕊 2,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极短,药隔在花药先端稍延伸呈不明显的小尖头;雌蕊长约1.5mm,花柱长约0.5mm。果歪斜,椭圆形,长1-1.5cm,呈紫黑色。花期9-10月,果期翌年3月。 |
资源分布 | 全国各地多有栽培。原产我国西南部。 |
生态环境 |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4~5月果实成熟时采收,用温水浸泡后,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果实黑色或紫黑色,长卵形,长1.5-2cm,直径0.7-0.9cm。果核紫红色,具有突起的 棱线6-8条,胞间开裂,内含种子1颗,圆锥形,长1.2-1.3cm,直径约0.5cm,种皮黄色,种仁类白色,油质性。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甘;辛;性温 |
归经 | 肝;胃经 |
功效 | 温中行气止痛 |
功效分类 | 疏肝药 |
主治 | 胃寒疼痛;肝胃气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5~10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1.《植物名实图考汇编》:治心痛。 2.《江苏药材志》:暖胃,平肝,益肾,散寒,止哕。民间用作止痛剂,治肝胃气病。 |
考证 | 出自《江苏药材志》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Fructus Osmanthi Fragrantis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Osmanthus fragrans (Thunb.)Lour. [Olea fragrans Thunb.] |
科属分类 | 木犀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