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铁牛入石、奶汁草、土麻黄、水沉香
|
汉语拼音 |
quan yuan rong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桑科植物全缘榕的根、叶。
|
动植物形态 |
灌木,高lm以上。幼枝绿褐色,有短毛,老枝棕褐色。单叶互生;叶柄紫红色,长 5-10mm;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约6mm,早落;叶片膜质,倒卵形、倒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3cm,宽1.5-4cm,先端短尾尖或急尖,中部不收狭,基都楔形,叶表面鲜时有黄色腺点,幼时有短毛,后脱落,叶下面有小腺点,全缘;基生3脉,侧脉5-7对,脉上有毛。隐头花序(榕果)单生于叶腋或生于已落叶的枝上,直径6-8mm,顶部脐状突起,基部圆形或收缩成极短的柄,基苞片卵形;雄花、瘿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雄花生于上部,花被片4,雄蕊3;瘦花具短梗或无梗,花被片3-4,子房近球形,花柱侧生;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无梗或具短梗,花被片3-4,子房近椭圆形,花柱侧生。瘦果。花、果期6-11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华南及浙江、江西、福
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山坡、路旁或疏灌林缘。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根,四季可采;叶,夏季采收。均可鲜用或晒
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性温
|
归经 |
|
功效 |
祛风除湿;解毒消肿
|
功效分类 |
祛风除湿药;解毒消肿药
|
主治 |
祛风除湿;解毒消肿主治风湿痹痛;风寒
感冒;血淋;带下;乳少;乳痈;痛疽溃疡;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鲜品用量加倍。外用:适量,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Ficus Pandurta Hance var. holopjulla MigO
|
科属分类 |
桑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