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niu xi jing ye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苋科植物牛膝的茎 叶。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70-120cm。根圆柱形,直径5-10mm,土黄色。茎有棱角或四方形,绿色或带紫色,有白色贴生或开展柔毛,或近无毛,分枝对生,节膨大。单叶对生;叶柄长5-30mm;叶片膜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2cm,宽2-6cm,先 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两面被柔毛。穗状花序项生及腋生,长3-5cm,花期后反折;总花梗长1-2cm,有白色柔毛;花多数,密生,长5mm;苞片宽卵形,长2-3mm,先端长渐尖;小苞片刺状,长2.5-3mm,先端弯曲,基部两侧各有1卵形膜质小裂片,长约1mm;花被片披针形,长3-5mm,光亮,先端急尖,有1中脉;雄蕊长2-2.5mm;退化雄蕊先端平圆,稍有缺刻状细锯齿。胞果长圆形,长2-2.5mm,黄褐色,光滑。种子长圆形,长1mm,黄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除东北以外的全国广 大地区。在有些地区则大量栽培,河南产的怀牛膝为道地药材。 |
生态环境 | 生于屋旁、林缘、山坡草丛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春、夏、秋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茎具四棱,有分枝,表面棕绿色,疏被柔毛,茎节略膨大如牛膝状。叶对生,多皱缩,展平后叶片卵形至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枯绿色,长5-10cm,宽2- 7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或广楔形,全缘,两面被柔毛。气微 味微涩。 |
中药化学成分 | 茎叶含蜕皮甾酮(ecdysterone),牛膝甾酮(I- nokosterone)[1];枝条含生物碱,含量在花期最高[2]。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酸;性平 |
归经 | 肝;膀胱经 |
功效 | 祛寒湿;强筋骨;活血利尿 |
功效分类 | 祛湿药;补肾药 |
主治 | 寒湿痿痹;腰膝疼痛;淋闭;久疟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9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 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纲目》:治寒湿痿痹,老疟,淋闭,诸疮。功同根,春夏宜用之。 |
考证 | 出自《本草图经》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Caulis et Folium Achyranthis Bidentatae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Achyranthes bidentata Bl. |
科属分类 | 苋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