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bing ma bo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轴灰包科真菌轴灰包的子实体。 |
动植物形态 | 菌体高13-22cm,包被长椭圆形,直径(3-10)cm×(1.5-2.5)cm,初白色,后黄褐色,表面有覆瓦状鳞片,孢体成熟后为成团的红褐色粉末,内含孢子和孢丝。柄中生,成等粗圆柱形,基部微膨大,色泽与包被同。孢子近球形、卵圆形,淡褐色,壁光滑,(9-20)μm×(9-16)μm。孢丝圆柱形或扁平带状,透明,或微具褐色,直径3.5-6.5μm。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广东、海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砂土地表。初埋于地表下,后破土而出。夏、秋季可见。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收,去泥砂杂质,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1.性状鉴别 子实体长13-22cm。包被圆筒形或长椭圆形,长径3-10cm,短径1.5-2.5cm,白色至浅黄褐色,表面有易脱落的鳞片。菌柄圆柱形,直径约1cm,向上延伸至包被顶端而成中轴,基部有一团菌丝。孢体黄色或暗红褐色。 2.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青黄色至暗红褐色。孢丝圆柱形或扁平带状,透明无色或红褐色,孢子类球形、卵圆形或长方形,(9-20)μm×(9-16.5)μm,浅青黄色、褐色或红褐色。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辛;性平 |
归经 | 肺经 |
功效 | 清肺;利咽;消肿;止血 |
功效分类 | 清肺药;利咽药;消肿药;止血药 |
主治 | 喉炎;扁桃体炎;外伤出血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因状如马勃而有长柄,故名。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Fructificatio Pldaxis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Podaxis pistillaris (L.ex Pers.) Fr. |
科属分类 | 轴灰包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