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hong feng he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桑科植物二色波罗蜜的根。
|
动植物形态 |
乔木,高达20m。单叶,革质,2列互生;叶柄长3-14mm;托叶小;叶片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3.5-12.5cm,宽1.5-3.5cm,先端渐尖,长达2cm,基部楔形略下延,全缘,嫩叶边缘常为羽状浅裂,背面有苍白色粉末状的毛,干时腹面浅灰绿色,背面浅灰白色,叶背主脉初时有紧贴的微柔毛;侧脉3-8对,斜上升,在叶背明显。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圆锥形、倒卵形或圆柱形,长4-20mm,宽4-7mm,单生于叶腋。雄花序球形,单生于叶腋。聚合果球形,直径约4cm,黄色,干时红褐色,有柔毛,表面有很多弯曲、圆柱形的突出体;萼片结果时6片;瘦果球形,直径约1m,果序柄长达2.5cm,被绒毛。花期6-8月,果期8-12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中海拔的山谷及山坡疏林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8-3cm。表面灰棕色至黄棕色,栓皮易成层剥落,剥落处显暗红色,有细密纵皱纹。质硬,断面皮部暗棕色,木部灰棕色。气微,味淡。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甘;性温
|
归经 |
|
功效 |
祛风化湿;活血通络
|
功效分类 |
祛风化湿药;活血通络药
|
主治 |
风湿痹痛;腰痛;半身不遂;跌打瘀肿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Radix Artocarpi Styracifolii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Artocarpus styracifolius Pierre[A.bicolor Merr.etChun]
|
科属分类 |
桑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